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京剧传习馆开馆,为京剧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谱写更多可能 打造面向公众的海派京剧传承展示地

来源:文汇报 | 黄启哲  2020年01月20日08:48

上海京剧传习馆的“明星公开课”上,国家二级演员杨扬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拾玉镯》选段。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上海京剧传习馆历时三年修缮于昨天开门迎客。开幕首日,不仅京沪戏剧界名家、学者到场祝贺,还有数十位普通观众作为传习馆的首批“体验官”参与了明星公开课、穿戏服、扮戏妆等一系列丰富活动。未来,上海京剧院将致力把位于岳阳路168号的传习馆打造成为传习京剧技艺、传承京剧艺术、传播京剧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年正值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诞辰125周年,此次开馆同样也拉开了纪念活动帷幕。昨天起,雕像揭幕、珍贵影像展、图书出版、主题讲座、纪念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围绕纪念这位京剧艺术大师展开。

为着这样一个大日子,沪上不少京剧人很早就在朋友圈发文“Big Day(大日子)”来倒数计时。三年多前,上海京剧院从这里迁往位于天钥桥路的新址办公排戏,但对于这个老院址始终有着一份牵挂。岳阳路168号院内的百年历史建筑,见证海派京剧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的发展变迁。修缮完成的岳阳路168号院内共有四栋建筑,除二号楼现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办公用地外,一、三、四号楼均作为上海京剧传习馆,面向公众开放。正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所感慨:“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传习工作越来越成为京剧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他看来,传习中既包括人才与剧目的传承、传播,更包含面向大众的普及与推广。因而,选择将市中心的院址打造成普及推广的展示地,正是希望以此推动传承与传播工作向系统化、集中化、专业化迈进,为京剧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谱写更多的可能。

那么面向大众的传习馆有哪些“玩”法?据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介绍,上海京剧院致力将其打造为京剧艺术公共服务载体,上海京剧传习馆重在“传”与“习”,且将秉承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理念,实行“互动+体验”的模式,让更多的市民百姓有机会走近传统文化,参与体验各项公共艺术活动,同时也将有机会在传习馆内观赏到一代名伶的珍品。而在具体的空间功能上,将凸显“传在老洋房、习在LOFT、创在新书苑”的差异化运营。有百年历史的三层老洋房,以京剧名伶的实物展陈,配以VR、AR等科技互动体验,展现京剧的魅力。

这里还将定期开展“大师沙龙”“明星公开课”“绝版赏析”等活动。另一栋LOFT风格的现代建筑则提供灵活多变的多功能传习空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小型演出、京剧研习等活动。而四号楼南伶书苑则着眼一个“创”字,重点展示各类与京剧主题相关的文创产品,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而与开馆一同进行的,是“传·麒”纪念周信芳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在众人见证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杨冬白创作的周信芳雕像正式亮相,成为传习馆一个重要的标志,也让这位上海京剧院的开创者亲自守望海派京剧在未来的繁荣复兴。随后 《周信芳全集》后八卷首发。至此, 《周信芳全集》二十四卷全部完成出版,作为对周信芳艺术成就一次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总结。同期开展的 “纪念周信芳诞辰125周年珍贵影像展”也通过展示艺术家舞台和生活两个块面的点滴,带领参观者走近他的传奇人生。其中超过半数从未公开发表的珍贵照片,引发不少老艺术家和资深戏迷的驻足热议。今天起,还将有三场系列演出隆重开演。演出特邀京昆各界名家大师,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领衔,带领几代“麒派”传人登台,为戏迷奉上“麒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