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2019第27期)

来源:深港书评 |   2019年11月18日12:25

特别推荐

《朱鹮的遗言》

(日)小林照幸 著

王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10月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

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

当地爱鸟人士为保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据观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将朱鹮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战争而被人们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爱护会为代表的保护组织成立,朱鹮重回人们视野。之后每十年,对朱鹮的保护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平成七年时,换算成昭和的话,应该正值昭和七十年(1995年)。这一年朱鹮将在日本国内进行首次产卵和孵化实验。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家所期待的日本产朱鹮将迎来的巨变,竟然是彻底的灭绝。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

1

《看不见的爱》

(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著

徐晓雁 译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19年9月

本书共收录五个短篇,它们被一个相似的主题“隐秘的情感”维系——两位先生之间依靠的是热纳维耶芙和埃迪特这对祭坛下的夫妻;埃曼医生在一条忠诚的狗身上找回了人性和内心的平静;康斯坦丝与尼森的婚姻实际上是无形的三人行,莫扎特是无形的水银线;阿尔巴则是从威尔玛身上看到了那个不可理喻的自己;塞芙莱娜和本雅曼想要幸福的生活,却永远错失了生命中的挚爱。即使身处暗影之中,他们依然爱得热烈。

2

《死海之滨》

(日)远藤周作 著

田建国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年9月

这是日本文坛巨匠、芥川奖获得者远藤周作,继《沉默》结束七年后又一部对宗教与信仰、神性与人性进行深刻探讨的长篇小说。

故事在双重时空下展开,由“朝圣”和“群像中人”两条叙事线索交替进行。现代的“我”在耶路撒冷追寻耶稣曾经的足迹,“新约”时代六个身份各异的人物见证耶稣的献身。从“母性的神”到“永远的同伴者”,一段追寻耶稣真实面貌的朝圣之旅,一部探寻爱与信仰的长篇力作。

人们究竟在向神渴求着怎样的爱与救赎?神应该是用仪式和恐惧供奉起来的吗?远藤周作将笔触伸向每个人心灵中那片暧昧幽深的地带,运用细腻复杂的心理描写剥开真实的人性百态。

3

《生命暗章》

(美)李怀瑜 著

陈芙阳 译

东方出版社

2019年9月

这是一部不同于一般作品的受害女性自我发声的勇敢之作,讲述了一名美籍华裔女子在爱尔兰乡间健行时被当地少年强暴的故事。被“非布克奖”评审誉为是一部“重要且勇敢的小说,更是一个说得极好的故事”。

作者捕捉故事的方式很独特,受害者和施暴者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一边是受害者薇安的成长经历及毁灭性事件的发生,这次暴力事件,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远离真实世界的抽离感、知觉的空白、惧旷症、PTSD等等。可她并没有觉得人生就此毁灭,而是在友人的陪伴与支持下,报警并勇敢踏进法庭站上证人席,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另一个视角是施暴的15岁少年钱宁,这在这类作品中很少有。她梳理了施暴者的成长背景,思考了塑形他的社会、家庭环境,还对事发前后钱宁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写,引导我们思考一个15岁的少年何以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4

《生活研究》

(美)罗伯特·洛威尔 著

胡桑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10月

凝结洛威尔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收入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生活研究》、两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威利老爷的城堡》《海豚》,以及《为联邦军阵亡将士而作》《日复一日》等覆盖洛威尔整个创作生涯的多种诗集中的重要篇目,包括《臭鼬时光》《丹巴顿》《历史》《中央公园》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非虚构

5

《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

(英)戴伦·麦加维 著

曹聿非 译

新星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作者成长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贫民区”,酗酒、成瘾、暴力、精神创伤……切身经历令他深知“贫困”意味着什么,全英国的底层人民又为何会感到愤怒。面对英国当下的社会矛盾,以及伦敦大火、脱欧公投等一系列争议事件背后的隐情,他想要做出解释。

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邀请读者一同走入英国下层阶级民众的生活,直击他们的困境与心声。他不仅跨越了政治上的左、右翼之争,呈现出“贫困”的真相,更用理智、自省、真诚的态度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为改变现状做出努力。本书是对当代英国的一次全面探究,荣获2018年奥威尔奖。

6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 口述

顾春芳 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7

《时间的螺旋:贝壳里的人类史》

(英)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著

刘利平 李慷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19年10月

作者讲述了一段段贝壳与人类文明交织的趣味故事。全书以贝壳为切入点,勾勒出贝壳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里面的穿行痕迹。

软体动物在地球生存已超过5亿年,它的外壳(贝壳)从旧石器时代起就介入了人类的生活,例如:作为先民的信仰、性与权力的象征,价值超过黄金的货币;随着贝壳退出货币体系,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例如全球性美食、装饰品、收藏品、精美织物等;它们的形状启发着数学家、艺术家、建筑家的作品灵感;到如今,人们更是在医学上发现了它们的巨大价值,例如提取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替代吗啡的无瘾止痛药等。

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故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领略地球生命的神奇之处。

8

《巨浪下的小学》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著

尹楠 译

新经典·文汇出版社

2019年10月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综合榜

9

《无身体的器官》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吴静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在这部极具争议的作品中,一位文化理论巨人沉浸在一位法国思想巨人的思想中。在他的尖锐的风格中,齐泽克将德勒兹的作品与俄狄浦斯和黑格尔连接在一起。这二者,正是这位法国哲学家试图远离的。齐泽克颠覆了一些德勒兹主义的概念,其目的是探索电影《搏击俱乐部》和希区柯克的作品中的“无身体的器官”。

最后,他抨击了他所认为的“特别时髦”的德勒兹主义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会把德勒兹变为当今“数字资本主义”的理论家。齐泽克用他超凡的能力和无所畏惧的论证,致力于重建一个比我们所知所想的更为真实,也更激进的德勒兹。

10

《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孙歌 著

一頁folio·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为孙歌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和亚洲的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说是记录了孙歌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对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寻求,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实实在在是极具原创性的思想锤炼,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创造有别于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观的全新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