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最后时刻不要把圆圈闭合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满堂  2019年08月08日08:43

我们那些写作的营养,是来自一般性的阅读,还是来自有悟性的阅读?有经验的读书人说,两种阅读的差别很大,就像食物中的营养,有的胃肠不吸收,有的胃肠吸收了,其结果完全不同。

没有悟性的读书,约等于没有读书,因为不知道吸收。

走上写作这条路之前,我们读过的东西太多了,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篇章,可是从中学到了什么呢,或许是微乎其微。有时间我会谈读书的悟性,现在只说写作的事。

有位相当不错的女作家,给她的学生上创意写作课,要求学生们不把写作草稿交上去,而是坐在一起大声朗读。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听一遍故事,在脑子里记住所有的一切,然后再去讨论。这让他们印象很深。开始印象更深的,是老师的一句话:

“每一个好故事至少是两个故事。”

许多名言不能解释,一解释就变味。这句话也是名言,她不肯解释,要学生自己领会。可是,要弄清这句名言,也很不容易呢。

她也不会告诉学生,写一个场景或人物需要展开,然后说出展开的步骤一二三。她只是说故事应该像一个圆圈,但是在最后时刻,不是把圆圈闭合,而是应该转向另一边,再展开。

女作家有一篇很简短的故事《想要的东西》,表面上是她去了图书馆,终于在18年以后归还了所借的书。这就是她写到的场景和事件。但是,她碰巧遇见了她的前夫。他们谈了一会儿,他显得很痛苦,批评她什么都不想要。她的前夫想要很多东西,尤其是一艘帆船,现在得到了。但是她呢,却从来不想要什么。

她不想要什么吗?现在她心里很乱,想到了许多想要的东西。例如,她曾跟孩子许诺过“在他们长大之前结束战争”,并且她“想嫁给一个人直到永远”。于是她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加以描述,读者也就理解了她的视野、她怎么看待自己、别人以及这个世界。读者也会感到发生了变化,她与前夫的对话影响了她。

如果她的学生读到这个作品,也许就会心一笑,领会了“每一个好故事至少是两个故事”的意思,还学会了一件事,前一个故事已经是结局,却也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接下来,作家又可以展开自己的写作了。

用一个很好理解的比喻来说,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便说一句,在《游山西村》这首诗里,陆游开篇写了他去农家有酒有肉招待,已经酒足饭饱,离开那里像是一个故事的结局,可那正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有箫鼓怡人,有古风暖人,他又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在宋代生活的陆游,没有说他的写作经验是什么,我们也很难猜测他怎样写的,现在看来,也是在一个好故事中包含了两个故事。

再说一个很好理解的比喻,这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中的前一半,杜牧写了发生故事时的感受。他在人们团聚和出游的那天,一个人漂泊雨中,湿了衣裳,丢了灵魂。后面的部分向另一个方向展开,有个牧童告诉他一个开满杏花的所在,歇脚避雨,饮酒解寒,把心中愁绪切换为快乐和逍遥。

杜牧也是在最后时刻没有把圆圈闭合,转向另一边再展开新的故事。

可见古今中外有些好的写作经验,相近,相连,相似,相通。这就看我们的悟性了,在无人指点时能不能发现,在个人写作里能不能利用。

她的一名学生叫大卫·万恩,后来也开了创意写作课程。

万恩设计了一个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一下。

这练习很简单:描述一个戏剧性场景或事件。

所谓戏剧性,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景中,展现主人公与其他人物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它对戏剧至关重要,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也一样重要。

在这个练习需要的戏剧性场景或事件中,主要人物要有个对手,这个对手并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很亲密的人,只不过想要的是其他的一些东西,一些对立的东西。

万恩提示说:

第一点,你写的可能是一些小事,或者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事情, 你也可以选择让你出乎意料的事,或者是让你放松警惕的事。但是要让戏剧性的冲突从中浮现出来。

第二点,你可能需要反过来考虑:想起来一个重要的、令人心烦的冲突(和你亲近的人、你爱的人或者曾经爱过的人的冲突),然后试图找一件别的小事,你可以通过这件小事间接讲述你的主要冲突。很可能你会被这件小事缠住,因此注意不到冲突即将发生。

第三点,你一旦描述了这个情景,并最终描述了冲突,就先暂时放下。让你的人物(是你,但是记住那实际上只是你的一个翻版)稍微仔细考虑一下,怎样解决面前的冲突:要么通过直接的声明,要么通过对背景的观察,要么转到回忆,或是对其他人物的观察。

第四点,解决冲突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你需要写出的是事实,是经过冲突才显现出来的一个真实的你。理想的情况是,你的冲突场景能带你辨认出这些。

万恩说:要记住,你可能会花很多年写回忆录,并且会有很多的版本,但是每一部作品都不能浪费。最后,你的作品流露出一种真实和天赋,这是你所有的努力甚至失败为你赢得的。

我们再仔细看看上面的练习,能不能看出它的设计者是相当优秀的作家?

大卫·万恩2007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作品《记忆冰封的岛屿》。这部书写完12年才能出版,不是它不优秀,而是没人认识到它的优秀,出版了才让人大吃一惊,给了它十多项欧美澳地区的文学奖。

他的童年在打猎与捕鱼中度过。到了13岁,父亲自杀了:婚姻失败的父亲,邀请万恩离开母亲与他共同生活一年,万恩没有答应,两周后父亲举枪自尽。后来到了大学,他开始写这部小说。小说里13岁少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随父亲去一座荒岛生存。他的小说,让虚构和非虚构成为一体,并且震撼人心,开创了如何把真实的故事转换成小说的新方向。

我欣赏万恩。他通过写作去理解事物,用写作面对黑暗的过去,用写作与自己的生活和解,

万恩还有一部回忆录《向下一英里》,讲述了他在土耳其造一艘船的故事。那时他在度蜜月,船在海上突然到来的暴风雨中沉没了。但这仅仅是表面的故事,表面上的探险。实际上,这本书讲的是他如何克服父亲自杀留下的阴影,包括一种深深的恐惧:将来某日,他会以同样的方式结東生命。

万恩用他的写作告诉我们,只陈述一件事的发生或一个事实的存在是不够的。并且,最终的故事应该比最初看起来要丰富。

作家讲述一个故事时,也在为讲述另一个故事做铺垫。这对作者读者来说,都是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