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手上春秋》:弘扬工匠精神 凝聚传统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 陈南先  2020年04月04日07:17

《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南翔著,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南翔的非虚构文学《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以下简称《手上春秋》)甫一出版,就登上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9年4月“中国好书”和深圳第20届读书月“十大文学好书”等多个好书榜单,收到读者的广泛赞誉。

作者费时三年,足迹遍及东西南北,采集了五行八作的民间手艺人:木匠、药师、制茶师、壮族女红传人、捞纸工、铁板浮雕师、夏布绣传人、棉花画传人、八宝印泥传人、成都漆艺传人、蜀绣传人、蜀锦传人、锡伯族角弓传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以及一名当代工匠——钢构建造师。手艺人,当下称为工匠。他们从事的行业,曾是一个个鲜活的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中国手艺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人,实乃大国工匠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体现了十分可贵的传统匠人精神。

书中展列的匠人匠心,个个精彩。宣纸制作有108道工序,其中,捞、晒、剪……各有其难,捞纸尤难。曾上过央视《大国工匠》的周东红捞出来的纸,每一刀误差不超过一两,每一张上下误差浮动仅一克。他每天要捞1500张纸,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纪录。棉花画的传承人郭美瑜,将中国画、雕塑以及现代光电技术巧妙地融入创作之中,将棉花画从原来的平面堆塑变为具有立体感的浮雕、圆雕造型,令人耳目一新。当代工匠陆建新37年扎根建筑施工第一线,参与实践了三个速度: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两天半一层楼(深圳地王)和两天一层楼(广州西塔)。他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七幢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的四幢,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再到国际领先的全过程,被誉为“中国楼王”。作者说,采写陆建新意欲在传统手艺人与当代工匠的意义之间,标一道津渡,有一个承接,现一条源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囊括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品质。此书既写了技艺的繁复,又写了匠人的沧桑,还写了传承的难点,实为同类著述中的翘楚。

《手上春秋》一书的写作,可以叫作“文化记忆”研究。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记忆”的概念。文化记忆是一套可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向系统和仪式系统,它以客观的物质文化符号为载体,也通过无形的载体代代相传。此书记载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记载了珍贵的文化记忆。鄂西恩施玉露茶的制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蒸青而非炒青。唐宋年间的中国绿茶,多半是蒸青。明代之后,炒青后来居上而为主流。在日本,现今的顶级茶叶依然较多地保留了蒸青技法,乃是唐代文化的延续。汉语中有关“绣”的成语不少,如锦绣河山、锦心绣口、雕梁绣户……这些都与名绣等传统工艺密切相关,“锦绣”并称由来已久,但“锦”与“绣” 的区别在哪儿,蜀绣传人胡光俊说,前者是用织机织就,后者是用绣花针绣成。赣绣中,一个小挂件绣的是桂花、莲花、莲子,其寓意是早生贵子;另一个挂件是鲤鱼跳龙门,其寓意是金榜题名。还有百子图,寓意为不仅早生,而且多生。原来,一件件小小的夏布绣品,便浓缩了一段段缩微的中国民间风俗史。在壮乡文化传统中,在婴儿满周岁之时,亲朋会送一顶金鱼帽(女孩则为莲花帽)、一双虎鞋,有辟邪吉祥、深藏祝福之意,心意及审美,高过其使用价值。

冯骥才曾说:“只有整个社会具有文化良心,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对文化的爱,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热爱。”保护非遗,传承手艺,珍惜文化,记住乡愁。《手上春秋》就是南翔用文字与图像打造的一个个袖珍的手艺人的博物馆。

非虚构写作的特征是崇尚真实、呈现事实、寻求真相。其中,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核心。南翔深入细致地访谈了15位非遗传承人,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作品兼具审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作者采访药师感受到中药材加工炮制的重要,光一个“火制法”就有炒、烘、煨、煅四种,炒又分不加辅料炒与加辅料炒两种,不加辅料炒,便有微炒、炒黄、炒爆、炒焦、炒炭五种,加辅料炒则多至砂炒、米炒、土炒、麦麸炒、酒炒、醋炒、盐水炒、姜汁炒、蜜炙等九种。药材不但有真伪,还有正品、伪品、伪制品、混淆品与习用品之分。成都漆艺传人尹利萍回忆起她学习漆艺的时候,最难忘的是皮肤过敏,突如其来、猝不及防、无可逃避的重度过敏。肌肤瘙痒、红疹水泡,乃至水肿疼痛……

南翔在自序里写道,他“一写个人经历,二写行当技艺,三写传承难点。期望做到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的熔铸”。他既写了手艺人光鲜的一面,也不回避他们的困境。深圳“木器农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文叔,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传人,几十年来他打制的犁筢、谷磨、秧盆、水车、风车、鸡公车等农具,不再使用,其木器收藏也都岌岌可危。文叔希望有生之年能在屋后的宅基地上建一个博物馆,让子孙后代们通过这些农具,了解祖国的农耕文化。此书出版之后,终于让老人心想事成。药师黄文鸿说祖先留下可用中药材名录凡5000余种,进入国家药典的才500多个,这就意味着还有4500余种药材待领“出生证”。

《手上春秋》是一本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好书。此书是对劳动创造的真诚礼赞,是对那些手艺人身怀绝技的尽情讴歌,是“行行出状元”理念的真实展示,更是对弘扬工匠精神、凝聚传统力量的精神引领。

此书文采斐然,可读性强。在《八宝印泥传人杨锡伟》一篇中,南翔进行了类比:“印泥是印章的衣服。衣装不整,则不免失之寒碜;印泥不佳,则印章不能生色。”南翔说,“漆黑”一词与漆有关,还有一个成语“如胶似漆”也与漆相关。胶的黏合作用人所共知,而漆的黏合作用比胶还强,且遇水不化。夏布绣传人张小红在天津拜师学艺,进步神速却很辛苦,她回忆道:“花鸟虫鱼学了,远山近水会了,猫狗鸡兔熟了……最难或是人物,衣袂飘飘,顾盼生辉,内在的神韵需得通过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织绣而出。”

评论家付如初在评价此书时说:“田野中保存着民间文化的活态,保存着鲜活、生动、蓬勃、庞杂的文化生机,保存着不应被丢掉的传统,象征着一切未被冲击、未被改造的自在状态,也埋藏着未被归类、未被整理、未被概念化的学术资源。尤其对作家而言,田野,意味着广阔天地,意味着创作的新素材、新动力和新源泉,甚至文学的新可能。”以前专注写小说的南翔,以一本手艺人的非虚构,展示了文学的新收获,亦如南翔在后记中所说:“大半生都在教坛的我,希望给弟子们留下一本采集之书,意在重视外出观察,重视田野调查,重视躬行记录。”南翔这种把书桌搬到田野上,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意义已然超出了文学。

(作者:陈南先,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