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理由长篇散文《荷马之旅》:认识你自己,认识我们的世界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张陵  2019年08月12日11:42

作家理由的长篇散文《荷马之旅:读书与远行》是一部特别抓人的作品,拿到手,读下去就一定放不开。中国当代作家中,读“荷马史诗” ,读古希腊神话的并不少,但像理由那样狂热挚爱深读的并不多。借助一些机缘,他喜欢上了希腊,喜欢上了爱琴海,迷上了荷马,从此一发不可收。不仅如痴如醉地读《伊利亚特》 《奥德赛》 ,还尽其所能,把能找到的关于古希腊的书都找来读,内容涉足历史、哲学、文学、数学、语言学、建筑、地理、考古、天文、宗教、军事、体育、航海、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超常扎实的案头准备以后,作家才开始真正的“荷马之旅” 。因此,这部作品能够以虔诚的心态,优雅的语言,睿智的叙述,表达了一个中国作家对一部伟大史诗和伟大诗人的深切致敬,并且使一个中国作家的思想光芒像古老克里特岛上的黄金一样,在字里行间不停地闪耀。

《荷马之旅》可以当作一部游记来读。不过,当我们知道,作者第一站是特洛伊之后,就立刻明白,这部游记将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当今,所有以旅游公司线路规划为基础的游记作品,都只能提供流行时尚和平庸的思想。而《荷马之旅》是为了走访一部伟大史诗的发生地,寻找伟大诗人荷马的足迹而来,自然不同凡响。作为《伊利亚特》中所描述所歌唱的战场,特洛伊直到19世纪才被一个叫谢里曼的考古学家所挖掘,展现了它可感觉可触摸的历史面目。几千年来,人们对“特洛伊战争”有着许许多多的说法和想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不得不以迈锡尼阿伽门农家族那著名的狮子门来代替特洛伊的城门。不过,作家理由很快就发现,按挖掘出来的特洛伊城的规模格局,很难放入那匹装有一百名希腊勇士的“特洛伊木马” 。由此,他得知,到了公元前八世纪荷马时期,真实的特洛伊已经演化成神话中的特洛伊。是史诗的艺术力量改变了特洛伊,也在文化上为我们当代人保留了这座伟大的战争之城。看到当今的特洛伊遗址,感慨万千的同时,加深了对“荷马史诗”的理解。

理由接下来要去的地方都与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有关,如神话中众神居住的奥林匹亚山,有东西方交汇点之称的德尔斐,希腊文明最重要的诞生地克里特岛,发现英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代表迈锡尼时代的阿伽门农家族城堡,还有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乡伊萨卡等。希腊遍地遗址,遍地神话,遍地史诗。作家一边行走于古希腊宫殿城堡战场遗址之间,一边解读着《伊利亚特》 《奥德赛》 ,探寻着神话史诗的起源,品味着神与英雄的故事和那神奇的传说细节,感悟着人类的命运。就在作家的行走和阅读中,人类远古历史的密码,通过史诗和遗址被作家激活了,传递出诱人的信息,拼出了动人的图景。这条作家个人定制的旅行线路,引导着作家走进“荷马史诗” ,走进人类远古深处的入口,看到头顶上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文化星空。

赏析《伊利亚特》 《奥德赛》是这部大散文非常精致出彩的部分。亲临其境,设身处地,信马由缰,自由自在,走到哪里,看到哪里,读到哪里。不光读出史诗的历史价值,更是读出史诗的文学魅力。作家非常看重《伊利亚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场由希腊美女海伦引发的长达十年的战争波澜壮阔,完全可以全方位展开。但荷马却从最后一年的“阿基琉斯的愤怒”写起,讲述着十年战争的故事,铺开了史诗的结构,展现了史诗的风貌,奠定了史诗的品质。作者认为,这样讲故事,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非常有利于对众神形象和英雄形象的塑造。在这样的典型环境里,众神的站队和兴风作浪被表现得突出醒目,而英雄们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得奇妙丰富,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同时,作家还欣赏史诗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环境氛围的营造、人物细节的刻画。我们不能不惊叹称奇,三千年前,一个双目失明的游吟歌者,就掌握了如此丰富的艺术手法,就有如此高超的表现力。这些艺术手法,迄今仍然不断被文学创作所运用,一点也不过时。

思考“人性”是《荷马之旅》中的华彩乐章。作品显然试图通过史诗读懂那个众神狂欢的神话时代,读懂那个展现着人的力量的英雄时代,读懂那个充满人的天性的“人性裸露”的时代。作为一个作家,理由本能地会更加关注“人性” 。作家在前言里,就提出了“裸露的人性”这个思考重点。在作品里,反复触及到这个命题。在众神的形象里,读出了人的品性和人性的心灵。在英雄的形象如阿基琉斯、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人身上,读出了人抗争命运的力量。作家发挥了他大阅读量的优势,信手就能引证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学者的著述,以此告诉我们,这个被历史尘封了好几千年的时代,启蒙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成为当代西方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其本质就是“裸露的人性” 。某种意义上说,“荷马之旅” ,也是人性探索之旅。

关于这个神话史诗时代的研究,西方人的著述汗牛充栋,观点林立。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马克思的论述和观点。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与史诗是人类童年的文化产物。希腊神话史诗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显示出了永久的魅力,至今仍然是“高不可及的范本” 。这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层面上去把握神话史诗本质的观点,看上去不那么学术,却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启蒙价值。

看得出,这种观点影响到了作家关于“裸露的人性”的思考。作家理出了“人性善”“人性恶”“人性善恶”以及“人性白板”等几条思想的线索,加以评述。荷马以后的哲人们更乐意用善恶的道德伦理关系来评判人的本性和本质。文艺复兴运动以降,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更强化了这种道德关系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是在“荷马史诗”时代,也就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并没有宗教般的约定和束缚。如果那个时代有宗教的话,那么宗教与人性也是一致的。人神是和谐的。所以人性是“裸露”的,真实的,天然的。这样看来,如果把“白板论”向社会发展史方向延伸,也许能更接近“荷马史诗”时代的人性的本色与本质。“人性”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当代中国文学。怎样正确认识人性,怎样描写人性,一直是文学的永久话题。从“人类童年”的人的天性中,也许能得到不少启示。

其实,作品讨论了那么多的“人性”问题,就是想引导我们回到德尔斐神庙那句铭文:“认识你自己” 。认识人性,就是认识自己。这句朴实的话语,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人深深受益,也让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深深受益,更是让近现代西方思想家们深深受益。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出自“世界的中心” 。因此,不仅留给西方人,也留给东方人,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这句话看似不变,其实内涵却不断丰富深化。今天,人们悟出了这句话的深意: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我们的世界。也可以反过来说,认识共同的世界,才能认识你自己。

《荷马之旅》的主题显然朝着这个方向凝聚,思想文化价值不可低估。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新的民族复兴,正在重新认识世界。中国作家的思想触及到了世界的大话题,也表明中国作家有对世界言说的热情和冲动。作家理由说,希腊是全世界人的希腊,藏有人类文化成长的密码。这里特别宜于冥想。冥想之余,作家常常忍不住要把目光从远古收回,转向当今的世界,把话题从人类纯真的童年,转回纷繁复杂、纷争困扰的当今世界,思考着怎样去面对当代人类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怎样守望共同的文明,寻求共同的理想。于是,冥想也随之转化为中国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