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神仙的归神仙,人类的归人类

来源:文艺报 | 蚌非  2020年01月13日08:18

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年度票房最高、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的电影,国产动画电影仿佛第一次冲入普通观众的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回首10年前,哪怕是具有一定话题度的“魁拔”系列和“十万个冷笑话”系列,也免不了遭受冷遇。十年风雨苍茫,幸好有许多动画从业者坚持在寒冬里抱薪前行,守住了一盏名为初心的飘摇烛火。

国产动画电影为什么不被大众接受,很长时间只能局限在“二次元”小圈子里?原因有很多。本文仅从题材选取和人物形象上聊做粗议。纵观10年来的动画电影,除了贺岁档和暑期档的低幼向动画电影,进入主流视野的寥寥可数,粗略算来大概有“魁拔”系列、“十万个冷笑话”系列以及《小门神》《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或许是出于对观众接受度的考虑,以上作品皆直接或间接地以中国传统神话为背景,以观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作为主角。

在经历了漫长的对日式动画的模仿和借鉴之后,“魁拔”系列开始让国产动画脱离了日式动画的审美桎梏。当然,这并不是说它已全无痕迹,只是在人物和故事的设计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魁拔”系列虽然没有直接套用中国的神话故事,但是其主角蛮吉显然是对孙悟空这一角色的改编与创新,而作品中对善恶世界观的探索显然也具有东方式的非二元对立的哲学内核。

“十万个冷笑话”的定位是喜剧,它对古今中外的神话和童话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期间充满了吐槽和“玩梗”。娃娃脸壮汉身的哪吒、游手好闲的太乙真人、百无一用的李靖、慵懒消极的河神……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群性格鲜明、不务正业的神仙,但他们的形象依然与普通人泾渭分明。

《小门神》是面向儿童的作品,“神仙失业”的设定让人耳目一新。平日里存在感不高的门神神荼和郁垒在失业危机下,有了强烈的“展现自我价值”的意识。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国产动画对神话人物的再创造变得鲜明。嘴硬心软的齐天大圣并没有脱离孙悟空本来的形象,可被封印力量的他其实极不自信。当妖怪混沌将他打倒,他也曾自暴自弃,是江流儿让他重新找回了勇气,当他熔石为甲、挥起金箍棒时,所有人都欢呼“齐天大圣回来了”,可这样的齐天大圣已不再是传统文本里骄傲无比的猴子,友情温暖地将他的神性和英雄性包裹起来,他看起来像个刚从失意中走出的普通人。

《白蛇:缘起》以白蛇的民间故事为蓝本,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他们从原本的社会语境中跳脱出来,与当下的时代语境相契合,男性不再主导一切,女性更多地展现力量和意志,他们需要对抗的不再只是世俗的偏见,还有人的贪婪和野心。在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没有偏离民间故事的前提下,这种切合社会语境的改编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心理和代入感。

《大鱼海棠》和《罗小黑战记》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中国道教文化作为故事背景,神话人物作为配角出现。主角并不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物,他们都是懵懂的,对人类世界充满好奇,向往自由和爱情,更像是家庭或学校中不安分的孩子,总想冲破眼前的牢笼,前往更大的世界冒险。

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神仙妖怪终于都活成了人的样子,他们被欲望裹挟、被仇恨蒙蔽,所有的迫不得已都逃不过贪嗔怨痴,他们激烈地反抗命运、谋划未来,为此不惜设下重重圈套、闯下滔天大祸。这真像极了漫漫历史上那些不甘蛰伏的君臣。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童年,从敬畏到尊崇,再到平等视之,人类在科技的驱动下将古老的信仰变成可作谈资的故事。中国的神话没有谱系,上古神明凛然高立,面目深邈,不可近昵,随着各地区各民族的交融变得频繁而密切,更接近“人”的神话故事自然而然破土而出,他们的形象被时间、地域、思想和意识所左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宗教性和时代性,他们沉稳深静、虚怀内敛,同时又高高在上、喜怒无常,他们如参天大树,深深浸透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是包容的、浩瀚的、贴近人的。当神仙褪去了光环,有了属于人的喜怒哀乐,就开始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同时开始畏惧胆怯、不知所措,他们才真正地从书本、泥土、固化印象中活过来,活在当下,活成我们每一个人。

或许,2019年那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无数天神、地祇、人鬼透过画中人喊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它属于这个飞速前行的时代。从此,神仙的归神仙,人类的归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