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理性与感性交织中的影视艺术价值阐释 ——读《河北艺术史·影视卷》

来源:文艺报 | 郑恩兵  2020年03月25日08:35

史书重在对过往纷繁芜杂的人与事,经过书写者理性和感性地过滤,犹如从蚕茧中抽丝,去伪存真,把历史原貌尽可能还原给后来者,由此不难判断,其核心价值为真实和中正。许慎《说文解字》从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此有着令人信服的注解:“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倘如书写者因对书写对象了解不详,抑或戴着有色眼镜,对所写对象采取选择性失明,更为甚者为了适应某些利益需求而故意说谎,无论书写者如何精心建构,言语如何精美绝伦,理由如何冠冕堂皇,生产的文本无疑是一文不值的,甚者是有害无益的。 写史者需要具备两个根本素质,一是精准的选择力,二是中正的写作态度。从渐欲迷人眼的乱花中,准确、公允、理性地筛选入史的材料是作史的必备功夫,功夫的强弱决定着文本好坏的走向。

由此不难判断,写史不易,写当代史更难。而当代史的写作之所以更为困难,正是由于时间跨度相对短暂、集中,所写的人与事,存在众多当事人和见证者,由于人情世故、孰是孰非难以下一个中正的判断,即使了断情缘,也极易由于对对象的不了解,而授人以把柄。大概这也是多数学者不敢轻易书写当代史的缘故吧。反之,书写的历史愈久远书写者也愈易选材,愈易敢于与人与事给予一个公正的判断,因为涉及的诸多人与事已成定论,况且涉及的当事人和见证者早已消逝在历史的蔼蔼烟尘中,即使有当事人的后代,在时间筑起的隔膜下,非议责难书写者的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相较其他领域,河北的影视史写作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所书写的历史,所涉时间更短。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咖啡馆里放映电影,标志电影艺术诞生。20世纪30年代,随着电视技术的成熟,电视艺术诞生。而河北的电影艺术发展基本与新中国发展同步,电视业发展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伊始才露端倪,在如此逼窄的时间、空间中,还原历史真实,中正地取舍所要入史的人与事,是极其困难的,需要作者具有独特而敏锐的眼光。二是依据的研究材料稀缺。后起的影视业最大的短板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研究性人才更为捉襟见肘,河北相对于其他影视业发展较快的省市,人才短板效应更加明显,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少而又少。三是书写者既要熟悉影视专业,还要具备过硬的研究力和言说力。

汪帆作为一个把近乎一生的青春、才智奉献给所热爱的影视业学者,最终和他的创作团队胡景敏、郭学军两位青年学者在2019年主编出版了《河北艺术史·影视卷》。《河北艺术史·影视卷》的成功除了作者秉承了书写历史真实和中正的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细致入微的细节把握、合理的宏观架构和自然流畅的叙述言语等,同样是此书未流于平庸的重要品格。

研究贵在创新,贵在拓荒,贵在为后继者点亮引路之灯。开创性是此书最应称道的价值所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河北影视业发展的艰辛、辉煌、经验和得失,如果无人回顾和总结,河北影视业未来的繁荣和发展就缺了坚实的基础,《河北艺术史·影视卷》弥补了长久以来河北影视业的这一缺憾,第一次全面而详尽地梳理和展示了河北影视业的点点滴滴,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贵的基础资料,为河北影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注重细节的叙述是此书成功的重要推手。《史记》之所以被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最为根本的理由是司马迁以文学细腻的情感触摸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在娓娓动人的细节铺陈下,原本僵硬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被赋予鲜活的生命体征,沉寂千年的历史由此变得温暖而生动。《河北艺术史·影视卷》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秀史学传统,处处投射出细节的力量,在论述《小兵张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远山姐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大唐明相》《先遣连》《当家的女人》等影视作品时,作者回避了宏观的叙事语言,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切入作品本体,细致入微地对作品的人物事件娓娓道来,细密而动情的细节不断地累积着厚度和温度,整部书由此而变得具体、生动,富有质感。

独具匠心的形式是《河北艺术史·影视卷》的另一重要特色。“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由优秀的内容和优秀的形式共同完成的,缺乏优秀内容的作品是一副空皮囊,好看而缺失灵魂,没有优秀形式的作品是一个杂货铺,丰富有余而观感不足。此书的架构开放而缜密,把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和叙事与列表完美地融合于一个整体,宏观地把握了整个河北影视发展的脉络,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对重要影视作品的叙述,具体入微地陈列了几乎全部关乎河北影视发展的事件,使读者对河北影视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综上所述,《河北艺术史·影视卷》的产生以理论性和现实性为支撑,为河北影视界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然而,河北的影视发展是一个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才的综合性命题,单凭一己之力、一部著作为河北影视业的繁荣找到全部合理的答案,是极其困难的。为此,《河北艺术史·影视卷》在“破”的成分上要多于“立”的成分,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把遮蔽河北影视业发展的杂芜加以梳理和清除,掘开一个进入的缺口,为河北影视业健康繁荣发展提供可能。然而,此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纯理论冥想,而是一部以个体经验为依托、把理论融入实践的书。在散发着理论探究的深刻幽光的背后,弥漫着现实生活的气息和对影视艺术内蕴的真切感悟。

总之,《河北艺术史·影视卷》是一本十分“厚实”的书,是一本深入理论前沿、切入社会焦点的书,一本理性的深刻与感性的跃动相互交织的书,对于河北影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无疑是一本富有参考价值的重要理论著作,对于一般的读者也不失为一本可读的书,因为它可感、有趣,充满了生活切实的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