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哪吒与国漫40年

来源:北京晚报 | 冬惊  2019年08月15日08:39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

《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

动画片《我为歌狂》

哪吒的形象变化与票房神话

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于7月26日上映,三周以来票房已经突破35亿,排名中国影史票房前五,超过2015年上映的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中国影史上的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一部动画电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你去电影院看一场3D IMAX的《魔童降世》,八成会为国产动漫的新水准而震惊。 特效方面,《魔童降世》可谓不惜血本,一共用了20多家公司来制作,其中哪吒与太乙真人在《山河社稷图》中遨游的动态场景五光十色、玲珑剔透、变化无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3D技术的支持下令人身临其境,足以让人对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水平刮目相看。

哪吒的传说曾不止一次被搬上银幕,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早已成为中国观众心中的经典。《哪吒闹海》取材于《封神演义》,故事也较忠于原著:哪吒为灵珠转世,为救陈塘关的女童而大闹东海,打伤巡海夜叉,打死龙王之子敖丙并抽筋扒皮,因此遭到龙王的报复。影片画风深受中国传统美术手法的影响,李靖的人物形象类似《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达官贵人,而哪吒则像是年画上的童子,又多了几分中性的清秀。

40年过去,《魔童降世》则对传统的哪吒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改动,除了哪吒还是陈塘关李靖的儿子,由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所生并拜太乙真人为师以外,别的设定几乎都改了。龙族变成了不得不被囚禁于海底的妖族,而敖丙成了灵珠转世,由《哪吒闹海》中没出场多久就被扒皮抽筋的反面角色变成了一个独孤而善良的美少年,颇像日本动漫中的悲情美形男二号;倒是哪吒由《封神演义》中的帅小伙儿变成了一个魔丸转世的黑眼圈“熊孩子”。除此之外,《哪吒闹海》中仙风道骨的太乙真人变成了《魔童降世》中肥胖、嗜酒的搞笑角色,懦弱的李靖则变成了一个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伟大父亲。

相比《哪吒闹海》,《魔童降世》确实在画风和叙事上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魔童降世》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侧重表现亲情和友情,多了几分幽默搞笑和少年热血。太乙真人的设定让人想起诸多迪士尼动画中的搞笑担当,比如《花木兰》中的木须龙,《狮子王》中的彭彭和丁满。搞笑角色似乎是迪士尼动画的标配,现在也逐渐成为国产动漫中的标配。哪吒母亲殷夫人那纽扣一般的大眼睛亦像极了美国动画片中的女性角色。

人物形象的改变为《魔童降世》引来了不少争议。有观众评论说“剔骨还肉”是哪吒的最感人之处,闹海又体现了他反权威的精神核心,而“逆天改命”则落了俗套。其实,“逆天改命”是这几年来玄幻文学和国产动漫的一大主题,《魔童降世》将哪吒大闹东海、上天入地的反叛改为一个“恶童”在众人的误解中寻找自我、改变个体命运,最终与父母和解的故事,使其变成了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温馨戏码。因此有人说这是一部反映了普世价值的“现代化电影”。

在笔者看来,以《哪吒闹海》的精神内核为标准来要求《魔童降世》似乎有失公允。因为40年来,中国动漫发展的客观情况已经使“改编是否应该完全忠于原著”这一标准日益弱化。

从儿童节目到全年龄IP

在不少老一辈心目中,动漫始终是小孩看的东西。2000年以前的国产动画受众确实以儿童为主,八九十年代的《黑猫警长》《海尔兄弟》《蓝皮鼠和大脸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作品也是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随着日本动漫自80年代被引进中国,国产动画的思路也随之打开,第一次有了“动漫”这个概念。除了《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这类以儿童为主角的日本动漫,《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足球小子》《棒球英豪》《忍者小英雄》《中华小当家》等日本动漫的引进让动画的主要观众从儿童拓展到青少年,甚至一部分青少年儿童的家长也会被这些精彩的故事吸引。

在题材的广度上,国产漫画首先受到启发,《卡通王》《少年漫画》《北京卡通》等杂志挖掘和扶持了大批优秀的漫画作者,推出了大量青春、校园、古装、玄幻、科幻题材的作品,其中还有些(如《我为歌狂》)改编成了动画。长大了的动漫迷也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使动漫从一种亚文化拓展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有众多铁杆粉丝的“二次元世界”。

随着网络的普及,国产动漫的发行渠道愈发广泛。从传统的院线、电视、杂志到网络平台(如AcFun、哔哩哔哩)和动漫APP(如腾讯动漫、微博动漫、快看漫画、漫漫漫画等),国产动漫不断脱胎换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制作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出现了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动漫作品。

有不少动漫是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例如《全职高手》《斗破苍穹》和《魔道祖师》。玄幻题材动画《魔道祖师》从2018年夏天开始在腾讯视频热播,这部作品先在晋江文学城进行了小说连载,随后被改编为动画、漫画、广播剧,还推出了动漫人物系列的冰激凌,2019年又被改编成电视剧《陈情令》,逐渐被打造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大IP。

在笔者的中小学时代,日本动漫经常被人们视为“教坏小孩”,那时国产动漫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上播放的国产动画一度以寓教于乐的儿童节目为主,动漫展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参展作品、售卖商品和cosplay(角色扮演)也是以日本动漫为主。而今全国各地的漫展越来越多,国产动漫和衍生品愈发丰富,许多coser(cosplay演员)和动画、广播剧的配音演员都颇受追捧。

中国动漫正随着网文一起出海,打入欧美、日韩和东南亚市场。继连载英文版网文的起点国际(Webnovel)之后,阅文集团又推出了腾讯动漫APP的海外版Webcomic,把中文版上连载的漫画翻译成英文、韩文等推广到海外。

笔者近年来去过两次泰国,在曼谷商业区的书店经常看到引进版的中国言情小说和《全职高手》等漫画作品。而在曼谷市中心的大型连锁书店Kinokuniya中,引进自中国的动漫和轻小说几乎与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三分天下。二次元的世界正在像当年的金庸、琼瑶一样影响着更多的当代年轻人。

国产动漫题材有待拓宽

院线电影方面,近年来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缘起》等动画作品在不断冲击着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认知。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产动画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中外合作也在不断加深。十多年前中国团队参与了《功夫熊猫》的制作,在给美国动画融入中国特色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好莱坞的模式。《大圣归来》可以说是近来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动画电影,《人民日报》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10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该片的制作耗时8年,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融入在中国传统神话之中,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标杆。其中开阔的动画场景、诗意的山水田园和江湖意象都颇具中国元素。可以说,神话传说、玄幻魔法、山水风景这些元素一直是中国动漫的特色。

在《哪吒闹海》的年代,中国动画电影长片并不多,大部分以短篇小故事为主,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都是脱胎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故事。从1999年的《宝莲灯》开始,中国才有了好莱坞式的动画大片。《哪吒闹海》《九色鹿》《宝莲灯》《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在豆瓣的评分分别为9.0分、8.8分、8.0分、8.3分和7.9分。原创题材的《大鱼海棠》和《大护法》评分分别为6.8分和7.9分。《大鱼海棠》被诟病的一大原因是缺乏逻辑的剧情,而《大护法》因为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虽然完成度不如《大圣归来》,亦是国产动画的一大突破。

尽管中国动漫、动画电影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内容与技术层面,现今的国产动漫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首先是缺少优秀的原创剧本,题材较为局限,近年来票房最高、影响最大、好评最多的动画电影都是由神话传说改编,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2018年的青春题材动画《昨日青空》《肆式青春》)则反响平平。反观日本动漫,其题材非常丰富,单单是体育、竞技题材就有无数作品,从十多年前的《棋魂》《网球王子》到近年来的《舞动青春》《强风吹拂》,作者对他们描绘的领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当下相当一部分国产动漫是由网络小说改编,导致题材上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和套路化,不少穿越、重生、打怪练级、霸道总裁、痴情王爷、特工王妃和宫斗题材看起来都似曾相识,铁杆观众读者之间也经常因为谁抄谁而争论不休。另外,越来越多的TV版动画采用了3D技术,虽然制作愈发成熟,场面愈发华丽,但还是存在着人物肢体动作僵硬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中国动漫在这40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画风和制作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始终需要更多足以和日漫、美漫比肩的经典作品和原创题材,需要在思想性上进一步深挖。

小说《封神演义》原著叙事宏大,故事精彩,亦有许多深入人心的神话形象,如何改编得好是一门学问。2019年的电视剧版《封神演义》因为剧情和人设过于离谱而恶评如潮。《魔童降世》也对原著做了不小的改动,但改编后的故事依然有完整的主线和灵魂,因此不会给观众以“雷人”之感。看完片尾彩蛋,笔者已经在期待着下一部《姜子牙》了。同样,中国的“封神宇宙”也让人期待。

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作技术的进步都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兼具思想性、逻辑性的好故事似乎才是赢得观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