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港书评》好书周榜(2019第26期)

来源:深港书评 |   2019年11月18日12:22

特别推荐

《告别的仪式》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孙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刻画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1970年,萨特65岁。两年前的“五月风暴”虽然已经结束,但余波未平,深受该事件影响的萨特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角色,提出了“新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时,他担任着数份报纸的编辑工作、参加集会、召开记者招待会支持受迫害人士、筹备电视纪录片,在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

但无法忽视的是不断折磨他的各种病症:高血压、视力下降几、脑损伤、尿毒症……

日益炽长的焦虑情绪折磨着萨特。他想到了他的身体、他的年龄,想到了死。一个哲学家如何面对自己的痛苦、疾病和死亡?一个终身践行存在主义的思想先驱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作为最接近萨特,也是对他最重要的女性,波伏瓦依据自己一直以来坚持写的日记,以及从朋友的笔录和口述中收集的各种材料,详细记录了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无数巨细靡遗的细节和如同亲临现场的对话,罕见地展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萨特。

在波伏瓦的记录后还附有她与萨特的长篇对谈,萨特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的家庭、童年和求学经历,并且梳理了对文学、哲学、阅读、写作、音乐、绘画、平等、金钱、时间、自由、生命等诸多主题的思考。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

1

《在平原》

王苏辛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读书人

2019年9月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包括《喀尔敦大道》《所有动画片的结局》《在平原》等六个中短篇小说。主要呈现一批精神上早熟,也对世界有一定敏感知觉的当代青年们的精神流变史。他们的精神记忆始于上世纪末,是在信息时代,在改变中的世界格局和城市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渴望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但二十五岁之后,他们纷纷意识到自己成长和人生的各种问题,以及贯穿其中难以回避的情感阴影。同时,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触及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精神经验,必须对此做出反馈。为此,他们决定展开一场清算与自我教育,并用理解自己的方式,试图理解其他人以及整个时代。本书叙述沉静、清醒,人物具代表性,警句频出。对创作者、过着各自精神生活的人,有一定借鉴意义。是一部沉浸式作品。

2

《女俘爱玛》

(阿根廷)萨塞尔•艾拉 著

赵德明 译

世纪文景x楚尘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仅仅因为出生在那个年月,她这辈子命中注定就得不断遭遇到怪事。

怀抱婴儿的爱玛被押往阿根廷蛮荒的边陲,浮萍一般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士兵和印第安人之间。途中她见到了各色荒诞而有趣的人物:一个想要自己印刷纸币建立货币王国的军官,一个沉迷于享乐的印第安王子,一位神秘的卡特里尔王妃……

一年又一年,爱玛带着孩子在陌生的土地上游走,最终又将如何找回生活的希望。

3

《笨故事集》

周云蓬 著

磨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周云蓬首部小说集,收入《敬亭山》《高渐离》《南寺》等18篇小说。

周云蓬写小说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他拥有过人的现实感、观察力和想象力,更不用说他的生活阅历和音乐创作对叙事能力的加持。在这些故事中,他展现了诗人对语言、音乐人对结构和节奏的把控能力。《少年心事》纪实感强烈,宛如一篇青春期日记;《敬亭山》兼具古典诗意与志怪氛围,结构却相当现代;《高渐离》直接复述《史记》相关记载,却在最后时刻以虚构“反杀”史实;《无人》《养老院》情节截然不同,却都透过科幻感指向终极……这一切又统一在文字的朴实、轻快和自由之中。

非虚构

4

《国家根本与皇帝世仆:

清代旗人的法律地位》

鹿智钧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19年8月

所谓“旗人”,广义来说,即八旗组织的各种成员。清朝皇帝为求巩固政权,相当仰赖旗人的力量,但在维护旗人特殊性的同时,亦需留意帝国内部多元族群、文化的兼容并蓄。本书具体呈现了清朝入关后的法制变迁,以及旗人在清律中的特殊地位,并且或许还能对满洲政权何以长期统治中国,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5

《我和于是之这一生》

李曼宜 著

作家出版社

2019年10月

于是之凭借表演天赋和超出常人的努力,从社会底层中奋斗出来,并保持了终生的学习和谦逊。他一生视表演艺术为生命,创造了多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94岁的夫人李曼宜记录下了风波迭起、世事沧桑中的相依相傍。本书起笔自1949年的相识相知相爱,有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忧伤,更有于是之此后60余年里在话剧表演事业和个人命运上的艰难跋涉,道出了风光无限的演员生活背后那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这本回忆录质朴平实,细腻动人,从中可看到这对伉俪贯穿一生的深爱和信任。不论是研究于是之本人,还是中国当代话剧,这本书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6

《瓦檐下的旧器物》

黄孝纪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是广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中国乡存丛书”的开篇之作。书中,作者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旧器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细腻而深情的描述,并配以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和极美的版式设计,立体化展示了几代人历经的南方农耕岁月,是一部别样的南方农村生活史、中国乡村文化传。不同于其他作家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来写乡村,本书是作者写他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土地,文风质朴却于平淡间感人于无形。全书牛皮纸印刷,从封面到版式的设计都与文字内容紧密贴合、相辅相成。

综合榜

7

《成长初始革命年》

王安忆 著

译林出版社

2019月7月

小说的材质厚重,较之诗歌、戏剧,它对细节的拿捏总是足斤足两。诗人与戏剧家所思的,是将时代浓缩,是千钧一发的那个千钧。但小说家呢,却要把生活打散,使它漫漶开来,飘忽上去。

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关于小说家的思想漫游之书。它从作者的身世谈起,一路穿过绍兴、徐州、上海,走进新世纪,飞跃维也纳、巴黎与美国西部,以不同时空的表达,呈现思想的材质,它不厚重,甚至有些散乱,但它足够轻,让你可以离开地面,回望时代。

8

《海神的肖像:渔民画考察手记》

盛文强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是考察手记、风俗记、图像志、民间故事、文学想象和历史碎片的综合体。东海岛屿的渔民画,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的船绘,乃至神像、旗帜、服饰纹样,古越人的精神图腾在民间秘密传递。中国古代的海神,也在这里一一登场。海神恪尽职守,维护着海岛的日常运转,负责保驾护航,疗治疫病,抵挡海盗,平息灾害,统领着海水、岛屿、天空和火焰,一切井然有序。海岛成为旧梦新想交织之地,其日常即是传奇。

9

《捍卫想象》

(英)海伦·加德纳 著

李小均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19年9月

圈中一些最能干的人和今日批评和教学中主潮削弱。在本书中,她讨论了那些新的批评学派,它们使用读者的权威取代了作者的权威,否定文本有任何固定意义,认为文本是无穷的意义游戏,其意义有待个体读者发现。她遗憾地指出,今日文学教师往往看重现代文学,却忽略了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品;他们教授过去的文学,前提是要与现代产生某种“关联性”。在戏剧领域,尤其是莎剧领域,她审视了导演的主导地位;文本和演员的表演艺术服从于导演的总体主题观念和各种景观,结果是事件取代了戏剧。在文学传记领域,她发现一些现代传记作家,为了呈现传主的内心生活,忽略甚至扭曲作家的作品,或将之作为心理档案,而非想象性的产物。最后一章部分内容具有自传色彩,验证了她在献给文学研究的一生中找到的那些价值观念。

10

《己亥》

余世存 著

初岸·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1839年(农历己亥年),龚自珍辞去公职,离开北京,南下返乡,后又北上,接家眷一起回乡,其间他行走九千里路,谈了两场恋爱,攒起无数饭局,写成315首诗,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2019年(农历己亥年),当代学者余世存用典雅别致的现代汉语,化身龚自珍作抒情性独白,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与激情。

龚自珍的古典诗歌与余世存的白话演绎,被别具匠心地设计为在同一个页面中交汇,仿佛两颗心灵穿越一百八十年时空的促膝交谈。从这部超时空的心灵传记中,有心的读者得以明见,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龚自珍,是如何在最困顿的状态之下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当代学者余世存又是怎样通过龚自珍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明心见性,走出油腻中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