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花一样灿烂的人生年华 ——评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

来源:文艺报 | 董妮  2020年03月02日08:50

现实题材创作无疑是当下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命题,在现实题材创作呈现勃发态势的当下,如何书写新时代,并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以完成戏剧艺术的审美自觉成为当下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2019年12月13日,由中共湖北省枝江市委、市政府打造,枝江市歌舞剧团(枝江市黄梅戏剧团)创排的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在京上演,为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不少启示。

首先,该剧体现了主创团队对现实题材的精准把握。剧作家在尊重、遵循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抓住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围绕农村发展中棉花生产与棉农生计问题编织剧情、铺排场面,服务“三农”成为人物戏剧动作最深沉的行为动机和内在驱动力,成为全剧的精神旨归。其次,编剧将重要模范人物典型纳入创作视野,以戏剧表现、讴歌为国家安定团结、富强繁荣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该剧取材于真实人物事件,以湖北宜昌枝江市农业局“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退休高级农艺师、被人们亲切称为“农民义工”“棉花奶奶”的李文英为人物原型,展示了其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一生坚守服务“三农”信念,数十年如一日,培育棉花新品种,用智慧和汗水支持农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并选择“奔赴农村”“情系三农”“十年磨剑”“拒绝诱惑”“生死离别”“终生不悔”等具有强韧戏剧张力的主人公人生重要生活片段,推进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虽然同类型情节与人物的剧目并不少见,但该剧却没有陷入之前作品大多采用的以平面化的手法展示人物的窠臼中,而是在“真”与“实”上做足文章。全剧人物的行动和矛盾冲突,始终围绕李文英的情感线索层层铺设与结构,从确立志向,将农村作为实现人生梦想的广大舞台,到情系“三农“,把农村、农业和农民与自己的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再经十年磨砺,选育成功棉花新品种。继而拒绝诱惑,放弃了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的可能,为了育种成功坚守农村,持守初心。至与丈夫生离死别,重新开始了自己孤独而又无比充实的人生,最后以终生不悔的心灵独白,完成与众乡亲的情感对话,构建了城市与乡村、事业与家庭、母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之间等多重情感扭结与互动。全剧富于田间地头的生活智慧,从“实”处着手,从鲜活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细节着手,立体的、多棱的、细微的展示了李文英的真实人生。

该剧另一重要特点是将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的黄梅调与现代音乐歌舞相结合,枝江市歌舞剧团作为一个以演出黄梅戏为主的地方剧团,此次尝试将黄梅调音乐剧搬上舞台,意图探索一条更顺应时代审美意趣的戏剧发展之路。黄梅戏原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初始表现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形式。其特点是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乡土气息浓郁,接地气。而音乐剧则源于欧洲,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如何让两者完美融合而无生硬嫁接之感,非常考验主创团队的功力。从现在的演出形式上看,该剧不仅有观众为之耳热的经典黄梅调唱段,还融入了很多音乐剧元素。其音乐设计与黄梅戏的传统声音形象是有差别的,比较开阔、富丽、刚柔相济,很好地运用了合唱、伴唱包括戏曲中帮腔的艺术手法,在保持黄梅调音乐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融化现代音乐元素,拓宽了黄梅调的音乐路径。

为给作品赋予更多人性温情和浪漫诗意,编剧将较多笔墨用在了主人公和丈夫、棉花宝宝的情感描述上,这些都是该剧的重场戏,也是比较能感动人的场次。大段核心唱段也为人物情感的抒发提供了情境,展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说,在现代轻音乐的配合下,黄梅调那抒情明快、真实活泼的特点更加鲜明,戏剧的冲突与节奏感得到增强。这显示出主创团队对音乐剧这一艺术门类“质”的认识清晰,以及在黄梅调“量”的运用上的糅合巧妙,并由此形成该剧在中西结合“度”的把握上的精准。当然,除了音乐形式,该剧的舞队运用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棉花宝宝”这一群体意象,作为舞队介入舞台情境的烘托营造,时而扮演群体角色,时而疏离出情绪意象化的场面,增加了该剧的可看性。

总之,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以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了棉田守望者李文英花一样灿烂的人生年华,以跌宕起伏的乐章塑造出这位俯身大地、书写大爱的知识女性,彰显了一种崇高的人生选择和追求,并具有了强大精神感染力。对他们的讴歌,正是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同心共向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