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邵天骏文艺评论选》:让评论与创作互相回响

来源:文学报 | 严志明  2019年08月16日00:49

邵天骏是上海浦东作家群里一位多产的作家,每年在全国各地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近年来,他笔端触及到文艺评论,引起了读者和文艺理论界的关注与共鸣。当我拿到这本新书《邵天骏文艺评论选》时,为他在文艺评论中始终坚持以人性标准来评判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大胆尝试感到惊讶。深厚的理论见解,紧贴文本,富含诗性的细腻解读,给人一种“眼睛一亮”的感觉。

邵天骏的文艺评论文章,既有作家深入的影子,也有作家创作过程的意愿,更有作家遨游于文艺领域悟出的哲理。他的文学创作和评论写作往往是重合的,他既是作家又是评论家,这也让他的眼光保持了审美体验与学理经验的内在融通。于是,邵天骏在文学创作之余,也开始写文艺评论文章,几年坚持下来,竟然大有收获。接连发表在沪上报刊的许多文艺评论文章被纳入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即可证此。

在《红色经典的红色难忘故事》一文中,读者可以发现他对戏剧表演重心的从容把握。文章在接连用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几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不经意间就把回望的精髓部分完整地烘托了出来:从上海女青年美娅到江西替外婆扫墓遇到守墓人说起,引出了一个极具画面感,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邵天骏观察事物的角度可谓是恰到好处。

类似于这样精心提炼,收录进书里的文章并不少见。如《〈喝彩中华〉凝聚戏曲人气任重而道远》《图书漂流,不要让无谓停留淹没爱心》《私人博物馆,“酒香”还需多吆喝》,这些文艺评论文章都能一语中的。有时,评论的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善意与期望的回响,值得反复回味。

正如陈思和先生在《目击与守望》中所说:“评论家与作家一样,他对文学的参与即是一种选择,以主体的有限投入来丰富文学的世界。”真正的文学批评,源于批评者个人真诚的信念,源自文化良知和发自内心的对历史对文化对民族对人类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评论家应该始终站在文学思潮的高处,对广大读者施以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阅读感受力。邵天骏的文学评论文章做到了这一点。

(《邵天骏文艺评论选》邵天骏/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