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绘就脱贫攻坚群英谱 叙述平凡岗位不平凡 ——管窥安顺脱贫攻坚文学作品

来源:贵州民族报 | 伍微微  2020年04月24日09:55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冲刺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句口号,是无数人以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奋斗出来的,是在无数平凡岗位上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拼搏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新时代的当下,脱贫攻坚正是历史巨变,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时代使命。安顺文学界的同仁们把对脱贫攻坚战的认识融入到文学创作中,用纪实的手法绘就脱贫攻坚的群英谱,叙述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为现实而作,为时代而歌,共同谱写一曲曲时代赞歌。

安顺围绕脱贫攻坚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现实性、纪实性的显著特点。题材内容以脱贫攻坚为主,主要反映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人和事,以脱贫取得的成就及其变化为作品底色,叙述了脱贫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与感人事迹,传递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力量,也揭示了脱贫攻坚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作品形式以纪实性文学作品为主,纪实性、报道性为其主要特点;人物形象以脱贫工作者为刻画对象,通过叙写其扶贫工作经历,展示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一、叙述的现实性:记录脱贫攻坚历程

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到全社会的各部门、各阶层,作者们把笔触深入到脱贫攻坚工作的诸多工作事项中,多是以纪实手法记录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点滴故事,展示脱贫攻坚历程的苦乐。这样的作品以报告文学最为凸显,《塘约道路》可谓是其中的出色之作。《塘约道路》是王宏甲在对安顺平坝塘约村进行多次调研访谈后写下的力作,作品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塘约村从一个“榜上有名”的贫困村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蜕变为脱贫致富典范村的历程:暴雨洗劫后一贫如洗的废墟——十一人干部会确定成立塘约村合作社——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决——组建合作社专业队——七权同确——红九条与黑名单——实现脱贫。这部报告文学记录了一个贫困村的脱贫蜕变史,不仅写党中央脱贫政策的落实,写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领导作用,还写村支书左文学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经历。作品写真人写真事,读起来深深打动读者,不仅看到了塘约脱贫的艰辛与速度,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怀。作者在书中写道:“我在这里看到了:百姓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党的作用,人民的力量。我如果没有看到也就罢了,看到了,不敢不写”。这一创作初衷正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不敢不写”正是作者的社会良知与民生情怀。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关乎民生,可以帮助山区贫困群众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近年来,安顺市西秀区始终以扶贫攻坚工作为统领,以有效解决贫困农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重点,通过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大量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状况,改善着山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引导着贫困农民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吴丽莎的《惟愿你我心中都能春暖花开——记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一文从扶贫博士讲述搬迁小故事、贫困户乔迁住新房、扶贫政策好安置后续有保障几个方面叙述了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环节,包括扶贫人员、扶贫政策、安置环境、贫困户等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叙述了身为博士的扶贫人员甘愿到农村服务,开展搬迁工作细致周到;扶贫政策到位,安置后续有保障;安置环境“房前交通便利,屋后绿树成荫,楼道声响灯亮,室内窗明几净”;贫困户从最初对买房、生计、经济等问题的担心到后来吃了政府的“定心丸”(自己不掏钱买房、政府完成新房的基本装修和购置日常生活用具、解决生计问题等),终于喜笑颜开地乔迁新居。可以说,这篇文章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异地扶贫搬迁的流程动态图。

孙小平的《春风化雨民心暖》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解读:―是坚持三个统筹,确保搬得出;二是用活三制管理,确保稳得住;三是盘活就业同步,确保能致富。冉书豪的《启新,启新!》通过走访政府相关人员解读易地扶贫保障政策,如对“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解读,增进了群众对住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扶贫的理解与认识。

二、内容的真实性:从贫困群众看扶贫成效

无数事实证明该,扶贫成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不是扶贫人员认为的,而是贫困群众认可的。安顺脱贫攻坚文学作品大多以群众的视角看扶贫干工作,通过报道真人真事验证扶贫成效。杨明珍的《不忘党恩饮水思源——记双堡镇易地扶贫搬迁点思源小区》从实地考察中论证了政府易地安置贫困群众后的后续保障措施,详细介绍了思源小区内的工厂、公司、便民服务设施、住房环境、就读环境、教育待遇等情况。作者通过介绍搬迁贫困户的新生活体现扶贫成效:如腿有残疾的胡某搬迁后,每天到厂里上班,每月领取工资1500元,他感叹道: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一个温暖稳定的家;贫困户谢某搬迁新居后生活大有改观,说道:现在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没有钱国家发给低保,还发养老金,生病了有国家管,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了,就到老年活动室和老人们拉拉家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贫困群众从担心忧心到欢心舒心,正是脱贫攻坚的意义所在。这些作品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证明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成效。

三、人物的日常性:为脱贫攻坚工作者画像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政策、人力、物力等诸多条件,而其中人是最关键因素,脱贫攻坚就是人干出来的。因此,为脱贫攻坚工作者画像,绘就脱贫攻坚群英谱成为安顺此类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这类群像极其丰富,有带领群众奔向富裕的创业者,有战斗在脱贫一线的村支书、村主任、驻村书记,有靠知识、靠技艺脱贫致富的示范者,等等。当然,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身处脱贫一线的工作者。这些脱贫攻坚作品大多描写身处脱贫一线的工作者,通过选取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滴,让人感受到平凡中的不平凡。

“不平凡”之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完成。脱贫攻坚群英谱中的很多工作者皆是战斗在脱贫第一线,他们任劳任怨,勇为人先。如蒋平平的《汗水泽荒野 大爱庇乡民——记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就记录了这样一位心中有宏愿、干事为村民的村支书陈大兴。陈大兴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和村民一起建安顺的‘华西村’”。为此,他带领村民从种植黄柏、烤烟到养牛,再到种植金刺梨。凭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十多年来,陈大兴苦苦摸索,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交过不少“学费”。如今,贫瘠偏僻的大坝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修建了一栋栋小别墅,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成了安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典范。而这样的脱贫成就正是村支书陈大兴秉持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念而实现的,陈大兴身上体现的就是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龙萍《撸起袖子加油干》中的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打哈村驻村干部杨建设,大刀阔斧搞建设:修建道路、发展产业,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先进典型;叶鹃《幸福路上的巾帼第一书记——记西秀区华西办事处竹林村第一书记谢旭》讲述竹林村第一驻村书记谢旭克服重重困难,为村修建幸福路,展现巾帼干部的风采。

“不平凡”之二:坚强的斗志和信念

脱贫攻坚工作矛盾集中,需要工作者有克服困难的斗志和信念,还要有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合理途径。杨朴《党扶贫 我攻坚——歪寨村副支书杨光云的脱贫攻坚路》叙述了紫云自治县宗地镇歪寨村干部杨光云为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使党的关怀恰到好处地落实到贫困人员所急和所需之上,风里来雨里去,披霜戴月,不怕苦不怕累,实地调查,逐一做好笔录。他当好了党委、政府的参谋,解决危房改造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发放等带有矛盾性的问题。

杨十八小说《缩骨术》揭露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愿当贫困户”“等、靠、要”等不良现象;小说《印红》暴露村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说明了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困难与矛盾,需要脱贫工作者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顾全大局,科学合理地解决好。

“不平凡”之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

脱贫攻坚工作庞杂繁琐,尤其考验工作者的耐心和细心。吴丽莎《惟愿你我心中都能春暖花开——记西秀区异地扶贫搬迁》讲述了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光明的扶贫故事。李光明作为一名名校博士,却选择来到贵州,到他从未见过但却向往的山水小镇西秀区蔡官镇,从事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李光明多次上门走访,从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医疗问题以及房屋存在的危险性等方面给户主做思想工作,其耐心感染了贫困户,动员贫困户安心搬到安置小区。杨明珍《甘洒热血写春秋——记双青村党支部书记童舟》中的村支书童舟心系群众,不图名利,精准施策,分类帮扶,认真细致地做好脱贫工作,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脱贫攻坚文学作品文风朴实,如话家常,所叙述的内容都是围绕脱贫攻坚战,多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扶贫、摸底排查、精准扶贫等等,这些工作确实是脱贫工作者的平凡工作。如陈大兴、左文学等村支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锋,他们做的是平凡工作,但是这些平凡汇聚在脱贫攻坚战中就成为了不平凡,因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平凡的,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不平凡的。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这些工作是平凡而不起眼,这些工作者也是平凡而不张扬的,他们就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没有伟岸的树躯,也没有鲜花的芳香,但是,正是这些“小草”的默默付出,才使得脱贫攻坚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才能最后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我们用笔描绘脱贫攻坚群英谱,用笔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不平凡!

(作者系安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