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2月文学报好书榜

来源:文学报 |   2020年12月02日10:58

虚构

《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探险家沃斯》《凡人之心》《冯至译文全集》《草灵》《仙症》

非虚构

《艺术三万年》《海南岛传》《创始者说》《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蔬菜江湖》《北欧神话:世界开端与尽头的想象》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类

《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

彭剑斌 /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凌俊

这些小说大多介于真实与幻境之间,像午后一个漫长的梦。

有一种小说,你说不清它到底好在哪里,但在看的过程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带进作者设定的情境里,甚至生出了尝试写小说的念头。彭剑斌的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再得知这些作品都是作家在从事推销员的过程中辗转各地的间隙中写的,才恍然小说中孤独的、动荡的、如梦游般的气息来源于何处。

这些小说大多介于真实与幻境之间,像午后一个漫长的梦,跳脱的场景,交错的视角,被无限放大的细节,突如其来的诗意,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充满期待,又怅然若失,确是不可多得的阅读感受。

 

《探险家沃斯》

[澳] 帕特里克·怀特 / 著

刘寿康、胡文仲 /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傅小平

好到我们想痛痛快快地读一个传记故事,怀特偏偏不给我们这个痛快。好到我们想读个淋漓尽致,怀特偏偏写得有那么点点儿晦涩,并让我们颇费琢磨。

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既能满足我们索隐的热情,又能让我们感悟艺术的创造,总是格外受欢迎。科尔姆·托宾的《大师》是这样,丹尼尔· 凯曼的《丈量世界》也是如此。何以这本《探险家沃斯》就不那么受待见呢?是因为其中原型路德维希·莱卡特不如前者塑造的大师亨利·詹姆斯那般为我们熟识和敬慕?还是因为它相比后者有高斯和洪堡两位天才人物的加持顿时显得势单力薄?当然不是。要说这本书写得不如那两本好,就更不是了。要我说,最大的可能是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好到我们想痛痛快快地读一个传记故事,怀特偏偏不给我们这个痛快。好到我们想读个淋漓尽致,怀特偏偏写得有那么点点儿晦涩,并让我们颇费琢磨。但如果我们能像沃斯一样富有探索精神,就有必要读读这本“澳大利亚的《出埃及记》”。岂不闻直击人心的阅读就好比是孤军深入的探险?

 

《凡人之心》

[英] 威廉·博伊德 / 著

王一凡 /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跟随格林从懵懂犹疑到自信张扬,那些我们想写却没敢留在日记里的词句似乎被召唤回来,在指间蠢蠢欲动。

对于读厚书向来胆怯的我,出乎意料地觉得这本日记体记录一生琐碎的虚构作品非常好读。不单单是因为作者巧妙地在洛根的一生里描摹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轨迹,更是因为他刻意选择了一个并非置身事外普通人的视角,而是和伍尔夫、伊夫林·沃、乔伊斯、海明威、毕加索等人士相识和切磋的精彩篇章,串联起诸多知名事件现场——这使得写作难度陡升,但在这本书中,却不让人感到任何刻意和造作,可见作者虚构功力之深。

作为英国的国民作家,威廉·博伊德所带来的日记体里的洛林·蒙斯图尔特,是活生生经由文字而赋形的人。从一开始略显幼稚且情绪冲动的青少年时期、到逐渐成人开始拥有自己的判断和个性,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心态、情感、词句风格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当读到他老去时的悲伤,以及躺在自家花园里回忆着一生泰然离世的场景时,你丝毫不会怀疑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日记有私人性质,作者却将一部个人史写出了那么多的共鸣感,跟随格林从懵懂犹疑到自信张扬,那些我们想写却没敢留在日记里的词句似乎被召唤回来,在指间蠢蠢欲动。

 

《冯至译文全集》

[德]歌德、[德]海涅、[奥地利]里尔克 等 / 著

冯至 /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持续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他将翻译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等名家的过程变成自己的生命阅历。

郑周明

经典的译本质量决定了一代代读者可以拥抱多大的文学视野,近期德语文学翻译家冯至先生的译文全集首次出版,给出了自己厚重的答案。持续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他将翻译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等名家的过程变成自己的生命阅历,透过冯至先生的文字,后来的读者看见了他如何在上世纪30年代通过里尔克观看万物内里,40年代通过歌德来探寻战争背后的社会理想,年迈时翻译海涅诗作,“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

冬日带来一个沉思的时光,翻阅这些经典文字,历史与现实交替显现,就像诗人勃兰兑斯曾说:“它以一种令人察觉不出的过渡方式从现实生活中突兀地显现出一个想象中的和梦境中的现代世界,而又让它以同样的方式隐没。”

 

《草灵》

赵兰振 /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何晶

赵兰振对于中国乡土的凝视,时而将其敞开,又时而设置迷障。

童年回望,于许多作家而言是冀图寻找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但最终确立这个世界,永远不止于回望。赵兰振对于中国乡土的凝视,是在将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归纳在这种凝视里,他时而将其敞开,又时而设置迷障,于是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的内部空间复杂、深邃,细节与想象、生命和伤痛包罗其间。作者的意图无疑是显现的,乡土中国里的生命真相,在他的凝视之中。

 

《仙症》

郑执 / 著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郑执真是一位擅长结尾的作家啊,几篇小说的结尾各不相同却同样让人意犹未尽。

袁欢

读郑执,也许会陷入一种先入为主,比如容易联想到被称之为“东北文艺复兴”的作家群体所体现的一些共同特质,但他依然写出了独特性,文字自有一种生命感。小说集以《仙症》开篇,是之前郑执得奖的一篇作品,一上来就为这本书奠定了一个基调:生猛而浓郁。几篇作品大多数是以东北为背景的小说,以东北方言幽默简洁的声调,讲述土地上一群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出逃与回归。他擅长将日常生活形态融合到带有魔幻、地方色彩的故事中,画面感极强。

收尾的中篇《森中有林》是需要缓一会才能走出来的小说,以三代人加一棵树的故事完成了一场精神复归,始终有股悲怆的意蕴萦绕着,感觉也是这本小说中最适合电影改编的一部作品。读完小说集,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是郑执真是一位擅长结尾的作家啊,几篇小说的结尾各不相同却同样让人意犹未尽。

 

非虚构类

《艺术三万年》

[英] 费顿出版社 / 编著

夏海宁 / 译

后浪·四川美术出版社

既然专业读者都感叹这是一本野心之书,它自创一种独特的体例,力图描绘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艺术地图,我这个业余读者还有什么好多说的呢。

傅小平

普通的艺术史著作部部相似,优秀的艺术史著作却是各个不同。《艺术三万年》就是这样一本与众不同的艺术史著作。宣传语称“纵贯三万年,横跨六大洲”并非虚言,它确乎潇洒地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把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不少作品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前所未见。所谓“从公元前28,000年人类已知最古老的雕塑作品,到2020年仍未完成的先锋地景艺术,细数人类艺术发展历程中大大小小的决定性瞬间。”亦有实图为证,以至于有人声称在艺术品如此密集的空间里,受强烈美感刺激,可能会患上近似中邪症状的“司汤达综合症”。既然专业读者都感叹这是一本野心之书,它自创一种独特的体例,力图描绘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艺术地图,我这个业余读者还有什么好多说的呢。就让我们随这本书一路回溯,“直到人类文明的黎明时刻”吧!

 

《海南岛传》

孔见 / 著

新星出版社

张滢莹

当“人”从确凿时间的单数生命体,还原成一条血脉在数百年间于此地的传承和其间所发生过的兴衰荣辱时,故乡的重量就自然而然体现了——它往往重于千钧。

这是一座岛屿的传记。作家孔见切切实实地从大地裂变开始,将海南岛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但读者无需紧张,与枯燥乏味的地理史相比,灿若星河的人文历史、洗练清通的文学表达让这座海岛更像是一处传承有序的藏宝楼阁,循着作家所提供的路径一路探访,名士风流、琳琅珍宝尽在眼底,只让人深深叹服。

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与世隔绝”几乎是海南岛的代言词,包括苏轼在内,历史上被贬黜至此的官员数不胜数,似乎贬到此地就失了所有希望和机会。人居一隅,远方的动荡却总会如蝴蝶效应一般在岛上施加影响。然而这里又是自成天地的一方水土,当你心惧于远方的狂风暴雨时,有时会发现行至这里的雨也已成了温润绵软的细线。这种背离和勾连,使得人心中都有些微妙的情愫代代相传。受这方土地滋养,有人世代不愿离弃——这其中就包括孔见的先祖。年轻时他很不理解祖辈们历代的持守,如今却慢慢在岁月洗练中悟得。这让我突然想着,人对于故乡的情感有很多种,当“人”从确凿时间的单数生命体,还原成一条血脉在数百年间于此地的传承和其间所发生过的兴衰荣辱时,故乡的重量就自然而然体现了——它往往重于千钧。

 

《创始者说》

邵燕君 肖映萱 /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们见证了阅读如何再次形塑时代,背后的他们,有过彷徨和迟疑,有过败退和重启,但最根本的又是相似的简单和执著。

郑周明

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来,许多商业环节都逐渐被打通继而成熟,乃至如今“出海”之后也开始培育起了海外的原创作者群,而唯独学术方面的基础性梳理一直存在短板,北大的网文研究团队这些年恰恰在做这些繁杂又重要的工作。从最初建立每年的网文榜单并与本报联合首发,到一篇篇网文网站创始人访谈出炉,可以说学术研究积累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大多数人都不甚清晰的网文从无到有的历史成因问题,如今在新书《创始者说》中得到了关键的回应。这些“文学青年”带着对阅读最基本的热情探索出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主流文学界所认同,但他们抓住了小说的最初本质以及读者作为消费者的心理。

书里多篇访谈都曾交由本报首发,朱威廉反思“榕树下”创造空间的同时是否太过超前,陈村表示网文世界没有出现他期待中先锋的东西,吴文辉则欣然于大众的阅读梦和写作梦在此得到释放。凡此种种,我们见证了阅读如何再次形塑时代,背后的他们,有过彷徨和迟疑,有过败退和重启,但最根本的又是相似的简单和执著。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英]安东尼·麦高恩 / 著

王喆 / 译

未读·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凌俊

用小狗孟弟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哲学,教它用哲学来理解当下生活,是在阴冷冬日看得人心生暖意、嘴角带笑的有趣读本。

一个幽默博学的哲学家,一只总在思考“狗生”的马尔济斯犬,十二次遛狗漫步,十二次关于西方哲学妙趣横生的讨论。

一人一狗的遛弯聊天——像极了亚里士多德与学生的漫步——触及的都是伦理学、道德哲学、自由意志、逻辑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科学哲学、生命的意义等严肃问题,但有趣的是,面对这些晦涩的问题,小狗孟弟充当了“哲学小白”的角色,或者说代表了普通读者的视角,无所顾忌地问出各种看起来滑稽的问题,把正在滔滔不绝的主人拉回现实,只能用最平实、生活化的方式,用孟弟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哲学,教它用哲学来理解当下生活,是在阴冷冬日看得人心生暖意、嘴角带笑的有趣读本。

 

《蔬菜江湖》

胡弦 /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何晶

胡弦无疑是博学的,也是有趣的,底色则是一种通透的人生哲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本新书,但它无疑让胡弦诗人身份之外的个人性情更为明晰。这本散文集里,作者选列了四十余种蔬菜,将它们各自的气味、情调、秉性及其背后的文化、世情烟火,以博杂又轻松的笔法一一道来。胡弦无疑是博学的,也是有趣的,底色则是一种通透的人生哲学。冬日渐隆,宜在冬日夜读菜蔬世界。

 

《北欧神话:世界开端与尽头的想象》

[德]保罗·赫尔曼 / 著

张诗敏 、许嫚红 /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读这本书,还将发现北欧神话与希腊、印度及中国神话之间不同点所在的乐趣。

袁欢

《尼伯龙根的指环》《魔戒》《冰与火之歌》《魔兽世界》《英雄联盟》……这些热门作品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来源——北欧神话,可以说它是西方虚构世界的热门大IP之源,在作者赫尔曼的笔下,斯堪的纳维亚传奇里的诸神都被详细地记录,作者以一种博大宏深的研究,引用各种民间传说习俗,再加上《诗体埃达》、《伊林格传奇》、冰岛的《史前传说》等传统文献的探讨,会让这本书的阅读显得有难度。

究其本源,一棵巨树,三大树根,九个世界,是北欧神话世界的全貌,它呈现了北欧人的世界观。我们所熟知的“诸神的黄昏”,便是北欧人用来形容众神最终命运的,他们的颓败和随之而来的世界末日,是对世界开端与尽头的大胆想象。读这本书,还将发现北欧神话与希腊、印度及中国神话之间不同点所在的乐趣。

书单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