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首期文学报好书榜推出:好书可观,如遇冰山 | 7月

来源:文学报 |   2020年07月02日09:25

丰子恺曾说,“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如山一般的购书是爱书人幸福的烦恼,也是我们编辑部常常分享的话题,那些山,从高山、险峰到双峰空谷乃至山脉,仅仅是欣赏书山,也是一大慰藉。书山之中,必有值得先读的书、快读的书、精读的书、深藏的书以及徒有虚名的书,编辑们将一部分书放在每期报纸上,错落推荐,一整个月下来,依然希望将部分书重点分享给读者,这些书堆积如冰山一角,底下有万千世界。

从本月起,我们正式推出“文学报好书榜”,从编辑趣味出发,兼顾媒体立场,每月初为读者带来严筛选、见性情、有观点的书单。首期虚构类与非虚构类合并,中旬将单独推出童书书单。

愿我们在这些好书之间不断相遇,共享光热。

本期书单

《空手劈》《秋园》《比利时的哀愁》《布拉格公墓》《成人记》《人的疆域》《巷里林泉》《走出唯一真理观》《逝物录》《张光宇小集》

虚构作品推荐榜

《空手劈》

[丹麦]多尔特·诺尔斯/著

丁林棚/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年1月

 

推荐人李凌俊:

丹麦女作家多尔特·诺尔斯应该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拥趸,读她的短篇小说集《空手劈》的时候,不止一次走神想到北欧电影《游客》,一个家庭去雪山度假,却因为一次雪崩导致彼此之间信任的破裂。每当情绪转折出现,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夏》中的急板总会猝不及防地响起,如同天空滚过一个惊雷。

诺尔斯笔下的十五个小短篇以巨大的激情和克制的叙述方式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就像十五道闪电,果决地撕开琐碎平凡的生活横截面,其中暗涌的潜流、荒谬与悲伤、危险与快感、浪漫与欺骗足以灼伤观者的眼睛。可就在你还没回神的瞬间,雷声渐远天幕四合,故事已到尾声,来自世界真相的一次次迎面痛击或许会让你重新看待人生:如果暗流无可避免,还不如正视痛苦的存在,并开始学习抵御。

 

《秋园》

杨本芬/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0年6月

 

推荐人袁欢:

这本小书,很薄却又很有重量,在平实朴素的文字里蕴含着悠长的感动。一位老人,在晚年提笔写下的,她母亲一生的故事。秋园生于1914年,她的少年时光在动乱中戛然而止,她来到这个世界,挣扎过、绝望过也幸福过。“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是这位活了90多岁的老人一生的写照,命运的无力感与活着的意志相缠斗,使她历经苦难,依旧保持一颗干净清丽的心。有人称之为女性版的《活着》,但它有独特的色彩,女性的柔韧,普通人高洁,在岁月沉浮里,更显光芒。

《比利时的哀愁》

[比利时] 雨果·克劳斯/著

李双志/译

译林出版社

2020年6月

 

推荐人傅小平:

当一部小说被一众名家推举,认为堪与《百年孤独》《铁皮鼓》《午夜之子》《爱与黑暗的故事》《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世所公认的文学经典等量齐观,我还能说什么呢。跟着呼喊这部作品重要,重要,无比重要,是最明智的选择了。但从阅读的角度,我还是想诚实地说一句,《比利时的哀愁》或许真是没那些经典名著重要,但确实比它们好读。

小说镜头感很强,就像中文译者所说,近似一部有滤镜加持,并且经常采用手摇镜头的作者电影。小说主题性很强,小说里面还有一部小说,书名也叫《比利时的哀愁》。重要的是,小说亲切感也很强,它写的是比利时的哀愁,战后全世界的哀愁,也是你我随时都会被缠绕的生命哀愁。

《布拉格公墓》

[意]翁贝托·埃科 / 著

文铮、娄翼俊 /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5月

 

推荐人郑周明:

以《玫瑰的名字》《傅科摆》在年轻读者里火起来的翁贝托·埃科还有一本小说一直到今年才有了简体中文版,这本《布拉格公墓》完成于十年前,熟练运用各种符号、历史寓言与哲学的埃科扎进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各方势力都在寻求自己的利益,而主人公以一个小人物的形象周旋于其中。

对于追求阅读快感,以及偏爱十九世纪欧洲历史的读者而言,这会是一本能给予享受的小说。有些读者曾把这本小说和丹·布朗的作品相比较,埃科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类声音,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其实觉得自己是“高配版”。其实他们的文学性完全不同,丹·布朗是神秘学出发借用历史事件来进行虚构阐释,而埃科却常常在小说里嘲讽那类过度阐释的手法,这本小说的魅力在于,当作家对十九世纪的现实细节研究掌握之后,无需虚构便足够读者惊叹了。

《成人记》

薛舒/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6月

推荐人张滢莹:

收入集中的六个中篇小说新作,全部关乎普通人在世界上的挣扎和生存。没有人会真正幸免于生活二字,而生活的复杂很少会像影视剧中让人爽利地笑或嚎啕地哭,更多时候,我们是在五味杂陈中被塑造成自己未曾预见的模样。最喜欢同名的《成人记》,单身母亲和渐渐进入青春期的失智儿子所面对的尴尬境遇、母亲与女人这两种融汇又分裂的身份造成的情绪撕扯,在她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不为宽慰,也不强行“定调”,故事的走向从不取巧,自然蜿蜒而下汇入江河湖海。薛舒是特别敏锐的那一类作家,在生活的日常性这幅表面光滑的油画上,她总能觉察并描摹出细微龟裂,但没有一个故事是为了裂隙而生,裂隙本就属于人生所赋予的厚重包浆。

非虚构作品推荐榜

《人的疆域》

[英]埃利亚斯·卡内蒂/著

李佳川 等/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推荐人傅小平:

很少有作家像卡内蒂那样将“笔记”,作为一种严肃的文学创作体裁来写。如若不是由他这样的思想型作家写下,我们能看到的或许不过是跨度几十年的流水账。但出自卡内蒂之手,我们却读到了一部催人思索的编年手记,一部撼人心魄的思想地图。它关注如此之宽阔,几乎涵盖了一个人文学者所能触及的所有主题。

它关注又是如此之细微,以至于能探知“钟表的秘密心脏”,感触“苍蝇的痛苦”。既然再艰涩的思想,卡内蒂都能以形象可感的语言写下,再瞬息万变的思绪,都能由他捕捉定格,既然他写的那些短则十来个字,长则几百字的句子,每一句都有可能让我们受到启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随手翻一翻呢。

《巷里林泉》

故园风雨前/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推荐人李凌俊:

这本书的作者说:“对尘世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她做到了,爱草木,恨流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一笔笔描绘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可是她在我看来差不多是个有特异功能的人,因为她观看世界时仿佛自带滤镜:一草一木、一花一猫,都有态度且有灵魂,活生生地动人;每一个人,无论是校园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还是路边匆匆一瞥看见的行人,都会被她抓住从红尘俗世中跳脱而出的一瞬间,定格在带着悲悯的文字里。

她笔下的世界那么可爱,由无数生动的细节、深情的回忆和偶然飞升的想象力构成。尘世间人人忙碌,能在焦虑时刻读到这样一本美好的小书,被天地人世之美打动,也是难得的小确幸了。

《走出唯一真理观》

陈嘉映/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

 

推荐人袁欢:

在以访谈和讲演构筑的轻松氛围里,将哲学之思娓娓道来。在书中,陈嘉映区分了良好生活和大众所理解的“好日子”的差别,他认为良好生活是存在于“好日子”之上的人性需求。他以年少求学、留校任教到致力学术的人生经历,反复强调对话对于良好生活的重要性,在对话中,人总能调整自我的视角“放弃唯一性,坚持真理性”。书中与教授周濂的对谈也十分耐读,有助于我们打破壁垒,好好生活。

 

《逝物录》

[德]尤迪特·沙朗斯基/著

陈早/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20年4月

 

推荐人张滢莹:

一本抵抗遗忘、捡起过去的书。从图阿纳基、里海虎、萨切蒂别墅,到萨福的爱之诗、摩尼七经、基瑙的月面学……它们既是曾经以实体形式存世的物体,也有精神与文化层面的断裂和重续时虚实不明的“焊接点”。文中并不盘剥过程,也无意追问和谴责,正如生与死本就是自然规律,在作者看来,存在与消逝也是。

与其说这部散文集是为了重塑和铭记,更像是用深情缠绕的文字自顾自唱起挽歌,听懂曲调背后的忧伤远比听懂歌词更重要。换句话说,经由辞藻华丽优雅的文句,尤迪特·沙朗斯基想要唤起是更可能是一种感同身受,也是如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为此书工作的几年里,我似乎曾在某些宝贵的瞬间感到,注定消逝的观念,与架上蒙尘的样品,同样可堪慰藉”。

 

《张光宇小集》

唐薇 / 黄大刚 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2月

 

推荐人郑周明:

知道张光宇还是某一年看到一本杂志复刻了一些《时代漫画》的封面图,被上世纪初前卫的美术理念吸引。之后看到他也是《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舞美设计,许多名人都曾推荐过他,希望他能被更多大众和学术界所认可,也许成名太早,也许商业美术从未主流过,他的成就还远未被认识。

这套纪念他120周年诞辰的《张光宇小集》是很好的入口,涉及了他多方面的才华,尤其是那类民间的、诗性的、游戏的漫画设计,运用到广告宣传、生活品类时,非常摩登新潮,今天看也依然。我想起和张光宇几乎同一时代的日本画家竹久梦二,后者设计的图案至今广泛用于图书装帧与商品文创上,也拥有专门的纪念美术馆,在塑造城市生活细节、旅游文化体验方面,是可以进入大众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