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秦都咸阳城发现“帝国大道”

来源:文汇报 | 韩宏  2020年01月20日09:09

在秦都咸阳城遗址核心区南部,考古人员发现一条宽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为秦帝都咸阳城的路网构成再添实证。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19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邓家村南发现的这条古道路,连接渭河以南的厨城门古桥和其北部的秦咸阳宫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领队许卫红介绍,厨城门古桥横跨渭河,规格巨大,可能始建于秦代。它是沟通渭河以北咸阳宫、渭河以南兴乐宫(汉长乐宫)的交通枢纽。“此次在秦汉新城邓家村发现的古道路,有可能是连接秦都咸阳南、北城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甚至还有可能是西汉长安城至五陵塬甚至更北区域的一条交通主道。”

这一古道路区域存在大范围的古代遗存,主要有道路、窑址及灰坑,出土大量秦汉遗物,其中道路有上下叠压的二条。上层道路的踩踏土平均厚0.2米,中间高、两侧低,像“鱼脊”状,有数组南北向车辙痕迹,其中明确对应关系的两股中心间距1.35米;路面有意掺杂大量残碎小陶片,类似现代道路中的石子;路基垫土坚硬致密,有明显层理和平夯硬面,经简单夯打夯。

下层道路完全被上层道路叠压,路面宽不少于50米。踩踏面平均厚0.15米左右,最薄0.08米,最厚0.2米;留有宽4.5厘米的西南—东北斜向车辙印痕。路基垫土有意掺杂细沙,经过夯打,一般厚0.2米,最厚0.35米。根据出土遗物判断,上层道路的时代不早于西汉晚期,下层道路为秦汉时期。道路被多次修整,反复利用。

此次发现的古道路,又被考古人员戏称为“帝国大道”。沿道路延伸趋势,向北正对秦都咸阳城六号高台宫殿建筑基址,并与以往所知的东西向道路相接,再向北即为西汉高祖长陵;向南偏西恰与汉长安城之厨城门外的古桥相对,符合连接渭河南北的要求。这两条道路总体走向为东北至西南。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秦都咸阳城内的路网至少有南北向的二条道路、东西向一条道路,宽度一般都在50米左右,与老北京城的长安大街宽度相似。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修建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许卫红解释,“隐以金椎”就是用铁夯捶打路基。邓家村古道路使用夯打加固,尤其是下层掺杂细沙,增大了路基的渗水性,在干燥的环境下则越发坚硬,是“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的写照。结合宽度50米以上的规模,可见该道路应为官建大道。如今在当地民间也还有关于“官道”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