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彭学军《建座瓷窑送给你》:新时代儿童形象的精神建构

来源:文学报 | 李利芳  2020年01月04日10:50

彭学军一直擅长在精彩的故事中突出儿童成长的主体性,但她同时也在努力寻求艺术的新变,努力将创作的文化之根扎得更深更厚一些。《建座瓷窑送给你》是一本在儿童文学场域内对景德镇陶瓷艺术传统与艺术精神有传承、反思、创新与弘扬的优秀作品。它将中国博大深奥的陶瓷文化与今日中国之儿童的精神成长实现无缝对接,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儿童文学是情节行动力很强的文学,即这一文类要想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它总得牢牢守住“儿童做事情”这一基本事实。我们对儿童文学现状的不满,也正是基于作品内容所呈现的“儿童行动”的平庸、平面或浅薄。作家写作一方面似乎永远跳不开现实的羁绊,只在身边那点事情上打转;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批评领域又在强烈地呼唤着儿童文学现实主义的革新,当然,对幻想精神的渴求也从未停歇过。因此,原创儿童文学究竟怎样实现艺术突破,着实是个重要的艺术难题。近年来,作家们从不同选题路向有拓展,如历史童年书写与战争题材较集中。这其中彭学军有自己清醒的艺术探索。

她将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建构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紧密勾连。这意味着她要在现实中打通时空阻隔,共时呈现凝固的文明与时代变迁,既写出成人社会的大历史与社会演变,同时要将当下儿童有机带入,自然成为民族文化的热爱者、传承者、创造者。既要在古老文明的气候中突出儿童的主体性,又需不割裂儿童与成人社会的完整性,获得高度融合的代际共同成长,如此的题材处理便有相当大的挑战,也有相当难度。

彭学军的尝试启迪我们思考,儿童文学的艺术疆域究竟能有多宽?作家为孩子们可表现再现的审美对象,以及提领他们进入的文学世界究竟能有多大?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美学通道问题,便是作家怎么才能让孩子们认同、接受、心甘情愿进入他所设定的理想问题域中?这一切均是儿童文学文类的基础理论问题。作家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开展理论总结提供出丰富的素材。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别说孩子,就是成人,不是专业人士,对此恐怕都望而却步,哪敢涉入与言说。可是读完彭学军的《建座瓷窑送给你》,确实会感叹其长期以来厚积的艺术掌控与文学创新能力。作者始终以两个孩子与陶瓷的种种关系主导整个叙事,瓷器与孩子从一开始便以日常化状态发生亲密关联,作者书写的陶瓷完全是孩子眼中、手下经历与体验的生活内容,没有丝毫的阻拒感与陌生化。表层看就是一个富含游戏性、在孩子思维逻辑下自然推进的、读者能被轻松代入的好读的故事,但深层结构却完全以陶瓷制作的专业流程,与历史文献对其艺术精华的经典表述为灵魂支撑。于是,彭学军驾轻就熟地就把童趣童真、成长历程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史、艺术知识、艺术哲学等和谐融为一体,不露痕迹。最主要的是,她能始终做到在孩子不同的生活圈层中带出更为现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儿童的故事并没有被狭隘地仅拘谨在儿童层面,而是与成人生活、成人社会视为整体,一直贯彻儿童与成人彼此影响与共同成长的对话理念,这一点处理得相当自如与智慧。

作品最为点睛之笔便是,对于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与精神遗产,我们究竟应该引领孩子树立怎样的财富观与传承价值观?是仅仅把艺术精品保存好,不断地膜拜、欣赏与赞叹?还是习得内化其精神,用信心、行动与能力将其再造与传承?显然彭学军通过黑指与小天的故事,让今天的儿童明白的是后者。这样的一种价值选择与立场实际上跨越了两代人,父亲们在孩子的影响下获得了解放与成长,孩子们在父辈母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选择了艺术,逐渐深谙其奥妙与机理。

如果特别考虑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尤其特别对接吸引儿童读者的传播力载体的话,建议彭学军在儿童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再聚焦一下。彭学军非常重视儿童心理、儿童精神的刻绘,但如果外貌上可以进一步清晰明确一下,在身体特征上更加突出一些,黑指、小天的形象身份便更易辨识,更易传播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儿童的形象。

(《建座瓷窑送给你》彭学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9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