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来源:文艺报 | 向云驹  2020年10月21日08:40

在日前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与会专家代表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精神不仅是编制“十四五”规划有关文化建设发展内容、形式、任务、项目、目标的重要指南,也是对当前和今后文化发展定位、定性、定义的又一次新概括和新表述,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一,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把文化建设摆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文艺方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文艺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这个讲话精神对改变和提高文艺队伍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加强文艺队伍建设起到了强基础、固根本、壮士气、定目标的作用。此间和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文艺工作的一些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人物、事件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如给乌兰牧骑的回信、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等。2019年3月在参加政协文艺社科联组会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

在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价值、意义和它的世界性贡献与人类文明高度。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危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在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同时,中国也把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平等多样、文明美美与共的价值观向世界传播,增强了人类文明对话、友好往来、和平发展的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成为新的文化使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繁荣发展前所未有的宏大目标和历史责任,也是文艺文化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的格局进行了全面的重构和调整,文艺创作进入新的繁荣时期,文艺发展的眼界和境界与时俱进。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站位高必然格局新。以文学为例,这几年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批新人新作崭露头角,一批文学老将宝刀不老,创作激情持续不减,在共和国重大表彰里都有文学界的身影。报告文学紧跟国家大事、急事、新事,第一时间都在现场;诗歌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向主题创作、史诗气质、时代精神提升;小说在宏大、丰盈、饱满、精致、锐度上体现了深度反映现实的新境;散文在抒写民族精神气质上开拓创新。此外,摄影界记录武汉抗疫、记录脱贫攻坚历史,发挥现场在场与“目睹”优势,推出身边的“历史”影像和人民英雄群像,震憾视觉感受。美术创作围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建党建军建国等主题创作了大量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影视创作在主旋律创作既受专家好评又得观众青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舞蹈艺术在舞剧创作上正进入新的佳境。音乐界的“中国梦”主题创作,8年已推出8批作品,在文艺舞台和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戏剧戏曲现代戏创作复兴势头强劲。曲艺界的道德模范故事汇品牌响亮。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目标更加明晰,文艺的时代感贯穿在各种文艺作品之中,文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文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二,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今后文化繁荣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文化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文化本身也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翼,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形式,也是保障和夯实经济基础的重要力量,更是协调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杠杆。文化自信还是“四个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建设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化建设也具有基础建设的意义,没有充分的扎实的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在新的时代赢得主动权和发展权。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自“五位一体”的整体结构和整体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是重要指标。小康社会既是一种生活水平,更是一种文化样态,没有文化小康和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就不能成其为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解放思想,跳出束缚、禁锢、守旧,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文化观念的突破和先导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基于深刻恒久的法治思维,没有坚实的法治文化,就没有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标志,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社会心理根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政治文化、政治素质的重要表征。党的政治文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实践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建设更高更大更重的使命和责任标识得更加明确,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文化建设责任如山、使命如磐。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的力量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物质性。作为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昂扬精神的力量之源,它激励全民族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追求完美。作为物质力量,文化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速度的尺度。任何发展都是它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水平、文化能力的发展,任何发展的提速和提质,都是文化的提速和提质,文化的支撑既在于发展的可持续,也在于发展的动力、智力、活力、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是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基本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编制“十四五”文化规划的指南,也是对当前和今后文化工作的突出要求和重要部署,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

文明是文化建设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从历史进程来看,文明是人类社会从原始蒙昧时代发展到城邦、国家等文明阶段的产物。古代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是这种文明的经典形式和代表。它们标志着人类社会出现了智慧的光芒,人类将进入一个伟大的文明时代。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文明是不同生产力时代的标签,一种文明标识着一种独特的生产力水平,如狩猎和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等。从不同的宗教对社会、政治、经济、风俗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地理版图的划分看,文明也成为人类文化差异、信仰区别的分类依据,如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儒家文明等等。从文化的分布和多样性形式看,文化的独特性也构成文明的特定概念和指向,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欧洲文明、阿拉伯文明、非洲文明、中华文明等。从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看,文明也被视为人类先进性和理想性的内容,包括文明素养、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文明风尚等等。由此可见,文明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也是当今世界的核心概念之一。文明问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范畴。一是文明的大同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共建人类文明美美与共、贡献和丰富人类文明宝库问题。二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文明互鉴代替文明冲突,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彼此尊重、交流对话,使文明因多彩而熠熠生辉。三是国家治理和执政能力追求的社会全面发展,以文明为目标,掌握先进的科技文明,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广泛吸纳世界文明先进成果,构建制度文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旨,建设精神文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伟大的中华文明,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使之获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建设现代化强国就是建设一个基于古代文明基因又充满现代文明活力的文明中国,这个目标既宏大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去追求、奋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