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喜剧往往是批判的武器

来源:文艺报 | 任鸣  2019年08月23日09:20

《乌鸦与麻雀》剧照

8月14日晚,随着上海滑稽剧团《乌鸦与麻雀》演出的结束,第三届北京喜剧周落下帷幕。从“致敬经典·喜迎新声”“喜剧就是力量”的唤醒再到“喜剧温暖人生”的深沉,三年来三届北京喜剧周主题的内在变化与主办方在剧目选择上的不断探索,反映了“喜剧”这一概念在当下艺术生产与艺术接受两个方向上引发的某些共同思考与发展趋向。喜剧到底有没有一定之规?笑和幽默如何智慧地承载思想?中国喜剧又该怎样在对传统的继承、发现中启迪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创造?由北京文联、北京剧协主办的本届北京喜剧周主论坛上引发的思考仍在继续,为进一步对喜剧创作话题进行延展丰富,本报将开辟“喜剧创作系列谈”专栏就当下喜剧创作问题展开探讨。

——编 者

有人问我,北京人艺都排演过什么喜剧原创作品。我觉得从历史上看,人艺在喜剧上做的东西并不多。总结人艺过去的戏,会发现苦戏、悲剧较多,《茶馆》《雷雨》等,都带有悲剧色彩。我本人参与导演的戏有80多部,有一些戏里面有喜剧元素,比如《玩家》,但绝不敢说它是喜剧。真正称得上是喜剧作品的有一部《油漆未干》,是讲一个无名画家故事的法国话剧。演出效果还不错,那纯粹是一部喜剧的题材。很多人看完以后说,这部是喜剧了,但还不够“喜”,还有点儿“正”。虽然我一直在跟演员说,我们的戏是喜剧风格,观众得乐——尽管一直这样努力,往喜剧这儿奔,但还是一直没有达到我认为最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认为纯喜剧应该是笑声不断,隔一定时间观众就得笑了,还要笑得特别开心。《油漆未干》这部戏里有笑声,笑声比正剧里的多一点,但还不是贯穿始终的。前一段时间人艺排丁西林的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的喜剧,表演风格也比较含蓄,不是特别夸张,这是人艺的风格,要是演得特别夸张了感觉就是成心在逗观众笑了。我跟林连昆老师合作的第一部戏是《北京大爷》,林老师说他特别想演喜剧,但是找不到好的剧本。还有朱旭老师的表演幽默,被公认为特别棒,但可演的喜剧剧本也是太少。我本人非常喜欢喜剧,推崇喜剧,而且一直希望在喜剧方面排出一些好作品,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有人又问我,那你排过喜剧吗?我当时感觉备受“侮辱”。当然,《北京大爷》里有喜剧元素,《全家福》里也有,但从定位来说,它们的确不是喜剧。我到现在都梦想着能排一部喜剧,哪怕是部悲喜剧也好,我想让观众笑声不断,但仍旧没找到合适的剧本。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喜剧最根本的元素是什么,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我想,第一,喜剧最起码得让观众能看得懂,看懂了,明白你的意思了,才能笑,才能够笑得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很少听说哪个特别好的喜剧是观众看不懂的,如果不懂就不可能笑。我一直认为,不管多么高深的戏剧,首先还得让观众看懂,但是喜剧的条件又比一般的戏剧更要高一些,更需要“看得懂”,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也有很多观众可能看不懂的、很高深的戏,比如说萨特的戏,确实不是一下子看得懂的,但是不代表它不好,它是有思想、可以琢磨的,但是它不是喜剧。

第二,我认为喜剧是不玩形式的,比如不会说舞美玩得特好,灯光玩得特好。我看的喜剧里,很少有玩形式的。喜剧的很多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耍形式,玩灯光、舞美、音乐,这在喜剧的舞台上并不多见,我觉得喜剧如果抛开了内容玩形式,也不是不行,但那肯定不是我追求的戏剧理念和戏剧观。

第三,喜剧要以人民为中心、以观众为中心。喜剧创作者的心里真得有观众,他(她)得想,观众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笑。他(她)得站在观众的角度,而不是完全自我的角度。有一些导演认为,观众看不懂只能证明观众傻,这样的创作者确实有,但不多。作为一个喜剧编导,他(她)肯定不会这么想,比如卓别林,他所有的创作都得看观众的反应。希区柯克也一样,观众被吸引、被恐吓全部都是他算计好的,他完全站在了观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是为观众服务的,这一点也是我认同的。

第四,喜剧要以演员为中心。真正好的喜剧都是由演员体现出来的。我很少见到光一亮,观众就哈哈大笑的,但是有的演员一出场,稍微动一下,观众就笑。喜剧主要的焦点是集中在演员身上的。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哪个演员能演喜剧,或者有喜剧天赋,或者他(她)的表演风格上能展现喜剧因素,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好演员。比如朱旭老师、林连昆老师,他们都很幽默,在舞台上即使没有布景,只给一束光,他们也能展现自己,这需要演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所以演员虽然有很多,但真正好的喜剧演员屈指可数。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很让人难忘。因为这个人的好玩、风趣、有意思会让你忘不掉。所以我如果看到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活灵活现、非常幽默,我会一下子记住他(她),而且对他(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喜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演员为中心的。演员如果没有演喜剧的才华和演好喜剧的本领,戏排完了也会是个“悲剧”。不会演,或者特好玩的事演的不好玩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就出不来。所以我比较推崇,喜剧要以演员为中心。戏剧在舞台上最核心的是人。人是舞台的灵魂、舞台的中心,戏剧要靠人来说台词、表达思想。

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希望导演喜剧的,或者希望导一些有喜剧色彩的悲喜剧。悲喜剧是比较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让人又哭又乐,又因为有悲剧色彩,喜剧的思想反而会表达得更突出,喜剧的元素也会让悲剧更有色彩。如果让我排一个从头到尾都在笑的喜剧,我也怕,怕我浅薄了,思想是不能纯粹靠搞笑来传达的。我希望观众能一会儿乐一会儿哭,而不要从头乐到尾,从剧场出来以后发现只有高兴了,其他什么都没得到。如果没有思想性、没有哲理、没有深刻性的话,终究是比较浅薄的。戏剧还是应该有思想性。卓别林让我从头乐到尾了,但是他很深刻,因为他有批判性。喜剧往往是批判的武器。我在喜剧里面追求的不是只有开心,我还希望它有思想性。这似乎有点矛盾,又有点分裂。我有时候也看喜剧,看后会思考它讲了什么,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我是不满足的。但是,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你得真正了解观众,创作出真正值得观众去哭、去笑的东西。

所以就戏剧创作而言我还在路上,我个人也希望能找到一部真正满足观众需要的很好的、同时又有一定思想性的喜剧。喜剧应该永远为观众服务,这样的喜剧才会永远有观众,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