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玫瑰人生》芬芳氤氲北京 音乐传记演绎法国香颂女王的舞台传奇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陈 璐   2019年08月05日08:39

《玫瑰人生》首演剧照

一只饱经风霜的“小麻雀”,历经坎坷、破茧成蝶,最终成长为闻名世界的法国歌后,用一生践行“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的信仰……7月31日,由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引进的法国原版舞台音乐传记《玫瑰人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以一首首经典曲目再现法国香颂女王伊迪丝·琵雅芙如梦如幻、悲欣交织的一生。

《玫瑰人生》共分两幕,第一幕主要讲述琵雅芙成名前的生活,舞台上,巴黎的小酒馆、昏黄路灯下的长椅等布景,勾勒出浓郁的法式风情,现场演、唱、奏结合,以多首琵雅芙的歌曲串起一场精彩的“独角戏”;第二幕则成为大型香颂演出专场,红酒微醺、灯影摇曳,观众仿佛置身卡内基音乐厅内,欣赏着琵雅芙的著名表演。演出采取双女主设置,通过法国歌手安妮·卡雷尔、娜塔莉·勒米特以及现场乐队的倾情演绎,配合投影播放琵雅芙未曾公布的珍贵影像和法国当时的老照片,在展现琵雅芙一生中重要场景的同时,也拼凑出一幅蕴含爱情、生活、战争、离别等时代元素的巴黎浮世绘。

动人心弦的歌声、活泼优雅的表演、诙谐浪漫的互动,深深感染了观众,现场掌声不断,尤其当《玫瑰人生》《不,我无怨无悔》等熟悉的旋律响起,不少歌迷也跟着哼唱起来。直至大幕落下,很多观众仍难掩激动之情:“蓝丝绒一般的声音、酣畅淋漓的情感,歌手的表现太棒了!”“大部分曲子我都很熟悉也很喜欢,近距离聆听那种温柔的法式唱腔让人沉醉。”“演出没有刻意追求音乐剧逻辑,更像是一场演唱会,让你在香颂的魅力中走进浪漫的法兰西。”

“香颂”是法语通俗歌曲的统称,曲风婉转柔和、慵懒浪漫。法国香颂从上世纪初开始流行,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至今。作为法国国宝级歌手,琵雅芙的歌曲已成为经典香颂的代名词。琵雅芙一生星光璀璨,却也命运多舛,她把浓烈的情感寄托在歌声里,用美妙的嗓音热烈而真诚地歌唱爱与生命,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1946年,琵雅芙首次演唱由她填词的《玫瑰人生》,这首歌被誉为“法国最伟大的二十首香颂”之一,其影响力波及全球,曾被翻唱60多次;2007年,琵雅芙的传记电影《玫瑰人生》上映,获得众多国际大奖,掀起一波缅怀琵雅芙的风潮,也让这位艺术家及其歌曲为更多中国民众所知晓。音乐传记《玫瑰人生》的推出,正是受到同名电影的启发。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已在法国、英国、美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巡演超过300场,观众人数突破100万,创造了有口皆碑的佳绩。

音乐传记《玫瑰人生》的制作人兼导演吉尔·玛萨拉介绍,为了这部作品,他走访了很多琵雅芙的亲友,更深入地了解她的人生。“她不仅在法国有名,在世界也具有极大影响力,我觉得我有责任让她的光彩持续绽放,用音乐呈现她的丰满性格。”吉尔·玛萨拉说。

安妮·卡雷尔因为声音和演唱风格与琵雅芙高度相似,被誉为“琵雅芙音乐继承人”。她说,扮演这个角色让自己深受触动。“琵雅芙有一颗强大的心,她的心一直在战斗、在捍卫爱。她只活在今天、感受今天,用力去生活。”安妮·卡雷尔感慨,“对我来说,琵雅芙由两个人组成,一个是在很小时候就被抛弃的小女孩伊迪丝,一个是用一生去治愈伊迪丝伤疤的职业歌手琵雅芙……唱琵雅芙的歌曲需要一切归零,全身心地投入。”另一位主演娜塔莉·勒米特也表示,她从琵雅芙那里学到更多用音乐传达情感、触及灵魂的方式,在演唱琵雅芙歌曲时会与之形成共振,希望中国的观众也能用心感受这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首演结束后,观众在出场时都获赠一支红色玫瑰。伴着玫瑰若隐若现的芬芳,回味萦绕心头的动人歌声,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法兰西香颂女王《玫瑰人生》所带来的美好夜晚留在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