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神话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出版项目“神话学文库”的文化品牌意义

来源:文艺报 | 叶舒宪  2020年01月15日08:45

科幻想象的文化根源在于古老的神话幻想。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一辑二辑总计38部书的问世,给中国科幻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本土资源。

神话“流量”:以学科品牌建构文化资本

编撰“神话学文库”的最初设想,是通过比较神话学这一门具有领先意义的边缘性新学科,给整个人文学科的理论创新打开一扇窗口。在改革开放大潮伊始的1980年代,文库中的最初两部译著《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率先问世。

总体上看,神话学文库中译著占比较大。一辑17部书中8部为译著,二辑21部书中14部为译著,合计为22部译著。再加上编外出版的8种译著,包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中4部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文学人类学论丛”中2部译著、广西师大出版社策划的“斯芬克斯译丛”中1部译著《活着的女神》,以及湛庐文化策划的坎贝尔译丛书之中,我的博士生张洪友主译的《指引生命的神话》。

2017年12月上海市成立全球第一家神话学研究院,可视为神话学文库项目所催生的新生儿。2019年6月中国神话研究专家袁珂先生的原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也成立神话研究院。据悉云南大学计划成立第三家神话研究机构。

随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经济引擎的大趋,神话学过去只在学院派高墙内部热闹的旧局面已完全被突破。可以预期,随着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崛起,文创产业和流量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影视动漫加网游共振,一个全民性的神话学热潮即将伴随科幻热潮而到来。

38部书规模的“神话学文库”已完成学术的原始积累期,随着三家神话研究专业机构的设立,初步形成国内和国际的文化品牌效应,即将进入创意传播和全面回报期,其对科幻事业的积极作用将日益显现。

学术价值:从神话学看人类共同体

神话学作为一门现代新学科,其诞生之际就被创始人麦克斯·缪勒命名为“比较神话学”。神话学在现代学术整体中,具有引领整个文科学术跨文化比较研究大潮的报春鸟性质。没有比较研究,就没有随后到来的知识全球化浪潮,也就没有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证性研究与思考的基础条件。

第一,人类文化源流的总体认知。虽然19世纪中期即麦克斯·缪勒时代的比较研究视野,还难以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束缚,因此仅仅局限在印度、伊朗和欧洲诸民族之间的神话比较,但这毕竟是带来了超越单一民族和单一国家的跨文化大视野。文库收录印欧比较神话学第三代传人奥斯滕的《众神之战》,从文化基因的意义上,专门发掘印欧民族文明的尚武和好战品格,并结合印度和北欧神话中的战争与暴力表现加以突出的强调。反观中国学者陈建宪的著作《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华夏上古神话不突出战争元素却大力弘扬战胜自然灾害的正能量主题,这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各自培育出的不同文化品格使然。

第二,旧大陆与新大陆的文明互鉴。从上述人类进化史大格局看,将文库二辑中的《众神之战》与《萨满之声:梦幻叙事概览》(哈利法克斯著,叶舒宪主译)对照阅读,会有意想不到的认识效果,带来前所未有的通观视野。《众神之战》专章论述旧大陆上印欧神话的蜂蜜酒——长生宴主题,揭示酒起源的神圣化意识过程,及其催生神话幻象和神话叙事的驱动作用;《萨满之声:梦幻叙事概览》则专门描述新大陆印第安文化为人类发明烟草的独到创意,以及吸烟致幻带来的萨满幻象与神话幻境。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精神遗产,新旧大陆上烟与酒的神圣化起源,各自独立发展。在哥伦布探险美洲大陆之前,居然是分别独立的传统,相互隔绝。同样道理,中国史前考古学给出酿酒起源的证据指向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仰韶文化。从陶酒器到青铜酒器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礼乐文化的生成谱系。在酒器之上更加牵动华夏先民神经的还有玉礼器。若要写一部《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代形成史》,新大陆的烟文化与旧大陆的酒文化在16世纪胜利大会师,将构成极为精彩的一章。

第三,全球视野中凸显中国神话的文化基因意义。玉石神话信仰理论与文化大传统的溯源意义,只有通过世界各古老文明的比较观照才得以彰显。神话学在这方面具有示范窗口的意义。文库第一辑的《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已经清晰呈现出如何从比较神话学视角去提炼中国道路、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以及升级版的中国故事的大体轮廓。文库第二辑中陈建宪著《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以500多篇洪水神话文本为素材进行整体模型分析,对华夏神话的文化价值认识提供前所未有的系统观照案例,启发人们去思考:为什么全世界的洪水神话都讲如何逃生(方舟故事型),惟独华夏洪水神话突出讲述英雄治水功绩和灾后重建?这和“多难兴邦”与艰苦奋斗的华夏精神是怎样的关系?田兆元著《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则侧重发现神话学给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意义与创意潜力。这部厚重的书启发我们,文化基因也是可以变异和再造的,我们应该怎样立足中国神话的丰富遗产而思考文化创造的“基因编辑”问题呢?

第四,多学科互鉴与交叉互动。从文库的选题伊始,就考虑到中国当代学科体制将神话学归属民间文学,与国际神话学研究前沿差距非常明显,希望努力通过译介展现作为边缘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神话学如何引领国际学术创新。

知识互鉴:神话学跨学科交叉互动

具体看,神话学文库二辑的十几种译著,可细分为神话学与八个学科的知识互鉴,分述如下。

其一,神话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互鉴。如《心理学与神话》(罗伯特·A·西格尔编,陈金星主译)一书,属于20世纪国际上对神话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典范性代表作。一卷在手,可以综观理解这两个学科的互动与给各自带来的创新景观。

其二,哲学、思想史与神话学研究的交叉互动。《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神话和哲学》(凯瑟琳·摩根著,李琴、董佳译)和《神话的哲学思考》(凯文·斯齐布瑞克著,姜丹丹、刘建树译),就是这方面的新成果,聚焦希腊神话与西方思想和西方哲学起源的有机联系。从追本溯源的意义上把握西方思想的根脉和发展流向。

其三,神话学与历史学、政治学的互动研究。有《众神之战:印欧神话的社会编码》(奥斯腾著,刘一静、葛琳译)、《古代近东历史编撰学中的神话与政治》(马里奥·利维拉尼著,金立江译)、《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订本,王以欣著)为代表,从中可以学习神话学对其他人文学科的辐射性意义。特别适合链接阅读国内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即南方日报出版社的“神话历史丛书”9种。该项目尝试将我们这个历史大国的24史全部放置在“神话历史”打通的视野上重新诠释。

其四,神话学与美术史的交叉互动。《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之研究》(刘惠萍著),专攻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神话学内容解析,给美术史研究和中国美学研究带来重要启迪,也为大传统新视野的神话图像辨析工作积累中国经验。

其五,神话学对影视文化和创意写作的影响。有《好莱坞神话学教父约瑟夫·坎贝尔研究》(张洪友著),专门揭示现代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好莱坞影片创作中的神话学家的学术智慧与专业贡献,为我国文创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品牌与IP的持续流量提供借镜。

其五,神话学与冶金学、炼金术的交叉研究。《熔炉与坩埚:炼金术的起源和结构》(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译)是公认的国际学术大师的代表著作。从“物的社会生命”这一视角反思冶金术起源的神话观念驱动作用,兼及中国的炼丹术和炼金术问题,与西方科学视角的李约瑟派的“化学说”形成鲜明对照,发人深思。

其六,神话学与社会学交叉互动。《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田兆元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者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他要努力呈现中国神话学对社会发展及新经济问题的关注。

其七,神话学与人类学的互动。《魔杖与阴影:金枝及其在西方的影响研究》(刘曼著),专门观照古典进化论派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范例意义。《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叶舒宪、李家宝主编)则显示了改革开放在中国学界催生的文学人类学派的神话研究成果,包括对黄帝有熊的再发现等一批研究案例。

其八,神话学与生物学的交叉互动。《神圣的创造:神话的生物学踪迹》(瓦尔特·伯克特著,赵周宽、田园译),作者也是国际知名专家,在神话学、宗教学与新兴的社会生物学交叉融合方面堪称先驱和表率。书中对仪式、献祭、幻想、阉割、割礼、替罪羊、神判、誓言、赠礼等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度解析,将给中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研究提供宝贵借镜和理论参照。

神话学文库二辑21部书,译著14部,占三分之二,著作7部,占三分之一。译著14部中,有关西方神话的译著4部,属于东方神话和比较神话学研究的6部;有关神话理论方面的4部。中国学者撰写的7部研究著作中,属于中国神话研究的4部,属于外国神话和神话学家研究的3部。文库未来的第三辑拓展计划,会将重心从译介和互鉴为主,转向对大传统理论和神话中国理念引导下的新研究实践,以彰显和对外输出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话语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