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春暖花开 与子同妍

来源:贵州民族报 | 涂万作  2020年04月03日10:51

在全国抗疫大潮中,他们是一朵

普通的浪花,但一样绽放美丽。

——题记

他叫朱景航,她叫库媛;他帅气沉稳,她柔婉可人。这是一对90后情侣,再过一两月,就到2020年的“三八妇女节”了,那是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日子。

就在两颗相爱的心,满怀憧憬的时候,一场被命名为“新冠病毒”的灾难,突然降临到了他们所在的城市武汉,并且朝着全国蔓延。尽管是医疗战线上的新兵,可朱景航和库媛依然敏感到了它不同寻常的威力。

说起来,库媛与朱景航的相识,缘于共同的医学志向。那是2015年,本科毕业后,河南禹州的朱景航,湖北麻城的库媛同时考入贵州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二人的专业方向分别为医学影像学院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和“超声诊断”。朱景航的导师周石与库媛的导师陈霞,都是本专业有名的教授,这让他们备感幸运。

第一次来到秀丽的山城贵阳,扑面而来的明快与清爽让两个年轻学子适应很快,他们在顺利完成了学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爱情。研究生期间,学校图书馆和林荫道,以及相宝山的黔阳半壁,南明河的六桥烟柳,都曾留下他们青春的背影。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2018年那个“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他们告别母校,携手来到江城武汉。27岁的朱景航考入武汉市第一医院介入科;26岁的库媛也应聘到武汉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

工作稳定了,组建小家庭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他们计划鼠年春节,分别到麻城和禹州同两方父母商量婚礼有关事宜。谁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疫情就是命令!来不及与双方父母沟通,就果断退掉了往返车票。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一场抗疫持久战拉开序幕,二人迅速将疫情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告知父母亲友,并提醒他们做好防护。

很快,让人揪心的感染数据不断攀升,市民陷入恐慌。随着国家和省市防控措施的及时出台,朱景航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第一医院,以及库媛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都成了抗疫的重要战场。朱景航工作的介入科,虽不像呼吸、ICU疫情一线科室那样紧张,但也处于急诊手术待命状态。而库媛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值守在科室,不断接诊各种病患。

武汉的防控形势逐渐进入白热化,驰援湖北的各省医疗队,从四面八方逆行而来,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抗疫大潮,朱景航、库媛如同两朵晶莹的浪花,迅速融入其中。

疫情肆虐,医院一派繁忙。当朱景航看到自己的前辈和同事们在一线病房奋战的身影,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想,作为年轻的自己,此时此刻就应该出现在最紧张、最危险的抗疫前沿。于是主动请缨,并很快被批准参加支援江汉方舱医院战“疫”。

江汉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由国家驰援的9支医疗队,以及武汉6家医院共同值守。仅朱景航工作的西区,就有来自广西医疗队、湖北省中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等多个医疗单位。

在方舱的那些日子,朱景航每天靠共享单车骑行上下班。为赶早,他常常是清晨6点多出发,半小时左右到达。就算是深夜两点的班,他也是清早出发,为的是让前一班的同事能早一点休息。其实,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爱心志愿者组织的车队义务接送,但是朱景航仍然坚持自己骑行。过度疲劳情况下的骑行,让库媛很为他担心,生怕在路上发生不安全问题。可朱景航说:“志愿者师傅人手紧张,又非常辛苦,送送女同志和年长的医生就行了,自己年轻,尽量不麻烦他们。”

在方舱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朱景航更加坚信团结就是力量。他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行们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深切地体会到,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互支持,彼此关爱。他每日下班之余,浏览手机微信的“医护群”“病友群”。那里有医护人员为病友们答疑解惑的,有医护之间业务交流的,还有医患之间、病友之间情感互动的等等,气氛和谐活跃。方舱医院,堪称是用中国智慧凝成的“生命之舟”,也是救人于危难的“诺亚方舟”。就江汉方舱医院而言,更是创造了多个“之最”,如:占地面积最大、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和累计出院人数最多。

一直坚守在方舱的朱景航,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忙碌和紧张。因为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及护目镜,他鼻子一度被压伤,导致感染形成脓疮。可他在简单涂抹药膏后,又继续投入工作,他知道,这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其他战友身上。

再说库媛和她的同事,也在经受着最严峻的考验。疫情期间她值守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距曾让人谈之色变的华南海鲜市场仅仅两公里。疫情刚开始,后湖院区就设立了发热门诊,且早早地确定为定点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由于刚开始医疗物资匮乏,医护人员因得不到很好的防护而出现感染,同科室的战友纷纷住院隔离。特别是眼科医生李文亮,甲乳外科主任江学庆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一时负面消息增多,朋友圈的“蜡烛”一盏盏点亮,大家的心情一度跌落谷底。但很快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政府和各部门的多方干预,抗击疫情的局势逐渐好转,各类防护物资涌向武汉,各省医疗队逆行而来。同时,医院病区的墙壁、走廊张贴了许多关于疫情防控的知识,门诊大厅的电子屏幕不停滚动着“同舟共济驰援武汉,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等充满正能量的加油文字,大家紧张不安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

抢救生命,跟时间赛跑。库媛所在的科室担负着全院的超声检查,因为疫情特殊,这样的检查,须在病床边进行。面对20多个隔离病区,20多层楼高,前前后后,上上下下,不要说工作,就是穿着防护服转一圈都难以承受。加之防护服和隔离衣物属于紧缺物资,本着节约,进入疫区后通常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汗水湿透衣背,雾气遮住护目镜,口罩勒痕留下压疮。但从未有人抱怨,有的只是她们在楼道、走廊、病房,穿梭忙碌的身影。

在超声科,库媛是同事们心中的开心果,活泼的性格,满满的青春活力,即便穿上笨重的防护服,也掩饰不住她“萌萌哒”的外在形象。有时候,她会在背后的名字旁边加上“小超人”“加油”或一张笑脸图案什么的,她银铃般的笑声随时在感染着周围的人,为紧张的氛围增添一缕轻松的气息。她说,自己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展现更多的正能量。

随着抗疫工作的全面深入,一线需要大批的医疗防护物资进到医院,后勤人手吃紧,亟需信息联络员、统计员、搬运工,盘存人员等等。为此,超声影像科组织志愿者团队,库媛第一时间报名,和志愿者同事们利用轮休时间支援后勤工作。成为既上前线,又下后勤的“小超人”。

超声科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次检查结束,离开病房之际,会听到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的话语,就会获得一份慰藉,一种鼓舞。说起来,库媛一家都在为抗疫做贡献。除她和景航,她的爸爸妈妈也在抗疫一线。妈妈是麻城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爸爸则作为村镇派驻干部一直在基层开展群防群控,是名副其实的“抗疫之家”。

而对于朱景航来说,同样得到来自家乡的支持。就在他和战友们在一线奋战之际,他的家乡禹州却在以另一种方式为他加油鼓劲。那是2020年3月4日,《河南日报》以题为《推迟婚期,放弃轮休!禹州90后小伙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通讯,报道了朱景航在武汉抗疫的事迹。

家乡人民的关心和激励,让朱景航备感光荣和温暖。他当即通过微信朋友圈,表达自己抗疫的决心和信心。他说:“上有政府团结人民一致抗疫,下有领导下沉社区关心群众,这场战役一开始就注定胜利!”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朱景航和库媛,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升华。同时,也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是啊,谁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也许,朱景航、库媛,以及同他们一样年轻的白衣战士,用自己的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回想起2003年非典的时候,他们还是青涩的少年读书郎,如今却担当抗疫生力军,成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当下,疫情接近尾声,逆行而来的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可景航、库媛们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尽管没有新闻镜头,远离鲜花掌声。

“三八妇女节”,原本是景航、库媛最为心动的日子,因为疫情错过,才有了那张别样的“婚礼照”。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为他们唱一支悠远的恋歌吧:“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相信雨过天晴后,定是紫燕双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