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英雄的变奏:横亘在历史阵痛里的生命注解 ——《汀泗桥》人物及艺术特色初探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蒲亨享  2019年10月10日10:11

汀泗桥周边大山里穷家小户出身的挑水工刘来宝,在汀泗桥碰见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两个重要的人 :一个是一个男人一生可遇不可求深爱着自己的女人——周秀梅;一个是让其生活命运发生彻底翻转的男人——张海量。刘来宝年轻俊朗聪明上进,周秀梅青春靓丽聪慧率真,他们都出身寒门,人生花季,正是做梦的年纪,只要有缘,二人可谓是门当户对,天生的连理枝。生于大户世代医家因童年的不幸而致相貌奇丑无比的张海量,遭遇了难以娶妻的人生之困,其精明的老母借年轻俊朗的刘来宝骗婚,致使刘来宝与乡间女子周秀梅结下了一辈子的爱恨情仇;人算也罢、天意也罢,刘来宝与周秀梅的相识,这历史时光里的人间生活奇遇,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深邃的19世纪初叶鄂南乡村生活图景。

陈敬黎在《汀泗桥》第二版的代跋《家乡书》中介绍说,“以一个小镇的一个人物,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那一大批无惧无畏的革命者形象,呈现给读者。通过对共产党一个基层组织的建立到发展壮大的描述,以小见大,呈现共产党从建立当初的中央组织到夺取全国政权的艰难历程。”陈敬黎所说的以小见大,是说把汀泗桥党的基层组织由建立到发展壮大描绘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缩影。但小说艺术的以小见大,是要从生活的细节中揭示生活的真理。生活有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小说家必须遵从这种逻辑。正如事情后来的发展越来越像一出有点跛脚的悲喜剧:张海量为挽救自己男人的脸面施恩刘来宝,帮助刘来宝坐上景阳楼楼主实现由穷小子变成绅士翁的人生命运翻转。周秀梅追求真爱的人性张扬,步步紧逼,逼迫成为了富人的刘来宝陷入了爱情与恩情两难抉择以怨报德的传统伦理困境;最后在贺敬鹰等革命者的引导下,刘来宝走上了革命道路。19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原本就值得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在深邃的历史时光中探寻和玩味,特别是社会变革的历史成因,但这还并不是陈敬黎浩繁的小说之笔肆意挥洒的文学初心: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伟大工程,革命队伍是手术刀,与社会接触最密切革命最前沿的革命者是刀刃。社会变革的敏锐度与疼痛度,都取决于刀刃的锋利与坚韧,《汀泗桥》执意要把文学审美的聚光灯聚焦于这样的刀刃。走笔于锋利的刀刃,这无疑是在考验一个作家的精神勇气。

社会生活绝不会像周秀梅眼里的世界那么简单,生活从来就不简单。在北伐战争时期那个暗无天日的旧中国,靠做挑水工出卖苦力的青春身体,可以说是刘来宝唯一可以获取社会资源的人生资本。生活还就是那么残酷无情,出卖体力只能把人生目标放到活命的最低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的体面都挣不来,刘来宝又何谈奢望如意美满浪漫的人生爱情。周秀梅恰恰相反,她从来就不曾奢望富贵,富贵却唾手而来,她无限渴望的美好爱情,却在她人生的希望之花绽放的瞬间绝尘而去。她恨张海量这个用欺骗手段夺走了她最宝贵的青春的丑陋富人,她也恨刘来宝这个最初点亮她人生希望却又不能圆她人生爱情梦的俊美穷人。爱与恨,它们都能为你点亮人生的一盏灯,恨,点燃了似乎就不会被熄灭。爱,熄灭了还会重生。周秀梅对刘来宝的死缠乱打,是《汀泗桥》中这出人生悲喜剧的点睛之笔。

张海量只不过用一只祖传的茶壶,就轻而易举地彻底改变了刘来宝的人生命运。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就在于,张海量没有靓丽的青春,但却有富人代代相传的家族经验和社会资本,有围绕着财富建立起的个人的诚信这些社会生活中宝贵的文化传承。张海量把这一切都如数地传授给了天资还算聪慧的刘来宝,希望用道德伦理的绑架来阻断张海量与周秀梅的私情,同时也用无声的行动来有力地回应周秀梅内心对他的蔑视。但终究不在一个阶层,张海量的百般努力,都得不到周秀梅文化认同。一部浩繁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这样摄人心魄的文化钩沉。震撼人的心灵的,是人物独特的性格命运,小说家们无不钟情于此角力自己的艺术性格力量。其实,在世俗者眼中有些猥琐的张海量,深居而浅出的富贵不淫、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无论从生活那个角度讲都是男人中的伟岸者,但阶层的阻隔,丑陋的容貌遮住了一个伟岸者博大的内心。这岂又是出身贫寒却又青春得意的周秀梅能够深味的至简的大道人生?周秀梅始终视张海量为人生弊履,成就了张海量扼腕叹息无力回天的人生败局,也成就了刘来宝革命者勇者无畏砥砺前行的革命人生,是《汀泗桥》的神来之笔。

如果说周秀梅在这场人生悲喜剧中是一个愤怒者,那么刘来宝无疑是这场悲喜剧的屈辱者。张海量的死、周秀梅的爱情、突如其来的万贯家财、谋取社会财富的种种人脉资源和宝贵经验,一切的一切都如不义的嗟来之食,无情地撕裂着苟富贵的刘来宝的内心。洗刷内心的这种屈辱,重新获得做人的内心尊严,是刘来宝后来成为一个隐忍的革命者的内在动因。只有深处黑暗的中心,人的内心才格外地渴望光明。所以,刘来宝虽身为绅士翁,但他内心却丝毫没有绅士翁的那种荣耀,他办事规矩,诚实守信,赚钱无数,却甘守清贫一心一意地支持革命。刘来宝成为革命者后这种隐忍的为人处世风格,得到无数革命者的信赖。可以说刘来宝就是鄂南革命的堡垒。隐忍的韧性的刘来宝式的革命刀刃书写,是《汀泗桥》的巅峰之笔。

在求富贵中求得做人的尊严,这是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积弊,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污糟度。即使在北伐战争地理标识地汀泗桥这片武汉周边紧邻洞庭湖区的富庶之地,这种社会的污糟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地域的中国社区。东西街的咸宁人、蒲圻人以及逃荒北上的湖南人,为了各自的生存利益,在此穷争恶斗、打打杀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年年上演的血腥的生死斗,无数人为此付出的宝贵生命,《汀泗桥》描绘的贫穷积弱的旧中国的种种乱相,锤炼了刘来宝作为革命者的另一种复杂的人生性格。刘来宝在《汀泗桥》立足就从心底无比地厌恶这种市面上的恶斗,并试图改变这种恶劣社会风气,他帮助没有根基的湖南人在此立稳脚跟,也试图阻止关后华与张大明的恶斗。刘来宝在汀泗桥这样的虎狼窝里,谋取财富显得游刃有余,为人处世,却显得与世无争,对弱者富有仁爱和同情心,这非常像逝去的张海量为人处世的一个续写。这是《汀泗桥》令人拍案称奇的震撼之笔。

最初刘来宝的革命行动也很简单,就是用张海量传授给他的知识拼命赚钱,然后用赚来的钱资助革命,他的景阳楼基本上是汀泗桥周边革命者的钱袋子。他的革命行为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个铜板一个铜板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地塞到为革命奔波的革命者手中,或者为他们提供落脚的地点,帮助他们传递秘密消息,自己很少抛头露面。但随着局势的改变,革命变得越来越血腥,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人占领汀泗桥,共产党遭受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双重打压,前后受敌,他的革命言行悄悄地发生着重要改变。他们的组织更加严密,革命行动也更加暴力,暗杀日本特务、炸日本人军列、炸汀泗桥铁路大桥,火烧日本人军用物资,他也不再只是躲在背后操纵,甚至赴汤蹈火赤膊上阵。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残酷的革命现实及革命组织的教育,其革命言行,由商人的隐忍沉稳渐渐演变为一种斗士的英雄豪气,由幕后走向前台,成为革命队伍的锋刃。从陈敬黎的自跋来看,《汀泗桥》应该是一部英雄谱,但我觉得更像一部英雄成长的变奏曲,尽情地书写着革命对革命者的生活磨砺。

但革命又是活生生的生活教育。在刘来宝看来,社会必然会进步,汀泗桥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张荣庭、关金马、刘玲巧、张洞人、许文同、罗湘江,江成舟,绝不会像他们的上一代为了各自的利益年年打打杀杀,他们是中国的未来。然而世事的演变却出乎人的预料,许文同做了汉奸,张洞人也成了国民党特务;张荣庭、关金马、刘玲巧、罗湘江等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了跟他一样的革命者,成为了汀泗桥革命队伍的刀刃。血腥的家族利益争斗是社会乱相,复杂的政治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潮起潮涌。新四军孙侦查员的壮烈牺牲,关金马的英勇就义,罗虎的与敌同归于尽,这些都是英雄变奏曲高潮迭起的主旋律。但小说的使命是书写人生。刘来宝曾发动群众围攻咸宁国民党伪县长吕少恒,当革命功成的时候,刘来宝却遭到了董宝存等同样的围攻。革命者与被革命者遭遇了同样的人生困境。为平息动乱,张荣庭、万兴初、王得河、乔媚娇遭逮捕被判死刑,刘宝来身为汀泗桥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却无力保护自己一手带着成长起来的革命干部,周秀梅投河自杀。周秀梅的死,透露的是周秀梅对刘来宝的失望和绝望,也透露了张海量在周秀梅心中位置,原来这么多年来,她都在感张海量的恩。刘来宝当初的那份委屈,不就是他无法接受张海量逼迫着他感恩吗?横亘在人心灵里的爱与恨,原来如此的纠葛。张荣廷是刘来宝引上革命道路的,张荣廷死了,她和刘来宝如何面对世人?革命者刘来宝连周秀梅这个疯疯癫癫的女人都不如吗?命运的突然翻转,周秀梅用生命注解在革命者刘来宝心灵里的鄙视,跟当年周秀梅骨子里对张海量的无视和鄙视,如出一辙。人生命运的大回环,是《汀泗桥》的石破天惊之笔。

横亘在历史阵痛里的生命注解,其实就是革命者对革命意义的生命注解:驱散社会的黑暗,革命者最终必须要把革命的刀刃面朝自己,从而完成革命者自我的革命。张荣庭等革命者生命危在旦夕;佟凤阁风风火火在往汀泗桥赶。陈敬黎錾刻式书写平实、朴拙,洋洋150万言,字字都迸溅着金石碰撞的火花,但平实的朴拙中却埋伏着不经意的浪漫之笔——张庭荣与佟凤阁那不是兄妹却胜似兄妹,不是恋人却胜似恋人革命同志之情,却在关键时刻照亮了这个黑暗的结尾,这种光亮来自作品内部,使整个作品从里到外通透起来,散发着迷人的人文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