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之河》:爱是一道永恒的光
当崖丽娟第二本诗集《无尽之河》书稿呈现在我面前时,不由地想到诗人丽宏兄在崖丽娟第一本诗集《未竟之旅》序中所言:“我们读到的这本诗集,是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写成的新作选集,这样的写作速度和效率,让人惊异。这也许是一个少见的案例,是一个奇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又完成了第二本诗集。这下该轮到我为崖丽娟写诗的速度和数量惊愕、诧异了,她的诗情有若风樯阵马,相继兴起,犹如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说实话,之前我对崖丽娟和她的诗歌皆陌生,只在诗友聚会时见过她三两次。印象中她善于辞令,很快就会成为交谈的核心人物,颇有气场。她使我想起《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赞扬的是谦逊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崖丽娟写诗超快这个现象,我更愿意这样来理解,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诗歌,一个人耐住寂寞,默默守护心中的缪斯近40年,终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她又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尤其对爱情的刻骨铭心(她的两本诗集都以抒写爱情诗为主),从她两本诗集的书名就能让读者联想起人生之路的艰辛与漫长;而追求又像“未竟之旅”和“无尽之河”,前路漫漫,时间如水一般怅惘流逝,但又坚执信念,义无反顾,决然、绝然地勇往直前。而她终将是爱情的歌者,爱是她心中一道永恒的光。某一天,光说:“把你想说的都写出来吧!”冥冥中仿佛受了感召,于是,她拿起了笔,一路写来,一发不可收拾。
崖丽娟诗歌的艺术特色,丽宏兄在《未竟之旅》的序中写道:“感觉是面对着一挂清澈汹涌的瀑布,波光晶莹,水声轰鸣”;而诗评家孙琴安老师给予如此评价:“崖丽娟的诗歌比较凄美深情,有的地方或怅然、或惘然,令人测之无端”;文艺评论家王纪人老师则认为:“作者用偏于古典东方女性的抒情笔调来抒写爱情……崖丽娟的爱情诗,则大多是一种‘克制陈情’”。几位大家的评价自然是精准了得,我完全赞同。相比第一本诗集《未竟之旅》,我以为崖丽娟的第二本诗集《无尽之河》的艺术追求应该是有所变化的,如果说前者写得较为清澈凄美、直抒胸臆式的情感表达,那么后者的诗风接近内敛朦胧、扑朔迷离。因之,我愿意用“蕴藉”一词来概括《无尽之河》的艺术特色。
诗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闪光,生命的体验,经验的诗化,情感流程的艺术凝聚。当我们谈及诗歌,如同走进广阔的美学天地。读者是能体会这些诗句的情感浓烈的,但它却以空疏迷蒙淡出,古典诗词那种蕴藉含蓄的韵味,如同意识静静流动遐思不已。
除了爱情诗,集子中也有一些感悟生命、思考人生,抒写母亲、故乡、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诗值得品读,这些诗情感深沉真挚、柔婉温馨,与此同时还富于哲理思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读崖丽娟的诗,不知不觉会让人进入一种弥漫古典情韵,梦境般朦胧的诗意空间。因为蕴藉,所以只能意会,真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生命的感知与自然与世情融会一体。诗人崖丽娟爱自然、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爱民族。她是壮族人,写过一首诗歌《我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繁花一朵》,诗中使用了诸如“大山”“繁花”“南国”“红豆”“刘三姐”“红土地”等多个象征性意象,以深沉炽热的感情歌颂祖国和民族。
民胞物与,大爱无疆。爱是一条无尽之河,更是一道永恒的光,融于其中,使自己成为光的一部分。我想,这不仅仅是对于诗人崖丽娟,也是对我们所有人。
(《无尽之河》崖丽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