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顶层设计释放创新活力“一团一策”催生精品迭出 评奖机制助推人才辈出 五年砥砺前行,文学艺术的满园春色就在今朝

来源:文汇报 | 黄启哲  2019年10月15日08:43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过去的五年,是新时代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对于上海文艺界来说,五年的奋进也在今年迎来阶段性成果——首度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上海出品”开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惊艳亮相,斩获文华大奖实至名归;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上海出品”连中六元。

春华秋实,这一年里捷报频传,是五年来上海文艺工作者对于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潜心创作的结果。而追根溯源,其动力更来自于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从顶层设计着手,以“一团一策”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从体制上为人才和创作松绑,鼓励多出精品。

正如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也是在五年前的今天,上海时隔12年重启“上海文学艺术奖”评奖,以“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表彰名家大师和中流砥柱的同时,更创新性地推出“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推动文艺人才的梯队建设。

五年砥砺前行,上海文艺人可以自豪地说:满园春色就在今朝。

“上海文学艺术奖”

引领文艺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的溢出效应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而她也是2014年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五年后的今天,上海再度对上海文学艺术界巡礼,表彰王文娟、周慧珺、何占豪等又一批在上海、全国文艺界乃至世界艺坛取得卓越成就的文艺工作者。

盘点这两届的获奖名单,会发现他们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参与者、受惠者,更是在过去五年里持续向精品力作冲顶的奋斗者、引领者。

五年间,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来说是耕耘收获的五年。2014年,他不仅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也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而他主演的首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上映,更是走上了美国好莱坞的红地毯。五年间,他不仅将《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部代表作在舞台上悉数传给年轻一代;前两者更是被拍摄成3D全景声电影,在美国、日本多地国际电影节斩获奖项。在他的带动下,上海戏曲电影迎来拍摄放映的小高潮:昆剧电影《景阳钟》,越剧电影《双飞翼》《西厢记》,沪剧电影《雷雨》《挑山女人》等相继推出,不仅亮相国际A类电影节,更走进院线赢得观众青睐。

而与他一样始终奋战在一线的,还有分别在第六届、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得“杰出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的“麒派”表演艺术家陈少云。作为上海引进人才,他是如今京剧舞台当之无愧的“麒派”领军人物,并持续为上海培养“麒派”新生力量。去年,他更以70高龄主演《北平无战事》,探索“麒派”程式艺术如何在京剧现代戏中发展创新。

蔡正仁、张静娴这对昆曲舞台上的唐明皇、杨贵妃,先后获得第六届、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过去五年,作为昆曲“国宝级”艺术家,他们见证着五年来昆曲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盛景,更有幸参与其中,不仅在幕后为“80后”“90后”躬身垂范,也随《临川四梦》《长生殿》等作品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当年轻观众在台下高喊着“祝我们的演员健康长寿,一直演下去!”两位老艺术家热情回应:“希望我们的观众长命百岁,一直看下去!”

2014年重启“上海文学艺术奖”同时,还创设“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德艺双馨为目标,由市委宣传部、培养对象上级单位、所在单位共同制定“一人一策”的专属培养方案,开国内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之先河。四年时间,第一批43位文学、戏剧戏曲、影视、美术、音乐舞蹈界的青年人才成长迅速,都交出令业界、观众满意的成绩单:深耕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殷健灵在四年多里出版书籍60余种,其中新作长篇散文《爱——外婆和我》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领衔芭蕾舞剧《简·爱》《哈姆雷特》,为上海争得中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的荣誉;而毛冬华则在去年登上中国美术的殿堂级展馆中国美术馆举办 《观海望京——毛冬华水墨作品展》。

眼下,伴随着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揭晓,新一批“培养计划”入选的30位青年人才也蓄势待发,相信在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前辈艺术家的示范引领与上海一系列政策利好与资金的扶持下,他们将为姹紫嫣红的上海文艺界增添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

“一团一策”深化改革

推新人促新作,有保障有监督,为出精品创新建立个性化的体制机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回到了体制机制的根本,以顶层设计优化精品力作诞生的环境。

为贯彻讲话精神,2015年,上海在市委市政府对18家市属国有院团“摸清家底”的调研基础上,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股自上而下的力量,以个性化的改革方案为院团明方向、定目标,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突出问题导向,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既是改革就要动真格、触及根本。《意见》直击文艺院团发展问题症结——切实解决影响院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财政经费保障问题、人才培养集聚问题、场馆建设问题,激发院团创作演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以“艺衔制”为代表,艺术和技术岗位职务序列改革在不少院团展开,抛开年龄、资历,把一批业务骨干推至台前。“艺衔制”从演出机会、薪资待遇等多方面调动起演职员的积极性。就在2018年,上海歌舞团特别在首席之上,又新设立“荣典·首席”称号,令担任舞团首席10年的朱洁静、王佳俊更上一层楼,而这份荣誉也被他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与最新获聘的四位首席一起,带领演员完成舞台上鲜活的英雄群像。与“一团一策”改革同步进团,并成为受益者的还有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戚冰雪。2014年进团的她的“艺衔”已是仅次于“首席”的“主要演员”,在《长恨歌》《哈姆雷特》等剧团大戏中担任女主角。

得益于“场团合一”背景下新建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两度亮相欧洲三大音乐节“琉森音乐节”的上海交响乐团,将这一从不出国门的老牌音乐节“回请”至中国。与此同时,乐团以“委约制”打开创作的国际视野,通过携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平台,共同推动创作,因而有了近年委约叶小纲创作的《敦煌》《创世秘符》接连成功举行全球首演。继大型交响合唱《启航》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后,上海爱乐乐团又携手费城交响乐团,再度委约作曲家龚天鹏创作交响曲《京剧幻想》,以“90后”视角交出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份答卷。

“一团一策”改革也使一些屡屡在国际拿奖的院团,在巩固国际赛事竞技优势同时,拿出更多具有艺术内涵的精品力作。去年以《攀登-集体造型》《突破-斜杠》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问鼎最高奖“金小丑”的上海杂技团,在今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又以一部杂技剧《战上海》探索以杂技语汇礼赞英雄。该剧首演半年以来得到业界与观众的广泛赞誉,几天后将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接受国际专业人士的检验。“拿奖专业户”还有上海木偶剧团,其已在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多地木偶艺术节做到凡出征必有回响。就在10月初,该团凭借新作《华山神童》第五次拿下俄罗斯鄂木斯克国际木偶艺术节最高奖。

如果说与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相关的一团一策是“松绑”,解决院团生存之忧,那么以“艺委会”为代表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则为创作打磨精品“上紧发条”。上海沪剧院去年推出的沪剧《敦煌女儿》,在推出八年间历经无数次推翻重来。让沪剧院院长、主演茅善玉有底气的,不只是故事主角——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突出贡献,更来自于“艺委会”内外业界专家多次沟通研讨带来的实实在在艺术提升。而在樊锦诗先后获得国家授予的“改革先锋”“国家荣誉称号”等至高荣誉时,更是证明了“上海出品”对于重大题材的研判能力与责任使命。

而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有文艺院团而言,“一团一策”成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好突破口。正是凭借“学馆制”盘活的老中青三代人才队伍,上海昆剧团才能史无前例地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三年多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巡演屡破票房纪录,成为闪亮文化标识。

文艺繁荣、文化自信的上海声音,在改革中响亮,在创新中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