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尔斯兰的桑皮纸》:儿童文学在民间传统技艺中的映照

来源:百道网 | 林喦  2020年04月10日08:30

由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的《阿尔斯兰的桑皮纸》讲述了一则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故事,这部作品堪称重拾一个“历史技艺”的小说。本篇书评的作者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喦,他向读者展示了《阿尔斯兰的桑皮纸》在小说创作上所呈显的三个特征。

《阿尔斯兰的桑皮纸》

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刘天伊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90后”的刘天伊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2019年,她的新作《夏虫语冰》获“大自然儿童文学奖黑熊奖”,2019年12月又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阿尔斯兰的桑皮纸》。刘天伊一直秉承和坚守着一颗自然质朴的“童心”,始终保持着属于她自己的“儿童纯粹价值理念,始终在自己认知中寻找和挖掘着创作的素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汲取着创作的源泉。

由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的《阿尔斯兰的桑皮纸》(第1版)讲述了在我国新疆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维吾尔族少年阿尔斯兰寻找家族遗失了的传统造纸工艺桑皮纸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讲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故事,是重拾一个“历史技艺”的小说。在小说创作上呈显了三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将“桑皮纸”的“技艺”不留痕迹地融入到了小说中。作者从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挖掘了桑皮纸的意趣宝藏,用小说的形式“科普”了桑皮纸,再现了人类另一种造纸技术的精美技艺。小说以“桑皮纸”的科普性为叙事内核,降低了科普知识的浓度,将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融入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中,真正涉及制作“桑皮纸”制作工艺流程的描述只有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中有过具体的描写。其他相关桑皮纸用途、价值意义等的介绍不过三五处、且寥寥几笔点到为止。作者将“小说”放大到了“小说”的意义上,其“科普性”完全被遮蔽起来,因此说,这是一部具有高水准的儿童科普小说。

其次,作者探索了以“寻找”为主线的成长主题。在古今中外的叙事文学创作中,“寻找”成为小说的一种原型模式,“寻找”本身就构成了人的对欲望、意念、符号式的苦苦追寻,都成为可以叙述的有效途径和必要的手段,建构和完成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阿尔斯兰的桑皮纸》也符合这种“寻找”主题的模式。小说在开篇的“引子”中,开门见山地描写了小说少年主人公阿尔斯兰带着小伙伴于米缇闯进大沙漠开启了“寻找”“焰马街市”的序幕,接下来的两章中设置了寻找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开启了寻找的过程。从第三章到最后的第十四章都是在讲述“寻找”的过程。从叙事的角度讲,寻找的动因与目的不是这部小说的根本或者说不是作者的本意,其寻找的过程在每一个人的寻找中的获得,才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真意。作者还在《阿尔斯兰的桑皮纸》中设置了“寻找”的场域“焰马街市”。 “焰马街市”不仅考量了作者的想象力,而且彰显了作者创作儿童小说的天分。同时,“焰马街市”也被赋予了极其特殊的符号意蕴,既具有“寻找”主题目的“欲望”的抵达场,又具有象征性的“理想实现场”,既有叙事人物与情节的“表演场”,也构成了一个有效的“童话世界”寓意场,为小说主人公阿尔斯兰的“寻找”创设了具有极大“活动”空间的语义场,成为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文学话语场的“物质形象”和一条崭新的文学“街市”。

第三,《阿尔斯兰的桑皮纸》塑造了以阿尔斯兰为代表的多位新时代少年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少年阿尔斯兰身上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为了“抢救”被爷爷遗忘了的制作桑皮纸的工序,他勇敢地独自上山采挖天山雪莲,与小伙伴于米缇闯荡大沙漠,经过了一次次历练最终完成了桑皮纸的制作工艺。作者在塑造阿尔斯兰以及于米缇的形象时,是遵循着描摹活生生的邻家小男孩,让其在现实生活和“焰马街市”里寻找“药水”中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不仅如此,《阿尔斯兰的桑皮纸》还塑造了美丽而有正义感的迪达尔、活泼的苏碧等少女形象,也塑造了“由好变坏”的阿瓦罕夫人、复仇者老母亲巴哈尔罕等老女人形象;还有依次出现的医生阿里木、智慧的艾尔肯大叔等人物形象。诸多人物在一部不到十万字的小说中依次出现,形象各异,各有特色,且不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重叠,这是难能可贵的,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