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书人的梦:藏书第一与重编四库

来源:文汇报 | 黎文  2019年08月09日07:21

刘秉璋与他的《澹园琐录》

“祖父他只是银行高级职员,不像我外祖父的祖父周扶九那样自己就是大盐商,拥有大量现金,所以祖父要搞收藏还是不容易,就算吃饭过活,对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来说,也绝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轻松。”刘耋龄如此回忆祖父刘体智和他的收藏。

刘体智的父亲刘秉璋,安徽庐江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虽是文臣,但系淮军一员大将,于平定浙西有大功。不过,他更被人铭记的是1885年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大捷。时任浙江巡抚的刘秉璋在胜利后命人绘制《甲申浙东海防图》,共12幅,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刘秉璋在军旅之中不废收藏。不过,他的远碧楼藏书不讲版本,曾被淮军晚辈张华奎(合肥四姐妹的爷爷)“童言无忌”讥笑。刘体信(声木)《苌楚斋四笔》中有记载:言及淮军剿平粤捻匪旧事,先文庄公喟然曰:“我在淮军中,爵禄皆不如人,独家有藏书数万卷,自信他人无有,可称第一。”靖达长子蔼卿阁学华奎隅坐,亦先文庄公从甥也,因询曰:“丈之藏书,宋椠元钞者,共有若干种,可得而闻乎?”先文庄公闻之愕然,曰:“藏书须有此乎?”阁学曰然。先文庄公曰:“皆通行本耳。”阁学曰:“然则淮军藏书家,尚须让小侄第一也。”先文庄公尚未及言,靖达闻之失色,急谓先文庄公云:“莫听伊胡说,伊有何书,堪称第一。我看淮军藏书家,终须推公为第一也。”先文庄公亦笑谓:“公家第一,我家第二,亦甚愿也。”云云。先文庄公晚年谕声木者如此。镇海一役后,刘秉璋声名鹊起,提任四川总督,但后来因教案遭革职。李鸿章念及刘秉璋日后生计,招刘家子弟来天津入李氏家塾。刘家下一辈也都爱收藏著述。长子刘体乾在袁世凯当政时官至四川省省长(宣慰使),他搜集到了著名的蜀石经拓本。以东汉刻成熹平石经为源头,此后六次由官方组织的儒家经典大规模刻石活动中,属十国后蜀广政年始刻的《广政石经》字数最多、刊时最长、规模最大。1926年,刘体乾将据信为宋拓本的残卷影印出版。

二子刘体仁原是在京城为官的举人,与长兄任洪宪职官的态度不同,自号辟园居士,寓“避袁”之意。

三子刘体信有著作多种,他关于《楚辞》的藏书,被郭沫若称为海内第一。他自称“典衣缩食,亦购得国朝人撰述柒千陆百玖拾馀种,共约拾万零参千伍百贰拾卷有奇,编为《苌楚斋书目》廿二卷。晦弟所藏,明以前人为多,声木所藏,大半皆国朝人,可以互相补苴,或仍不失为淮军中第二流焉”。

晦弟即四子刘体智,声名最著,曾出任民间商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在显赫的甲骨与青铜器收藏之外,他还有汇编第八部《四库全书》之梦——将四库存目之书收齐,并将那些被篡改过的部分再恢复原貌。因此,他的小校经阁内很长时间都聘有钞书、校书之人。这座上海新闸路上的八角楼,其营造即为这一桩大事业服务:二层小楼根据五百余箱书的体积设计,地基很厚,平日上锁,以防火。刘体智与家人起居在旁一栋四层楼内,刘耋龄回忆:“我家有三间书房,一间大书房靠近底楼东客厅,另外二间在两楼,一间在他的卧室旁,其中装有像一座桥似的书架连接卧室,很高级的。”

但此役终究未成。1951年,刘体智迁出新闸路,小校经阁所藏巨量图书、碑帖、地图捐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见《文汇报》1951年5月9日第四版),后拨上海图书馆。

刘体智整理刘秉璋著作《澹园琐录》《静轩笔记》,还托名兄长写了《异辞录》,被容庚当作他人著作。这引起后人笔墨官司。刘体智孙刘笃龄点校、考证《异辞录》,认为是“作者记事,咸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掊击”,而仲兄体仁因与刘体智“志同道合,且已隐居,无所害于银行业务,遂以此书托名焉”。开枝散叶的刘家后人持续整理先人著作。刘体智孙刘永龄与上图重印《善斋吉金录》,刘耋龄是刘体智孙辈中唯一致力于收藏的人,所藏品种众多,尤能尽力搜罗先人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