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说的影视化之路

来源:文艺报 | 海飞  2020年01月03日08:57

关于文学如何介入大众视野,这像河流一样,河流的方向都是顺势而为。我们当下文学与影视之间的现状,就是时代向前刚好走到的这么一步的现状。但网络文学的兴起,改编为影视剧的传统文学的销量上升和被关注,以及游戏、动漫等文化产品的介入,让现在的文学生态有了些微的变化。

首先,网络小说、传统文学和影视剧本,这三种文体,是完全不一样的文体。意思就是,这三者很难互通,是相反的,其中一个门类写得越好,另外的门类就会比常人写得更差。我的一位小说家朋友,有一定的知名度,曾经偷偷写过网络小说,结果铩羽而归。而网络作家的小说很难出版,因为体量大,也因为文字质量差。但是网络小说通过网络流传,因为有大量的读者群,又被改编为漫画与影视。而这些改编,反过来又促使着这个小说原著热度增加。但这仅限于网络小说,传统小说很少介入到这样的改编状态。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小说如何走进大众视野。而网络小说作家们,最近关注的是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所以,现在开始有一些网络作品,陆续地译介到海外了。也就是说,大众传播走向了更深远的一步。而传统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翻译到海外其实挺难,销量也不大。也就是说,海外读者并不是十分接受。

其次,当我在来海南的飞机上,偶然点开下载的视频,重新看《士兵突击》的时候,突然惊讶地发现,编剧兰晓龙是可以写小说的。 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部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无论从任何一集切入,我都能看到非常经典的,简直像是话剧一样的台词。 另外我还想起了江奇涛的剧本《人间正道是沧桑》、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又突然觉得有许多编剧,其实是可以写长篇小说的。他们未必是最优秀的小说家,但是我觉得从长篇构架来说,他们的构架不会飘,很牢固,细节描写也很好,人物个性突出,应该不会输于小说家。当然,这样的剧作家其实挺少,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诗人和小说家们,比如阿来、严歌苓、周梅森、邹静之、刘恒、李碧华、刘震云、麦家、王朔等等,他们都介入了剧本创作中,也创作了优秀的剧本。这一定是文学功底在剧作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于水火兼容的创作方式,其实挺难。我相信影视和小说,是能够相互成就的,当然其中不乏被改编得极差的作品,这可能损害了小说本身。但改编作品的结果十分圆满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以及,我们眼里的影视和编剧导演眼里的影视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特别需要创作的其实是“作家电影”,这是一件我们内心喜欢的事,但要考虑,“作家电影”谁来买单。

另外,我想表达的是,当小说家在谈论影视的时候,其实我们只看到了影视的局部。我写小说大概有20多年的经历,从一个不成熟小说家的角度来看,写一个好小说很难。如果理性认清自己的话,我告诉自己,写一个经典小说于我而言是不可能的事。同时,我当编剧刚好10年,从编剧的角度来看,写好一个剧本太难了,所以至今我对我的剧本仍然不是很满意。关于与资本的关系,如果我们说资本是愚笨的,平台是愚笨的,制片方和主创是愚笨的,那么我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可问题是,当我学会换位思考,我突然发现,他们有时候提的剧本意见是对的。当我认为他们意见大部分是对的时候,我会选择性吸收来修改剧本。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尽管我们一直说影视的水很深,但仍然有那么一些良心公司,仍然有一些有艺术水准的制片人,他们其实有着一定的审美眼光。我不能说我的剧本有多好,但我想说我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比如说,把我主动写给剧组主创的万字长信,发到了每一个主创的手中。比如说,让我给演员、导演说戏,甚至小到服装和道具会来问我,那个年代的军服应该是怎么样的?场景应该是怎样的?甚至不是说必须按制片方的意见修改,而是提出要求,不让导演漏拍场景,不让演员更改剧本。以上的这些,并不是在为资本说好话,影视资本一般奔向两种方向,一种他们是想要在商业上获取利益,一种他们也想要让电影和电视剧播出以后获得好口碑,甚至获奖。我写剧本并不快,前一部播出的是《麻雀》,时隔3年以后,才播出了另一部剧《惊蛰》。3年之中,湖南卫视除这两部剧外,没有播过别的谍战剧。这两个剧本,都是从我原创小说改编的。所以我想说,资本对于剧本的进度,也并不一定是求快,在接下来的生态环境下,影视公司对剧本的要求会更高,也会要求你放慢写稿的速度。

再次,我觉得现在“90后”“00后”是我们的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我们可以说小说是作家的个体创造,是为心灵而写作,我们绝不妥协。但是,如果小说出版了,小说一定是文化商品之一。我们大家心里其实很清楚,期刊的发行量是多少,出版社小说的销量是多少。出版社大部分是企业,我们在出版的时候,就算不追求稿酬,也希望出版社能多发行一些,至少不能让出版社亏掉,这样自己才会安心,才有脸面。所以说这是矛盾的一件事情,但必须让我们的小说,更加介入到大众视野,才会让小说传播得更广。

宣传部的剧本中心,一直在推动着小说的影视转换。他们把小说收集起来,把故事大纲装订成册,寄往各个影视公司,其目的就是希望小说能更好地走向大众视野。我身处浙江,浙江省委宣传部也对影视创作十分重视,专门为小说家办班。而一些内容公司,他们更用力,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精准打击。他们会选择一些作家的作品,然后分析这个作品可以针对的人群。他们只要观众中的百分之几的概率,而不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个项目。他们还会做详细的PPT,直接给影视公司作路演。而小说家本身,一般都是比较矜持,都是人家找上门来,才可以谈一谈。因为不知行业深浅,所以有许多小说家,还上了资本的当。所以我觉得从这个层面上,小说家可能需要更多地了解文化产品的形态。我们可以不对文学在商业转换中,作太多功利性的努力。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对小说作一些推广,同时作一些利益上的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