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朱斌  2019年11月19日08:1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当下,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明确追求的文艺新浪潮正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例如,电影《湄公河行动》和《流浪地球》、电视剧《大浦东》和《启航》、小说《大河风流》和《山盟》、报告文学《家园》和《县委书记》等,均为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文艺作品描绘了多彩、奋进的中国,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当前,文艺创作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强化故事的深度和广度,则是新时代文艺努力的一个方向。

1

丰富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涵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需丰富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涵。有深刻精神内涵的中国故事,并不仅仅依靠诸多外在的中国符号,如中国服饰、中国饮食、中国语言、中国建筑和中国地域风情等,而更侧重于挖掘内在的中国精神要素,如中国情感、中国品格、中国气质、中国思维和中国价值等。如果只偏重中国的器物服饰、方言土语、风俗习惯和地域景观,而忽略了对中华民族内在情感、心理、气质、思维方式与价值结构的深入挖掘,中国故事就会缺乏足够的内涵和耐人回味的深广魅力。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不仅仅在于描摹中国社会外在的形态面貌,更在于揭示其内在的精气神——深入挖掘中国精神,深切把握中国大地的脉动和心跳。

令人欣慰的是,在丰富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涵方面,新时代文艺已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尝试。如,电影《天上的菊美》就深入挖掘了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内在的精气神——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与热情,真切鲜活的心灵世界。因此,由他平凡忙碌生活构成的故事就有了深层的文化意蕴。而以菊美多吉为代表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一种隐喻,是中国性格与时代精神的象征。

此外,电影《耿二驴那些事儿》、豫剧《重渡沟》、电视剧《启航》、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和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等,也都体现了新时代文艺丰富中国故事精神内涵的努力。

2

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还须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创作在以下方面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第一,立足时代、扎根现实,展现中国故事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文艺应立于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并倾听时代呼声,表现鲜活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打上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成为时代发展的号角。第二,洞悉历史、扎根传统,强化中国故事的历史底蕴。如果缺乏丰厚的历史积淀,文艺工作者就难以创作出杰出的作品。所以,新时代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从而使中国故事既内含时代的鲜活底蕴,又承续传统的文化血脉。第三,展望未来、放飞理想,彰显中国故事的前瞻性与理想性。对时代现实的审视、对历史传统的回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未来的理想发展。因而,杰出的文艺作品总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包含对未来愿景和理想前瞻的深沉思考。

可见,新时代文艺需沿着时间轴线延展,既反映中国时代现实,又折射中国历史传统,还关注中国的未来前景。这样,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作品才能具有开阔的视野,沟通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促成时代性、历史性与前瞻性的有机交融。

新时代文艺已体现出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某些努力。如,小说《山盟》由当下的扶贫工作切入,揭示农村的生活现实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作品同时又超越时代并融入历史视角。贫困的石家梁村是当年红军的发源地,岩壁上依然保存着刻于90年前的红军标语,扶贫书记石承及其扶贫对象冬哥、凯子等都是红军后代。这些细节的刻画使扶贫故事有了历史纵深感,因而可以连通过去和现在,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思考。过去的革命事业、当下的扶贫工作、将来的乡村发展,都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奋进。所以,这一作品体现了时代性、历史性与前瞻性的交融,因而蕴含深广、意味丰富。

此外,电影《地久天长》《大路朝天》,电视剧《大浦东》《大江大河》,长篇小说《战国红》《大河风流》,报告文学《最好的时代》《东方启动点》等文艺作品,也都体现了新时代文艺融汇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尝试。

3

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也应拓展中国故事的空间范围,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新时代文艺创作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本土,强化中国故事的地域特色。中国故事是在中国特定地理环境及地域空间发生的,反映的是中国特定地域的人事物象与社会生活,所以,新时代文艺要自觉强化其地域特色。第二,放眼全国,表达中国经验。新时代文艺应自觉为中华民族代言、为全国人民代言,自觉关注复杂多样的中国现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第三,胸怀全球,彰显中国故事的人类情怀。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向全世界、全人类开放,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表现当今世界共通的人性人情、共同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命运,促进世界人民的彼此理解与沟通。

由此可见,新时代文艺也需沿着空间轴线拓展,既往小处细察各个地域,又往大处审视中华大地,还向更宏大处瞭望世界和人类。这样,新时代文艺才能拓展空间范围,沟通本土、国家和世界,促成本土性与世界性的有机融合。

令人惊喜的是,新时代文艺已体现出兼顾本土性与世界性的一些尝试。譬如,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中国海军突击队营救中国侨民的经过,凸显了爱国情怀,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同时,它又具有突出的世界性,表现了对每一生命个体的尊重,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在这一故事中,本土性与世界性融合为一,体现出深广的思想蕴涵。此外,电影《流浪地球》和报告文学《家园》等,也都是这类文艺作品的代表。

新时代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自觉强化深度和广度,不能只聚焦生活的形貌,而应深入挖掘其内在精神与灵魂;不能只拘囿于一时一地的人事物象,而应看得更广更远。只有这样,新时代文艺才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蕴涵,文艺工作者才能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