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2019第31期)

来源:深港书评 |   2019年12月19日15:33

奈保尔有一句话:“唯一的逃路是戏剧。”我们往别人的戏剧拼命地逃,一样生动多彩、欢喜悲伤。到最后,你会发现别人的戏剧就是我们的戏剧,别人的书里是我们在表演,与作家诉说生活,就是与我们自己诉说种种。

本期书榜从“诉说”开始。特别推荐的《黄昏的诉说》是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诉说,他以散文和诗意的表达,向我们诉说着他对文学、诗歌与戏剧的观察和思考。

“十九岁,我是昂扬澎湃的诗人,深深迷恋着英语。然而,在土语喧哗的黄昏,水桶和鱼贩的黄昏,目睹遍地的赤贫,我开始畏惧黑暗,那吞噬所有父辈的黑暗。”你无法克制对沃尔科特诉说情感的喜爱,他仿佛在讲述你的故事,讲述你日常经历的黄昏、你的时代与国家。你感到美,而情绪饱满,时而失落,时而激动。但沃尔科特只是安静地诉说着,他的影子被黄昏之光投向地面,以优雅的姿态抚摸你的世俗世界。

作家的诉说方式千千万万,你能听懂的,便是你的现实所在。

虚构类作品中的,《你的奥尔加》是女性寻找爱情和自我的隐忍式诉说;《戴面具的日子》是对人世欲望嘲讽式的诉说;《生肉》是对这个时代最原始的表达,如“生肉”般直观、无调味的诉说;《纸上行舟》则是将日常事物放入一个个离奇之境中去诉说。以上种种虚构的诉说皆在我们脚下真实的发生着,你不是一个被诉说的对象,而是一个与之对话的角色之一。

非虚构作品虽然没有虚构类诉说那样丰富,但它们直指思想的光芒与人性,让我们得以领悟,或者收获知识。《伯林传》展现了以赛亚·伯林的传奇一生。伯林不是一位独创性的思想家,他是一个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哲学家。他的无与伦比之处,便是用大观念的社会历史后果来检视大观念,暴露出大观念的残酷本性,揭示人的一种现代境遇。《人类的旅程》诉说了人类的起源故事——“我们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既是幼儿的稚语,又是人类的终极疑问。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诉说自身,甚至掘地三尺,也要从诸多考古中寻得人类根源的蛛丝马迹。《秘密控制一切》是实实在在的对人性深切的诉说,在权力面前,阴谋阳谋和监听等手段都变得极其平常。胡佛,这位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牢牢控制着多位总统的“命脉”,作者诉说的不仅是传奇,更是复杂人性下的一个时代。

综合榜里,仍然坚持趣味和多视角的阅读。《酒鬼与圣徒》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饮酒文化,有些地方可开怀畅饮,有些地方在禁酒的文化中则要探寻酒香。这是一本相当有趣的书,作者对酒的放纵与克制、发酵与蒸馏的冥想带来耳目一新的思考。《偿还》是作家阿特伍德关于古老人债务问题的现代想象。尽管这本书看起来有着学术的外衣,但少不了阿特伍德身为文学作家的精彩叙述。《电影与伦理》探讨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和电影批评的文本,以及列维纳斯、德里达、福柯、拉康、齐泽克等后现代理论家关于伦理学的哲学论述。本书在两位作者看似不相容的观点下展开,但却是一场对伦理和美学富有成效的对话。

特别推荐

《黄昏的诉说》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 著

刘志刚 马绍博 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的第一部散文集,精选了他二十余年间在《纽约书评》《新共和》等杂志上发表的多篇重要文章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在这些文章中,沃尔科特评论了现代一些著名文学家、诗人如海明威、休斯、洛威尔、布罗茨基、弗罗斯特、拉金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艺术理念与深刻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对加勒比地区后殖民文学与文化感人而深刻的审视,呈现了他对自己诗歌、戏剧创作的总结和思考,对我们深入理解沃尔科特及其迷宫一般的诗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沃尔科特的文章与他的诗作一样,意象繁复,气势恢宏,融汇了西方古典与现代、“旧世界”与新大陆诸多文化元素,这部散文集如同一轴集优雅、简洁和辉煌于一体的画卷,沃尔科特在他所展开的每一个主题中,都融入了抒情的力量和融合的智慧,这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诗歌声音。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

1

《你的奥尔加》

(德)本哈德·施林克 著

沈锡良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在那个繁杂沉重的时代,一位女性曾经与生活斗争,最终找寻到自我;一个男人始终在追寻梦想,却最终失去了自己。本书从一场爱情的侧面切入,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侧影

德国少年费迪南德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裁缝,陪伴他成长,给他祖母般的关爱,却从来不提及自己的过往。这位裁缝去世后,费迪南德悲伤之余决定找寻她的身世。

发黄的信纸揭开了一段过往:19世纪末,少女奥尔加出生在波兰属地。青涩时代,她爱上了工厂主儿子赫伯特,但清楚阶层不同,对方家庭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和赫伯特度过幸福的几年后,两人不得不分离。奥尔加去一家乡村学校教书。赫伯特则选择从军,他喜欢周游列国,有一颗驿动的心。纳粹攫取政权后,奥尔加因病失去听力,在世间辗转流离,这时无人知道,她怀揣着一个怎样的秘密……这是《朗读者》作者的重磅新作,被誉为近年来德语文学的高峰。

2

《戴面具的日子》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于施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10月

这部短篇小说集首版于1954年,是“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墨西哥文学大师卡洛斯·富恩特斯生平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全书由六篇充满了文字和思想活力的短故事构成,有对于人类文明的宏观思考,有指向美苏冷战的政治讽喻,有对外族入侵和开明君主的悲剧认同,有对巴拿马运河的离奇隐喻,有对阿兹特克神祇的敬畏,还有对最终毁灭文明的消费主义的嘲讽。整部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开篇的《查克·莫尔》更是富恩特斯最为世人称道的短篇之一。

3

《生肉》

(英)奥利维娅·莱恩 著

姚瑶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凯西40岁,一边和前男友藕断丝连,一边着手与年长29岁的未婚夫结婚。身为一个成功的女作家,一个普通的失败者,内心成熟,却渴望孤独,她每天花7小时独处,独处方式是上网,她像只候鸟,需要定期飞行。婚后36天,她离开新婚丈夫,只身前往美国任教。这是2017年的夏天发生在作家自己身上的事。

奥利维娅·莱恩,《孤独的城市》作者,在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里,她以部分属于自己、部分属于已故女性实验作家凯西·阿卡的视角,观察并记录下现实世界的若干瞬间:夏洛茨维尔的暴乱,休斯顿的天灾,格伦费尔大厦的人祸,特朗普的推特,欧洲难民之殇,英国“脱欧”乱象,新纳粹主义在全球抬头……人到中年,她依然关心世界是否会更好。

4

《纸上行舟》

黎幺 著

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年11月

这是青年写作者黎幺的短篇小说首度结集,包括《柒拾贰》《猛犸》《机械动物志》等八篇小说。作者展示了如何以架构一个个离奇异境的形式来重新定义日常事物。书籍、榨汁机乃至抽象的概念也能如生命形体般活动吗?一个人怎样如一条蜕皮的蛇般从他的身份中出离并最终散去无踪?在灵台方寸山上学习七十二变的猴孙与当代上班族有何联系?世界末日之后,一台写作机器竟然以“逆向符号化”的方式吞并了现实?超现实的异境、绵密饱满的语言、精细锻造的文体,这些因素使得作品诗意旋转,由此产生独特的阅读快感。

非虚构

5

《伯林传》

(加拿大)叶礼庭 著

罗妍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以赛亚·伯林有着多重身份和传奇的经历:生于俄国,犹太血统,英国学者。作为20世纪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与各界的许多名人都有交往。这本根据大量资料和伯林自己口述写成的《伯林传》,记述了他如何在复杂动荡的历史环境中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并对自由和多元主义等重要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传记作者(亦为著名学者)叶礼庭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欣赏伯林的思想,但对其弱点也不加回避。正是伯林身上这种人性的真实让这本书和这个人散发出思想的魅力。

6

《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

(美)斯宾塞·韦尔斯 著

张涛 严墨 译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9年10月

“我们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曾让牙牙学语的孩子好奇,也让人类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神话试图解释: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亚当、夏娃……我们的身份,我们和世间万物的关系,都从这个问题出发。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促使人们掘地三尺,寻找考古证据;或是仔细剖析语音,寻找语言传递的蛛丝马迹。而DNA密码中,似乎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书中,遗传学家韦尔斯将带领我们追根溯源,从西伯利亚的荒野,到澳大利亚的海滩,寻找我们现今地球上每个人的共同祖先。通过遗传标记物,我们将会与被他视为“亚当”“夏娃”的共同先祖在数万年前的非洲相遇,并追随人类一路离开非洲的漫漫征途。

7

《秘密控制一切》

(美)柯特·金特里 著

舒云亮 译

作家出版社

2019年11月

J.埃德加·胡佛,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他是20世纪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他的名气、权势让人望尘莫及,没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述了胡佛风云变幻的一生。他与8位总统和16位司法部长周旋半世纪,牢牢把握着联邦调查局实权。书中对于一系列历史悬案都有涉及,如林德伯格案中胡佛发挥了哪些作用?他对肯尼迪总统之死持何种见解?他最欣赏的三员得力干将为何先后离他而去?少数几个敢于公开挑战他的人最终都有怎样的下场?……作者采用大量的细节还原了历史发生的现场,用扎实的史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胡佛,并成功地将他极为复杂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勾勒了出来。

综合榜

8

《酒鬼与圣徒:在神的土地上干杯》

(英)劳伦斯·奥斯本 著

蒋怡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0月

饮酒是一项深受喜爱的习俗,也是一种危险的恶习,甚至在某些宗教中是一种禁忌,被认为是“灵魂的恶疾”。在广泛游历期间,作者见证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饮酒的看法,这让他产生了好奇:饮酒是文明和头脑清醒的标志吗?还是恰恰相反?在放纵与克制之间,酒在不同的社会中究竟落在哪个位置?

本书是一本酒文化主题的游记,对东西方之间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以及饮酒给当今世界带来的惊人影响力提出了一些令人兴奋的见解。

9

《偿还: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张嘉宁 译

三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著名作家阿特伍德暂搁文学之笔,将目光投向现实经济,多层次描绘古老债务问题的现代想象。

“债务”是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债务问题的研究,可以影响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讲述故事以及规范社交关系。阿特伍德在本书中深入地探讨了债务这个古老而核心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进行研究。我们所欠下的“债务”作为一个最具活力的隐喻意象,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想象中。本书精辟而妙趣横生地分析了处于我们的文化、观念、经济、生态,甚至未来生活中的“偿还”。所有讨论都不是以枯燥的、学术性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不着痕迹地以“阿特伍德式”的方式编织在一起。

10

《电影与伦理:被取消的冲突》

(英)丽莎·唐宁

(英)莉比·萨克斯顿 著

刘宇清 译

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从电影诞生时起,围绕电影的伦理争论就没有停息过。从是否应该在电影中展现接吻,到如何正确地表达暴力;从电影分级的标准,到私人生活的呈现方式,伦理问题伴随着世界电影每个历史时期。

然而,电影研究却迟迟不愿明确采用伦理学来观照电影。本书打算改变这种状况,展现当前电影批评中这种“被取消的冲突”。本书致力于填补这个空白,既要描述这个领域的关键议题,也要为将来的研究建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