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2019第34期)

来源:深港书评 |   2019年12月20日11:33

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悼念遇难同胞,铭记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审理与判决,做出了历史定论。

尽管如此,否认屠杀历史的现象在日本依然存在,甚至还有人企图篡改历史、遗忘历史。若无法从反思历史中汲取教训,就无法正视并改正错误。旅美作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是这类纪实作品中尤为出色的一部,真实还原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在成书之前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是揭露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令人遗憾的是,这本书的日文版要求删除部分内容,张纯如坚决不同意删改而无法在日本发行。

有意遗忘、涂抹历史的真相,是对生命的冷漠,好在日本也有不少友好人士愿意积极参与收集日军侵华罪行史料的行动中来,所以才有了今日特别推荐的这本《南京大屠杀:日军士兵战地日记》。本书所收录的战地日记,正是由制造这一人间惨剧的日军士兵所写,包含屠杀当天内容的记录。

本期书榜,我们探讨如何读史。历史书写可以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无论它是纪实还是虚构,都无法忽视“真相”这个原则。纪实,要分毫不差的还原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虚构,则要在艺术渲染之下建立真实的事件框架。所以好的作品都是追求“真相的历史”,虚构类的三部小说,皆落笔于时代与家庭困境,它们是历史,也是生活,对每一种人生都有现实意义。非虚构作品中讲究挖掘史料和作者严谨的实地探访。你能跟随书中的描述回到现场,便是对你生活中“不在现场”的弥补。我们常常在意眼睛所看到的,却漠视内心的感受。而带着历史批判眼光的阅读,我们就能站在历史和现实之间。

特别推荐

《南京大屠杀:日军士兵战地日记》

(日)小野贤二 藤原彰 本多胜一 编

刘峰 译

启微书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收集了参加南京大屠杀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战地日记,这些日记都是日本军人自己书写的阵中生活及战争、行军情况,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日本军人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应征入伍,到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残酷的历史。

这本《日军士兵战地日记》的三位编者均正面历史的日本人,他们分别是:

小野贤二,福岛一化学公司的职员,1988年参加“南京大屠杀事态调查记录访华团”后决定搜集南京大屠杀资料,让更多日本民众认清历史。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辛苦调查,获得了本书的大部分士兵战地日记。

藤原彰,原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的日本现代史学者,著有描写日本战争犯罪的《南京的日本军》等在日本畅销和影响深远的著作。

本多胜一,原《朝日新闻》记者,曾在该报连续发表日军侵华罪行文章,引起日本国内轰动,是日本最早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友好人士,根据确凿的事实先后写成《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杀》等畅销书,把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展现了出来。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

1

《新婚之夜》

辽京 著

中信出版集团·春潮

2019年11月

生活的偶然和无序里,总有些微不足道却又不容忽视的东西。本书中的5个故事表示了5种都市日常,3个不同人生阶段,抖出人生这条华丽被单里的跳蚤。作者辽京擅长从生活中揪出故事的线头,发现我们普通日子里的重大时刻。在讲述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时,紧凑地展现女孩和女人们暗涌的内心、自我意识的觉醒。觉醒后的生活则充分留白,任读者想象。辽京具有卡佛的俭省叙事,麦克尤恩的刁钻视角,索尔·贝娄的以小见大。

2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英) 斯黛拉·吉本思 著

巴扬 译

新星出版社

2019年11月

受过良好教育的芙洛拉·波斯特见多识广,品位高雅。失去双亲后,19岁的她决定投奔素未谋面的乡下亲戚。在这个名为“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的地方,她见到了与众不同的斯塔卡德一家:心怀愧疚的茱蒂丝、热爱传教的阿莫斯、绝望的鲁本、好色的塞思、精灵般的埃尔芬、疯狂的艾达·杜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混乱如麻的状况,芙洛拉决定运用自己特殊的“组织才能”,接管每个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捧腹的故事……

本书D.H.劳伦斯等人的乡村情节剧进行了滑稽的模仿,以戏谑的方式拆除了一系列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小说的传统,同时充满了“预言未来”的元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最受人喜爱”的喜剧小说之一。

3

《老爸的笑声》

(菲律宾)卡洛斯·布洛桑 著

陈夏民 译

拜德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共分二十四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围绕叙事者的父亲和相关人物展开整个连缀而成的故事,生动而真实地勾勒了菲律宾农民阶层的生活样貌,展示出菲律宾农村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故事写及菲律宾农民的生活点滴,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法庭抗争。在这些故事背后,是未曾间断的欢声笑语。而这些笑声之后,又隐隐透露出一丝忧伤。同时,在书中,布洛桑以黑色幽默的笔法,揭示了帝国霸权宰制的世界里,弱小民族的边缘化处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非虚构

4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

周重林 杨春 罗安然 等著

中华书局

2019年10月

成片的古茶园让人惊叹,野生的大茶树让人仰望。作者深入到云南各地寻访古茶园,记录古茶树与人的故事。既展现古茶园的历史,也记录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本书中开创性地提出古茶园的认识方式。按照人为干预深浅程度以及时间早晚对古茶园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古茶园形成不同的风味。书稿中还介绍了云南古茶园中的许多干预经验和养护模式。

5

《陈寅恪家史》

张求会 著

东方出版社

2019年11月

这是一部全面展示陈寅恪家族二百年奋斗历程的史学研究著作。作者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讲述义宁陈氏数代先贤的事迹,勾画出中国近代史上这一著名家族的发展脉络。书中介绍了义宁陈氏的起源和陈伟琳在家族崛起过程中的奠基作用,重点评析了陈宝箴的仕宦生涯、维新变法的理念与实践,以及陈三立所参与的政治经济活动、交游情况和诗文创作成就,凸显出陈氏家族自觉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特质,从而为研究陈寅恪的道德学问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支撑。

6

《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加)宋怡明 著

钟逸明 译

后浪·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年12月

作者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综合榜

7

《大师巨匠:

百年大师,世纪巨匠,中国人的灵魂书房》

郑贞铭、丁士轩 编著 汪士伦 编绘

联合读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9月

分为上下两册 ,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写就民国大师们的学养与风骨,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8

《花园词典》

(法)阿兰·巴哈东 著

曹帅 译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花园,并非是花草树木的简单植列,它连接着地区、国家、宗教、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这部词典既非旅游指南,也非课本教材,而是一位园艺大师激情与心血的投射。他精心编写了近两百个与花园、植物、建筑、艺术、文学等有关的词条,以此串联起人类“重构自然”的美学历程,以及超越时空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作为法国凡尔赛宫殿花园的首席园林设计师,阿兰·巴哈东先生认为,花园史与人类史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一个完美的花园不仅要植被丰富,繁花盛开,有雕像和喷泉,更是一个有历史感、有情感、可以让人的想象力尽情驰骋的地方——这正是花园的灵魂。在这本书中,他以精心选择的词条为路标,小到片花细叶、蜜蜂瓢虫,大到宫殿古堡、陵墓寺庙,带领读者走进伟大花园中鲜为人知的幽深小径——在那些游客们在道路上不易看到的地方,才跳动着花园的心脏。

9

《洞背笔记:300条现代汉诗的深知灼见》

孙文波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是享誉国际的著名诗人孙文波首部谈论现代汉诗的长篇随笔,充满真知灼见。书中知识驳杂,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方志等等。书写生动,警句频出,展现了一位当代沉思者的精神光谱。

10

《手上的朴光:中国民艺之旅》

令狐磊 主编 佟佳熹 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19年12月

由《生活月刊》杂志原创作团队探访中国各地、各民族手工艺并经采编而成。全书共分五卷,引领读者一同探寻江南之北的劳作与精神、浙江风土与民艺物事以及云贵智慧的土地根源,领悟手艺的情感与灵性,并走访那些为民艺带来新火的人们,通篇描绘出了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艺地图和一部中国民艺人物传奇史。这是一场寻访中国现存三十五种珍贵传统技艺的中国民艺之旅。旅程中书写下的是中华文化的美与深邃,还有手艺匠人的大爱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