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话剧《以身许国》:热血总是逆流而上
来源:文艺报 | 刘诗宇  2020年11月16日08:45
关键词:《以身许国》

在由作家蒋巍编剧的话剧《以身许国》里,许多威风凛凛又鲜活感人的“两弹英雄”形象矗立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演出是在“两弹”的制造单位——中国物理工程院(史称“九院”)进行的,“九院”的老中青科学家齐聚台下观看演出,这就像是一场动人的召唤仪式,历史中的一幕幕重回“老地方”。

《以身许国》把张爱萍、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等系列英雄群像一齐推上舞台,各有性情,各有丰采,实属难得之作。

该剧催人泪下的戏剧效果,建立在真实的生活细节上。为此作者蒋巍做了很深入的功课,爬梳了大量史料,同时奔走各地,访问了许多亲历两弹研制和爆炸的老同志。对这些既是真人也是形象的科学家,作者可以说“了如指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写作此剧,我看了半屋子书”。

因此,无数的细节将我们带回了历史现场:比如被九院誉为“三尊菩萨”之一的王淦昌,曾因薪酬低,妻子养羊为孩子补充营养,而被称为“牧羊教授”;邓稼先一紧张手就发抖;彭桓武是早产儿,脑供血不足,总是靠“打倒立”解决科研难题等。当时正逢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苏联专家又带着自家图纸和资料突然撤离。为攻关核弹数学模型,中国科学家们饿着肚子昼夜兼程奋战,进行了著名的“九次运算”,终于找到制造原子弹的“中国方案”。年轻的女科学家傅樱累得把两根手指交迭在一起才能敲动计算机键盘。“两弹”元勋邓稼先夜里骑车摔进路沟里,竟然睡着了,醒来还以为图书馆“停电了”。为了克服物资困难,他们用马粪纸板做炸药成型模具,用茶壶、铁锅当熔炼器,大大小小的爆轰试验做了1267次。钱三强笑称:“茶壶铁锅马粪纸能出原子弹,这对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该剧剧情的进展完全是艺术化而非说教式的,其中的爱国热情、拼搏精神的根蒂,都在人物跌宕命运和故事的起承转合之中。

剧中,我们首先看到留学德国的青年王淦昌,他坚决拒绝了导师的苦苦挽留,宁可放弃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到“没有一间像样的实验室”的苦难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小礼堂中,以朱光亚为首的一群中国留学生,通过报纸向欧美所有中国留学生发出“回国去”的激情号召。在1955年的中南海,毛泽东从李四光、钱三强带回的铀矿石中看到了研制镇国重器的希望,并做出研制“大炮仗”的战略决策。是的,我们无法期待魔鬼自己退回潘多拉魔盒,我们只能用勇气、决心、智慧震慑和呵退魔鬼。

我们从中看到,那个时代“两弹英雄”的付出是惊人的,那是无数让人肝肠寸断的别离、思念与盼望。热恋中的才子佳人天各一方、音讯全无;荒漠中的大兵们因为“天天钻洞挖洞,五六个月没见过一片绿菜叶子”而患了夜盲症,变成“睁眼瞎”,“用鞋壳舀水,用铁锹喝汤,抠耗子洞找粮食粒儿”;邓稼先奔赴大西北基地告别妻子许鹿希时,许鹿希悲怆地说:“嫁给你以后我就明白了,嫁给科学家就是嫁给了等待,一辈子的等待”;郭永怀在女儿小芹的眼中,永远是一个“背影”,“大清早你上班去了,留给我和妈妈的是背影。夜里回家,你放下碗筷坐在桌前,我看到的还是一个背影。还有一次次的出差,我连你的背影都看不到了。”为了保密,做父亲的不能解释,只能默默留下一张字条,“爸爸永远爱你!”然后再次留下一个背影……

《以身许国》用饱满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写出了爱国情怀中不只有催人泪下的牺牲,更有超拔于世的毅力和智慧、视一切困难为等闲的浪漫精神、以身许国的觉悟和气魄。“两弹”科学家们个个是天之骄子、人中翘楚。原本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名利双收,尽享富裕的现代化生活,但他们始终深怀着一颗激越的赤子之心,为了让中华民族站起来,为了让祖国强起来,义无反顾选择归国。当国家需要他们投入绝密的两弹工程时,他们不惜放弃自己的本专业,不惜隐姓埋名,不惜从家人眼前和国内外一切学术活动中“人间蒸发”。人们问起他们的想法,彭桓武的回答是:“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郭永怀的回答是:“是的,国内什么都没有——正因为没有,我才回国!”王淦昌说出了响当当的六个字:“我愿以身许国!”

终于,当1964年10月16日,那朵巨大的蘑菇云带着烟尘和高温,带着热血与汗水,一飞冲天震响全世界时,这些可敬可爱的科学工作者,这些默默奋斗的军人、医生、工人,会发现一切的付出竟然都如此值得,伟大的中国历史上有他们的一笔,璀璨的星空中镌刻着他们的身影。

那一刻,曾经为了建设祖国相忘于江湖的才子佳人,又因为这场事业重新相聚,原子弹爆破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婚礼烟花”。那一刻,在黑暗中摸索的大兵们,用他们黑色的眼睛望见了人世间最灿烂的风景。那一刻,空守家中的妻子、女儿终于知道家中的“顶梁柱”为什么离开,终于知道茫茫的等待和别离也把自己嵌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郭永怀却永远见不到他的妻女了。在坠落的飞机上,他紧紧护着怀里的科研数据,自己被烧成了焦炭。在他眼中的世界燃烧殆尽之前,他会从火光中看到过去,想起女儿的抱怨——“小时候,我在美国过得那么快乐,每天早晨有牛奶、面包、水果。家里后花园有我的小秋千,老师常夸我歌唱的好,小提琴拉得好。可回到北京,什么都没有了,你也没有了。”他也会想起自己的回答——“我们在为国家工作,也是在为我们的孩子工作。我们经历过战乱,经历过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经历过当亡国奴的耻辱岁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过上幸福美满和有尊严的生活,必须让国家强大起来!失去尊严,毋宁死!”

他实现了对女儿的承诺,这个国家实现了对人民和世界的承诺;他怀中的科研数据、国家机密在浓烟大火中毫发无损,他的女儿以及中国的亿万儿女过上了好日子。化用剧中的一句话:他们走了,但仍然活着,活在一个民族的伟大记忆里。

记忆,一个多么沉重,却又让后人扛起的词。作家蒋巍肩负起了这个担子,他的才情和热血,让两弹英雄和两弹精神重现。

“你的家就是你的国,你的国就是你的命。”

“灵魂是不朽的,意义是不朽的,奉献是不朽的。”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怀一脉乡愁,就像航船无论驶出多远,都要回到港湾。”

“如果我的祖国亡国灭种了,功名对我还有什么意义呢?”

“科学规律是应该能够重复的,不能重复的,不是有错就有假。”

《以身许国》中无数铿锵有力的言词,让我们铭记无数伟大的先贤像太阳和月亮,照耀着我们,也注视着我们。今天,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新冠疫情肆虐海外,但任何惊涛骇浪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脚步。我们有那样伟大的历史,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无数英雄先烈的热血,没有什么难关是我们无法攻克的。热血,总是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