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是枝裕和,他是文学性的导演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2019年09月03日07:31

《小偷家族》《步履不停》《无人知晓》……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粉丝,他是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得主,曾获多项大奖提名,也是当代最知名的日本导演之一。

在影评人看来,他的电影既残酷,又治愈。生活平静的表面下暗潮涌动,每个细节都如同隐喻。近日,新作《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枝裕和首次坦诚影响自己最深的66部电影,公开个人随笔、书信、日记,还与影视圈友人畅聊情欲、真实的尺度、成长等话题。书中保存六十余幅照片,并附有是枝裕和年表和作品解说,全面呈现他的创作灵感与电影世界。

借新书出版的契机,编剧史航、本书译者匡匡来到上海言几又书店,和现场读者畅聊他们心中的是枝裕和。

对谈现场,右二为史航,右一为匡匡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慈悲是有兼容的真实

在匡匡眼中,是枝裕和宛如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不同的入口和出口将观众带领至不同的方向,“人们总是把是枝裕和当成是一张像素清晰的照片,给它贴很多标签,也试图用一条主线去整合、归纳他,但我如今发现,他被太多的信息稀释了,那张清晰的照片已经不复存在了。是枝裕和就此从一张照片化身成拼图,溶解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史航认为,是枝裕和关注细节,是一个富有文学性的导演。尽管在艺术片的道路途中,他一直不断拓宽其它戏路: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科幻片等,但影片总能展示出一贯的个人化风格:即在真实生活质感上对生与死的思索。他的作品里遍布丰富的触感,最终触感转化为嗅觉。在电影《无人知晓》中,小女孩告诉母亲:榻榻米很香,读者感受到的就是榻榻米清新的香味,而不是睡了很久、黏满汗臭。在《比海更深》中,阿部宽和母亲一起清理冰箱的场景,观众仿佛能闻到冰箱的臭气。这些真实的气味都让是枝裕和的电影蔓延出强烈的现场感。

“《小偷家族》里提到,一家人用相同牌子的洗发水,所以身上气味是相似的,里面有一种真实到残酷的贫穷的描写。因为贫穷,这几个人他们有了一种相似的共同命运,有了共通的伤痕和痛楚,也让他们从此联系在一起。”匡匡说。这也体现了是枝裕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充满戏剧性的生活流艺术表达方式。

史航特别提到了是枝裕和的纪录片生涯。在拍摄电影前,他曾执导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在是枝裕和眼里,纪录片很难真正做到严苛,因为无法避免影响到在世的人,因此与真实之间必然存在出入。“人们为此质疑他:这样的慈悲之心,和真实是否矛盾?但我相信,慈悲是最能够有兼容的真实,也是更完整的真实。”史航表示。

家庭是激烈的动荡不安

匡匡认为,亲情和伦理关系是是枝裕和经常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家庭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却承载着极其沉重的分量,它是每个人的必由之路,却往往被人们忽略。“家庭一直是一块激烈动荡的地带,这片狭小的地带是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一个独立宇宙。在这样的空间里,时常上演我们每一个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专制以及权威的反感、对阶层的憎恨,以及对个性最大的伸张。”

和人们时常描述的和睦家庭不同的是,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许多冲突是从家庭内部迸发出来的。在观察家庭和婚姻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命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靠着伤痛,靠着酸楚的经历联结在一起,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竞争和嫉妒,家庭本身就能带来无数的伤痕。

在史航看来,是枝裕和对情感的表达颇似中国导演李安,他们不是“旧约式”的力量型导演,而是更偏向“新约”,注重影视书写的温柔和伦理。“以前有一个故事,太阳和北风一起打赌,谁能让一个行路人脱下皮袄,北风越吹越冷,那个人越裹住皮袄;太阳出来那人感到热,脱下皮袄,这个皮袄就是戒备之心。旧约让人增强戒备之心,新约让人放下戒备之心。”在他看来,旧约式的表达是历史传说,新约更有宗教意味。

此次出版的新书,不仅是影迷的狂欢,更提供所有人深入了解是枝裕和的机会。他的静谧、克制、幽长、绵里藏针的电影风格,以及细腻的表演,使他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粉丝和赞誉。“是枝裕和拍电影时,就像在写一封信,只有合适的人才会收到。有些人在电影中错过了他,但在书中还有机会,书是电影之外的另一封信。或许只有足够幸运的人,才能同时收到两封。”史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