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春日尝鲜豌豆尖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徐新  2020年02月28日10:50

在暖阳的催生下,气温逐渐回升,各种春菜开始在田间地垄悄悄探出头来,嫩绿的小苗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打着尖儿地伸出一枝枝嫩芽、一片片幼叶,召唤着人们去采撷。

豌豆尖也叫豌豆苗,就是枝蔓上那最嫩最绿的尖端。寒露时节是豌豆的播种时节,所以豌豆尖大部分时间生长在冬天。寒冬腊月,田野里的豌豆却精神抖擞,既无病虫害之忧,也无农药之扰,是地道的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虽然冬天也有豌豆尖,但始终没有春天的那么水嫩。春风吹过大地的时候,这些青青的豌豆尖再次茁壮成长,这时的豌豆尖长得最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抽出的纤细蜿蜒的嫩须隐约可见。选好合适的长度,轻轻一掐,脆嫩嫩的那一段就到了手里。儿时我也曾跟着父母去掐豌豆尖,总以为被掐了尖的豌豆会活不成,不曾想在春雨的滋润下,那低伏的苗儿会迅速长起来,柔弱的豌豆永远保持着“发芽的心情”。

春天植物长出的嫩芽充满着鲜嫩水灵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豌豆尖吃起来有着特别的豆香味,鲜嫩清新。豌豆尖的吃法有很多种,可做汤,可涮火锅,可配面,简直是百搭菜,仿佛什么样的烹调方式对它都是可行的,而最简单的便是清炒。大火烧热油锅,把青青的豌豆尖倒进去,放点盐,不用其他的作料,翻炒几下装盘上桌,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盘美味新鲜出炉,清香不腻,口感脆嫩。从食物养生的角度看,豌豆尖健脾益气、助消化,对脾胃虚弱等多种病症有疗效。

豌豆尖的食用历史极为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野豌豆苗也,将这鲜嫩的野豌豆苗一把把采回家,就成了古人餐桌上的美味。古书中也称豌豆苗为“巢菜”或“元修菜”,据说这些名字都与知味者苏东坡有关。当年苏东坡被贬湖北黄州想吃家乡的豌豆尖,便托好友巢谷(字元修)从蜀地带来种子。苏东坡就在黄州种上了豌豆尖,吃到了家乡菜。为了表示对朋友巢谷的感谢,苏东坡就给豌豆尖起名“巢菜”,又作《元修菜》诗一首:“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诗句极为形象细致地描写了豌豆尖的形状及其生长过程,于是“巢菜”和“元修菜”就名扬天下了。诗人陆游与苏东坡有同样的爱好,也写了两首关于豌豆尖的诗,“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饥嘲。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风炉煮小巢。”“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殽。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诗句借豌豆尖表达了作者当年在成都漂泊时的心境。

到了清代,以豌豆苗做菜的饮食更普及了,清朝文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豌豆苗,在他处为蔬中常品,闽中则视作稀有之物。每于筵宴,见有清鸡汤中浮绿叶数茎长六七寸者,即是。惟购时以两计,每两三十余钱。”而被誉为“文坛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在他的《食豆饮水斋闲笔》是这样描述的:“吃毛肚火锅,在涮了各种荤料后,浓汤之中推进一大盘豌豆颠(即豌豆尖——编者注),美不可言。”汪老把吃豌豆尖的方法、感受娓娓道来,读后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又到了明媚的春天,乡野上那一丛丛青绿,那绿油油、嫩生生的豌豆尖的味道,仿佛就是一个清新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