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莱西经验”诞生记》:辞约意丰 有滋有味

来源:人民日报 | 丁晓原  2019年12月31日09:18

通过叙事的典型性处理、结构的有机化设置等能够有效增加短篇报告文学的容量,《“莱西经验”诞生记》努力提取最具概括力的故事,选择性格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加以呈现,具有长篇的基本容量,又避免长篇报告文学常有的空疏与芜杂

在长篇作品占主导的报告文学创作生态中,短篇报告文学如何彰显传统优势?报告文学作者怎样将有价值的现实生活转化为有意味的艺术存在?这是当前报告文学发展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刊发的《“莱西经验”诞生记》,或可为报告文学精品化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报告文学本是在新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独特文体。其新闻性曾体现为反应迅速、便于阅读,因而“轻骑兵”称号与之相适配。当代报告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等,虽然篇幅较短,但内涵很深、分量很重,艺术上有独到之处。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发现,其经典性的生成,很大程度是因为作品书写重大时代事件,讴歌伟大时代精神,直面时代根本问题,展现时代深厚背景与作家广阔视野。

在这些方面,《“莱西经验”诞生记》作出明显努力。这是一篇以精短篇幅反映时代宏大主题,在尺寸之间精绘中国乡村治理胜景的优秀作品。“莱西经验”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莱州创造的村组织配套建设经验。农村“包产到了户,还要不要党支部?”“莱西经验”以其艰难探索和卓然成果,及时而有力地回答了时代之问,以典型个案探索农村基层党建的中国方案。“莱西经验”最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生活有多广阔,报告文学的观照面就有多广阔。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关联国家发展与民生大局、具有厚重主题与广阔内容的报告文学,才能担得起时代文体的重要使命。

短篇报告文学由于其“空间”有限,通过叙事的典型性处理、结构的有机化设置等能够有效增加作品容量,这是一个优秀报告文学作者必备的能力。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书写志愿军将士崇高的精神品格,作品所写材料由初稿的20多个故事精简为3个最具典型性的人与事。“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这是魏巍的经验之谈。《“莱西经验”诞生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努力提取最具概括力的故事,选择性格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加以呈现,具有长篇的基本容量,又避免长篇报告文学常有的空疏与芜杂。

概括而言,长篇报告文学创作容易出现三类问题。一是注水拖沓,导致作品水分太多;二是照搬生活,缺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功夫,作品显得粗糙、粗放;三是面目不清,写作者爱用大词套话,缺失与写作对象适配、真切而鲜活的个性化文学语言。报告文学基于新闻而不止于新闻,它需要按照非虚构文学生成的基本规律取事叙事,以及物达人、形象生动的语言,真实而富有滋味地呈现,由此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有机转换。《“莱西经验”诞生记》以精细的绣花功夫,透过周明金获得改革先锋奖章的新闻走进历史,深挖“莱西经验”生成的故事;又闪回当下,报告进行时态中“莱西经验”的新探索与新成果,在写实之间流溢叙事之妙与结构之美。

叙事之要在于写人。《“莱西经验”诞生记》中的主要人物周明金,身份和外在形象富有特点,能敏锐发现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基层党建的宝贵经验。另外,王顺寿、李高芝和唐成功等村党支部书记也各有各的生动故事,作者通过显形得神的叙述,写实写活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同时,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得到真实生动的再现,与作品精当的语言运用有关。文中采用具有表现力的个性化语言,包括体现田间地头智慧的顺口溜等,使得《“莱西经验”诞生记》带露折花,有滋有味,氤氲着一种清新鲜活的泥土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