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者+编者:谈李治邦的中篇《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

来源:《小说选刊》 |   2019年08月06日00:59

储存情感

李治邦

写这篇《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写了三个月,其实起初写作的想法来源于真实生活。我一个朋友的妻子被汽车撞死,司机逃逸,破了几个月案没有找到。我这个朋友就总去交警部门询问,后来找到了。交警部门对他说,不是逃逸司机都能找到的,有时候赶上没有摄像头,也没有目击者,就可能找不到了。我曾经问过朋友,你这么固执地找这个逃逸司机为什么呢?朋友说了一句话,让我老婆心安。写完了,我不满意。我觉得找到一个好的故事未必就找到了一个好的小说内涵,我就搁置下来。我工作的部门要补发房补,我曾经是这个部门的领导,于是就有人总问询我谁谁的下落。有的找到了就得到了房补,有的找不到就只能继续找。说起来,每一个人的房补都是十几万,也算是一笔大钱了。有一个叫高光地的老部下去世多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妻子,那十几万就得搁着。我忽然间就回想着与他工作的那段日子。我初次见到他,他像一个大哥,亲切而幽默。他学识广博,而且诲人不倦。我总能在他那儿得到需要的东西,于是我就一直在掏他的宝藏,可他的宝藏永远也掏不完,越积攒越丰富。高光地总是有激情,你和他说话他总是微笑,即便是他最困难或者最不高兴的时候依然能面带这种表情。退休后,他患了肺癌,一经发现就到了晚期。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能坦然地给我讲病情,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病情到了哪一步,但从来都是微笑着告诉你。听他爱人讲,他经常会疼痛,疼得他大汗淋漓。我曾经几次看望他,他都是问单位怎么样了,谁谁怎么样了,你这个领导能不能担当起来等等。他很少说自己怎么样了,我觉得他不是装的,是从内心做到了淡定,对自己的生命安危。我真的做不到他这点,我没有他豁达。后来,他终于抵挡不住病魔去世,我是晚上在家接到他爱人电话的,她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泣不成声。我很懊丧,因为原定要去看望他,隐约中总觉得他会突然离开我们,想最后跟他见一面。因为有个急事不能去了,就打电话给他爱人,说晚两天一定去。但就在这个“晚”字中,他等不及我们先走了。我接到他爱人电话后很久没有入睡,想的都是他的笑容,都是他和我在一起的一幕幕。就在寻找他妻子下落,又找不到的时候,我在梦里忽然看见了高光地,他对我没有说话,只是投来期待的目光。我醒来,发现有一滴泪水凝固在眼眶里。高光地有一个弱智的儿子叫大号,这是高光地一直不放心的,他生前曾经多次跟我说,我走了不怕,大号怎么办,他妈妈身体又不好。我知道我的泪水是高光地给我流的,因为自从他走后我就没有再联系他的家人,也不知道大号怎么样。后来,单位补发房补,我曾经给他爱人打电话,没想到是空号。给他天津的家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外人,说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人。这个房补还是发不了,因为不知道他家属的所有线索。

就在这时,我突然找到了《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的故事内核,那就是一个感情的寻找。不单单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给自己和别人一个感情储存。感情是需要储存的,为别人也为你自己。人需要储存感情,以让人纯净起来,圣洁起来。找人的过程,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也是在体味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所以我在小说里不仅是写了找那个撞死他妻子的逃逸司机,更是在写一种感情包围中的慰藉。

责编说

寻找与回归

贾 飞

前不久,《小说选刊》的编辑老师告知,由我责编的李治邦小说《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被杂志选载,心中有喜悦,但并没有太多的意外。毕竟,一部优秀的小说,正如一块泥沙中的金子,总是会闪耀它自己的光芒。而恰巧,这篇小说的光芒,被优秀的伯乐给发现了,可喜可贺。

准确地说,读这篇小说,我对作者李治邦处理故事细节的能力感到惊叹。他就像一位临床医学专业的主治医生,用自己小巧的手术刀,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在生活中划开了一道口子,轻轻剥开故事的内核,然后将其中的筋脉,展示出来。而作为读者,在这场手术中,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并迅速地找出了其中的病因。

如果说,将这篇小说当作是一段心灵旅程的话,那么,作者李治邦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座灯塔,给了整个故事一个明确的指引。因为整部小说借用了当前真实的事件,然后经过深加工而成。换一句话说,这篇小说,先是有了整个框架,而这个框架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但是,有了框架,并不一定就是一件艺术品。于是,李治邦用了他的手术刀以及其他工具,进行了大量的填充和装饰,最后将一部完美的艺术品展示给了我们。其中,整个故事所展示给我们的精神内核,有一点类似于前几年相当红火的电影《硬汉》。电影的主角和李治邦小说的主角,身份相同,都是退伍军人。性格相近,都对邪恶势力充满了极端的仇恨,强烈的正义感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信仰。这样的角色,在经历侵犯时,首先会想到抗争,甚至消灭他们。于是,硬汉老三选择与匪徒殊死搏斗,毫不妥协。《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的主人公,与火车上的匪徒,与撞死他妻子的肇事者,斗智斗勇。除了抗争之外,这篇小说,还多了寻找与回归的精神内核。首先,小说主人公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连监控设备都无法触及的匪徒,寻找一个几乎无从寻找的交通肇事者。其次,还有回归。由于大多数人选择放弃,甚至旁观,但小说主人公依旧坚持,最终唤醒身处底层的姑娘和其母亲的回归。在小说结尾处,姑娘的母亲帮助主人公抓住歹徒的那一刻,小说的精神主题得到了质的升华。小说,也不仅仅表现了一种寻找,而是有了更深的内核,那就是抗争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