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堰塞湖》:少年之心与成长之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程诺  2020年03月19日08:50

刘虎的小说《堰塞湖》(《少年文艺》2020年第3期)讲述了一个曲折而充满悬念的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在祁连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彻底改变了少年福兴和小秋,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在焦灼的境遇之中,无论是少年,还是村庄,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小说文风质朴有力,语言鲜明活泼,西北乡村的人情风物跃然纸上,然而这些还并不足以描述小说力量的全部。

小说最发人深思的部分恰恰开始于它的题目——看起来与人事无涉的、冰冷阴沉的“堰塞湖”,整篇故事从这一意象开始,将现实与象征世界编织在一起。灾难过后,可怕的堰塞湖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村民们精心耕种的良田之上,只要它不决口,满载希望的收成就指日可待,而与此同时,小秋心理上的“堰塞湖”也水位高涨,地震发生那一刻的秘密沉重地压在他的心上,只要绝口不提,他就永远是旁人眼中光环耀眼的小英雄。于是,现实中和心理上的两个“堰塞湖”在情节进程上相互映照,彼此呼应:在面对内心深处的艰难抉择之时,它们同样波澜不兴,深沉地映照着人性,到后来,村民为了下游市民的安危和村庄长远的希望,决定放弃收成炸毁堰塞湖时,小秋也鼓足勇气说出秘密,放弃了已经到手的荣誉,坦然接受心中“堰塞湖”决堤的后果。最后,堰塞湖倾泻一空,村庄在哀恸中开始平静坚忍的重建,小秋也恢复了内心的安宁,开始直面自我的全新生活。

在这个现实与内心世界相交织的故事里,少年的纯真之眼折射出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暧昧。面对小秋的自我拷问,他的母亲和老师给出了相似的建议,劝他把心中的秘密紧紧锁住,不要自找麻烦,这里面固然包含着对他的爱,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成人世界的现实考虑。当然,这个世界也不乏人性的温暖光芒:福兴的母亲以一种伟大的博爱,清除了小秋心湖中的淤塞,保护了一个少年的心灵与未来。最终,“理想少女”的化身英子以少年特有的纯洁之心,对小秋的心灵危机做出了终极的救赎。

在这个意义上,这篇小说可以归入成长小说的行列。小秋所经历的事件是成长小说中常见的痛楚——成长中的少年由于某种本来无可厚非的言行,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十字架,饱受内心的折磨与煎熬。少年的心灵有着未经世俗玷染的纯净,敏感而纯粹,容不得一点渣滓,所以才更容易受伤,产生难言的隐痛。当心理上的“堰塞湖”被疏浚一清,他们由此体会到大痛之后的大悟,而那正是成长的真味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