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诗中的拉萨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徐文媛 严寅春  2020年02月10日09:34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它既是一座高原古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旧唐书·吐蕃传》载有拉萨建城始末:“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即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筑城邑,即拉萨。藏文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文成公主运用数理及五行算图详细推算,修建了一系列建筑,特别是用“山羊负土塞湖”之法建成了大昭寺,奠定了今天拉萨城的基础。

随着唐朝与吐蕃交往的日益密切,拉萨也逐渐出现在唐朝诗人的视野中,在诗歌里构建起了实证与想象相交织的拉萨形象,为拉萨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遥远的拉萨

拉萨距长安5800余里,史称八千里,这是概数,也是言其遥远。在唐代,由于路途阻隔,长安、拉萨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如元和十五年(820)二月,唐遣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田洎入蕃告宪宗丧;七月,吐蕃遣使来吊宪宗丧,往返历时六个月,可见两地相距之远。

唐代诗人对于拉萨的方位——极西、极远的特点有着反复地咏叹。刘宪《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说:“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歧”,谓吐蕃赞普在拉萨为金城公主所筑的外馆,还在黄河西岸的更西头。苏頲《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则谓“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是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先要翻过让人望断肠的陇山,而目的地拉萨则与荒服以外的析支相邻。吕温《吐蕃别馆卧病寄朝中诸友》云:“岂知羸卧穷荒外,日满深山犹闭门”,径言自己身在拉萨,而拉萨则在边荒之外。河右、析支等都是西部边远地区,拉萨与之相邻,在诗人眼里也是边远之地,也在荒服之外。

张说在《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中谓郭元振出使吐蕃后,“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张说虽未说长安、拉萨的距离远近,但五年始可一往返,则体现了两地道路的遥远。无可《送田中丞使西戎(同用旗字)》中写道“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则用“行几月”“到何时”来强调拉萨之行的路途漫长。

冰雪的拉萨

拉萨海拔3600米,周围群山环绕,城中红山、铁山、磨盘山三山突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见群山白雪覆盖的情景。

对此自然景观,在拉萨生活过的诗人吕温在其诗句中曾有生动的描写。他在《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中写道:“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这是吕温在拉萨住所见到的情景。诗歌起首两句谓冰雪凝结成各种奇异的形状,天地间洁白一片,这是独特的雪原景象。“玉嶂”以下四句谓山腰云雾缭绕,山顶白雪覆盖,这是独特的雪山景象。这些景象是吕温亲历其地、亲见其景后,将之付诸于歌咏。更难能可贵的是,吕温不以拉萨偏远而有偏见,谓时下太平盛世,唐蕃间再无阻隔,即便隔着流沙荒漠,双方亦将永结甥舅之好,虽然身处高原,但有此胜境,亦是中华。

拉萨的冰雪世界,给吕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诗人离开拉萨回到长安,曾追忆拉萨的冰雪奇观。他在《和舍弟惜花绝句》中说“去年无花看,今年未看花”,题下自注“时蕃中使回”,可知当时吕温刚从吐蕃使回,故去年时人在拉萨,冰天雪地,气候寒冷,以致于“无花看”。从拉萨回到长安后不久,吕温便被贬谪道州。身在道州,吕温依然追忆拉萨的冰雪世界。他在《道州月叹》中写道:“别馆月,犁牛冰河金山雪。道州月,霜树子规啼是血。壮心感此孤剑鸣,沉火在灰殊未灭。”在拉萨,明月照耀着冰河雪山,自己却滞留在他乡;在道州,明月照耀着霜树子规,自己却谪居在他乡,但无论是高寒的拉萨还是卑湿的道州,都不能磨灭诗人的壮志,它就像灰烬中的火星,虽然孱弱却不曾熄灭。

耿湋《奉送崔侍御和蕃》中说“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言天色未晚,但河面先已冰封;虽已春深,但冰雪未消。岑参曾在西域看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景,殊不知,在西藏拉萨,何止八月飞雪,雪山之上,四季飞雪,终年结冰。

殊俗的拉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使其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耿湋《奉送崔侍御和蕃》中说“俗殊人左衽”,径言拉萨其地殊俗,人皆左衽,与中原不同。

在拉萨,当地人喜欢起居在帐篷里。《新唐书·吐蕃传》载:“其赞普居跋布川,或逻娑川,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部人处小拂庐……”不管是赞普还是民众,都住在牛毛帐篷里,而且只有帐篷大小的差别。刘禹锡《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言“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谓张荐赴拉萨,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人们生活起居的毳帐。吐蕃拂庐多用牦牛毛织成,非常细密,雨雪不透。杜甫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曾描写道“雪重拂庐干”,谓雪虽然下得很大,但雪水不会渗透进帐篷里,故帐篷里面依旧干燥。

吐蕃时期,青藏高原人民饮酒比较盛行,松赞干布颁布的法令中曾规定要“酒食有节”,可见当时饮酒已经成风。杜甫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写道“边酒排金醆,夷歌捧玉盘”,此为诗人想象杨六判官出使到拉萨后,拉萨官民欢迎他的宴饮场景——桌子上摆着酒碗,主人唱着祝酒歌,端着酒盘劝酒。此宴饮场景虽然出自杜甫的想象,但也有写实的成分在里面。时至今日,藏族同胞依然保留着为客人唱祝酒歌敬酒的习俗。

交融的拉萨

拉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吐蕃时期,在这里居住的不乏有唐人、吐谷浑人等,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了拉萨的发展洪流之中。藏文文献《王统世系明鉴》中载有松赞干布手下16位大臣的姓名与族属。他们率领一百大臣为外大臣,从东方汉地、木雅地方输入工艺、历算,从南方印度翻译佛经,从西方索波、尼泊尔等地获得饮食珍宝等受用,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引进法律及职事制度……

吕温驻留拉萨期间,曾与吐谷浑人有过接触来往,其《蕃中答退浑词二首》题下自注云:“退浑部落尽在,而为吐蕃所鞭挞,有译者诉情于余,因而答之。”诗谓:“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退浑儿,退浑儿,冰销青海草如丝。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退浑”即吐谷浑。

《沙州燉煌二十咏》其七《水精堂咏》谓:“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可则弃胡塞,终归还帝乡。”诗中所说的“终归还帝乡”是指谭可则在崔舍人的帮助下,最终离开吐蕃回到长安的事。当然,很多人会留在吐蕃繁衍生息,促进了拉萨等地方的多民族相互交融。

拉萨城或明或暗,屡屡出现在唐代诗人笔下,诗人们或亲历、或想象,对拉萨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描写。这既是唐代诗人对拉萨的一种认知,也是文学对拉萨的一种塑造,为古城拉萨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