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争战杀伐中的历史与人性 ——评音乐剧《霸王别姬》

来源:文艺报 | 仵 埂  2019年11月29日09:12

要想在一个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里开出新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王薇担任导演、编剧,娄云青担任作曲的音乐剧《霸王别姬》却有着这样的野心。这是一段不断被演绎的历史,特别是英雄与美人的遇合,司马迁寥寥百余言的记叙,给了后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虞姬者,何人也,竟能让项羽如此倾心,在四面楚歌中,慷慨悲歌,“泣数行下”,一定有着超凡的动人魅力。剧中的虞姬,超越古典阐释中拔剑自刎的忠烈女子形象,而被赋予一种特质,这就是她对战争的质疑,对和平的渴望。

虞姬的想法与整个百姓的想法相吻合。对于百姓而言,乱离人不如太平犬。作品中,编导用了多个场景来表现虞姬。第三场中,虞姬思夫心切,装扮成兵士来到兵营与项羽相见。这一场中,编导特意添加了一个孩子豆芽,他的出现,为这场血腥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增添了鲜活的例证。豆芽因为饥饿偷军粮而被抓,虞姬见状,保护了豆芽,与项羽相逢。虞姬善良的品格得到呈现。这一场景中,她与项羽更多的是相见时的渴念和喜悦。到了第5场戏中,两人产生冲突,这是在项羽坑杀了秦20万降兵之后,虞姬对项羽说:“我可以忍受战争,但是我无法忍受残忍。”我以为“可以用爱去改变你,但你心中的仇恨为什么不会减少?”项羽的回答是:“爱与恨是一切的开始,我只在乎输赢”。这是项羽耿耿执著的念想,在战争中赢得胜利,当然,不仅项羽有赢得天下的渴望,对刘邦何尝不是如此!但虞姬质疑这个“输赢”,认为“战争让女人失去丈夫,让孩子失去父亲,所有的女人都痛恨战争”。尽管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在男权社会统摄下,女人作为第二性,其对社会事务发声微弱甚至被忽略不计,虞姬的回答里,道出了女性的普遍心声。尽管项羽的词汇里,强调虞姬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女人。”暗示了我的输赢与你捆在一起,赢则王侯,败则无路。但虞姬却想的是:“我们回家吧……我想念楚国的雨声,我想念家乡的小河。”“我们会有自己的孩子,你教他们习武,我教他们读书。”

剧中一个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精神向度的虞姬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她爱项羽,但是痛恨战争;她希望用自己的爱化解项羽心中的仇恨,但是项羽心中的仇恨是那样多,多到漫漶了她的爱,多到在爱面前,恨却一丝一毫“不会减少”。在这个冲突里,虞姬“只想让你(项羽)记住善良”,但是善良在厮杀的血腥中,显得那样软弱无力,这也是虞姬的无力。音乐剧《霸王别姬》站在21世纪的文明烛照下,以它对历史解读的丰富性,追问人性、兽心和欲望。音乐剧的基本冲突面是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的冲突,是天下争夺的杀伐,但衔接这一核心冲突的则是项羽“我只在乎输赢”的天下观与虞姬基本人性中对血腥战争抗拒之间的冲突,当然,也有谋臣范增与项羽的冲突,以及刘邦的内心冲突等等。这样多层面的矛盾构成,成为这出戏复杂丰富人性展示的看点。该剧将思考的触角伸进历史深处,思考这场天下争夺中的人性,透视人性的黑暗,鞭挞人性的丑陋与暴戾,省视自我欲望的缠斗。在这一点上,该剧有着很好的呈现与设想。

刘邦,是音乐剧中性格塑造突出的一个人物。夺取咸阳之日,面对可能迅速到来的帝位,面对玉玺,面对秦宫秦娥,美女歌舞,刘邦开始沉湎其中,樊哙实话实说:“我们才占了咸阳,就想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还是在重蹈覆辙?”这才点醒刘邦,使他“关宫门,锁府库,撤出咸阳,回灞上”。这一情节表现了刘邦对欲望的克制与隐忍,他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枭雄。鸿门宴上,他表达了对项羽的尊从,表达了甘居其下的姿态,逃过了一劫。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对刘邦阴鸷性格特征的拿捏比较到位。

剧中还设置了一个穿线式人物:更夫。这个更夫的语言和视角,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疏离效果。他是个旁观者,他在向世人叙说这场楚汉相争的故事,他在看这场杀得血流成河的历史。更夫一出场,就以局外人的姿态说:“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刘邦西入秦关,楚怀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然后吟出他的主调:“长夜漫漫,风雨如晦。”这是更夫对楚汉相争的心理感受,也是百姓对这场厮杀的心理感受。第三场里,更夫更为明晰地表达出“凄风苦雨,朝野满盈”的境况,哀叹“这一仗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打完?这胆战心惊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眼见的“有钱的,都逃了,没钱的,就受着吧……”这种战乱构成的无奈,正是千百万家庭破碎和民众生灵涂炭的写照。改朝换代,争夺江山,历来带给民众的只能是苦难。作品以一个更夫的视角,表达广大百姓的心声。这些地方,都可见编导新颖的想法和实践探索。

这部音乐剧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范增(亚父)形象的塑造非常生动传神,他是项羽身边的老臣,忠诚而有谋略,每每与项羽的莽撞简单、刚愎自用相映对。在鸿门宴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项羽不听劝告以至于让蛟龙潜走,失去了天下。范增对楚军未来的前景充满忧虑,但却无力阻挡项羽的任性。这样一个人物,演员处理得非常恰当。亚父一出场,观众便会觉得舞台上溢满他的气息:忠诚深谋,苦心孤诣,焦虑无奈。这些特征神韵被演员演活了。

刚烈与柔情,两种情态,同时呈现于项羽这个人物身上,在作品中也得到了极为细腻的表现。这些不仅表现在他对虞姬之爱中,还表现在对士卒的情感里。垓下之战,霸王兵败,战场上尸横遍野,在一阵阵嗖嗖的弓箭声中,舞台上是各种形态、横七竖八的兵卒。他们有的弓着腰、有的偏着头、有的半蹲着,这一场面的设计非常震撼,不同的尸体造型体现了士卒死不瞑目战斗到底的气势。项羽出场,悲戚地唱着“这是上天的安排……”然后将士卒一一抚慰放平,合上双眼,令其安息,场面催人泪下。

当然,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个作品中虽然有了以虞姬和更夫为代表的百姓视角,但却稍显微弱,整个作品的主调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对垒厮杀,编导未能将这些人物的冲突和心理统一在叙事魂魄里,在许多地方稍感混杂,不能明晰地表现出编导的创作立意。这就使得许多情节与人物塑造之间不相接榫。如项羽坑杀秦降兵20万,这样一个场面,若编导的立意是对战争残酷性的审视,那就是必要的段落;若立意塑造项羽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利于构想的实现完成。最后一场中,既表现了江东子弟兵的勇武,面对大敌围困,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又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呼喊:“我要回家!”这显示出编导在两种理念的处理上,彼此龃龉,没有构成叙事的统一性。还有,在“四面楚歌”这场戏里,本可更好地发挥音乐剧的长处,借助楚歌或民谣展示这一戏剧性冲突,剧作和音乐创作具有开阔的展开空间,借用楚歌楚辞创作出一种类楚歌出来,表现凄美的战争氛围。网上就传有这样附会性楚歌版本:“九月秋凉兮四野飞霜,日月征战兮终归刘邦。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可惜这一部分在剧中没能得到酣畅表达。

尽管有如上瑕疵,但是音乐剧《霸王别姬》从整体而言,具有了一个不错的呈现和良好的构架,期待它在完善改进的基础上,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