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波:清浅之美犹穆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张稚丹  2019年08月22日08:20

永葆童心的金波 百度图片

《金波60年儿童诗选》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供图

夏天在椴树下消失/树荫瘦了/树荫冷了/夏天在椴树下消失。

金波的诗,有人会觉得清浅,但这些诗本来就不是给成年人看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写道:在最单纯的形式中蕴含深层意韵,把沉重的打造为轻盈的,这很难。金波儿童诗主要面对的是幼儿,是还不能自己阅读的孩子,既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要赋予意味,启迪心智,尤其难写。

从1956年写第一首儿童诗歌起,金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鸟,歌唱了60多年。他的作品多次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教材。直到今天,孩子们还在唱着“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水里漂帆船。”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了他的自选集《金波60年儿童诗选》,包括《白天鹅之歌》《萤火虫之歌》《红蜻蜓之歌》3册,共收录180首。

春夏秋冬四季,云、湖、月,小鹿、风铃、花灯,蒲公英、黑蚂蚁、野鸭子,在校外变温和的老师、闹别扭又分不开的小朋友……金波以儿童的目光观察自然,用细腻的情感律动触摸儿童心灵。

7月31日,在现代文学馆举办的金波儿童诗创作研讨会上,儿童作家张之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感受:“读金波的诗,就像行走在布满鲜花的小路上。走着走着,你就融进了大自然,走着走着你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像个孩子驾着小船遨游在花的海洋里,细雨微风、阳光和煦。”儿童作家白冰表示,金波的儿童诗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然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的力量,学会诗意地生活,保持好奇之心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与幻灭。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大学教授的金波,一生却投注巨大心力为儿童写作。记者问他,这是出于兴趣还是责任?他回答说:开始是兴趣,源于妈妈唱的民间童谣,合辙押韵,好听易记。长大了,感悟到诗的魅力,就试着创作童谣体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被谱曲、传唱几十年,如《小红花》《云》。写了一段后,就有一种责任心,思考怎么写好。儿童诗首先是听觉的艺术,还要激发思考。一首短短的诗,能够常读常新,才是应该追求的高度。

“睁开眼睛看自己,已进入了老年;闭上眼睛看自己,还是个孩子。”满头白发的金波今年84岁,因为身体不好,已入住老年公寓,每天所见所闻都与衰老、疾病、死亡有关。他感谢自己的天性和精神寄托,再一次体会到,儿童文学的写作意味着童年的回归,回归的不仅是童年的单纯和乐趣,还有童年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向着童年做时间上的穿越是丰富的,厚重的。

其实风并没有吹过/花为什么落下来?

作家曹文轩说,金波用他的诗完美诠释了诗与哲学的天然关系,证明文学可以收回被哲学遗忘的广阔主题。他对世界万物情谊绵绵,懂得文学之善与日常之善的巨大差异。所谓上善,就是看出世界万物的命运都是需要人用悲悯情怀去关照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金波老师的名字让我想起《汉书·礼乐志》,有句话叫“月穆穆以金波”。这是多美的六个字,月亮是宁和静谧的,同时又是明亮的,金波就像金色的波浪。我从这句看出儿童诗的境界,明亮、透明,但当夜幕降临,还有很复杂的调子。他的诗有魔力,能够让人过目一下就烙在心里。比如《花朵开放的声音》写道:

我坚信/花朵开放的时候/有声音。

它们唱歌/演奏音乐/甚至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蝴蝶能听见/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为什么我却听不见?

我摘下的鲜花/已停止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