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域诗歌: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顾华详  2019年08月02日13: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多民族多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学史上有大量诗歌为证。西域诗歌作为中华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新疆各民族的命运自古以来就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事实,这种不可分割的交融与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新疆古典诗歌从源头上就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

白皮书指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早在汉武帝时期,西域边塞诗就已经出现了。随着内地先进生产技术的源源不断传入,汉代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西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喇和卓古墓区发掘的《论语郑氏注》《孝经》《典言》《急就章》《千字文》等残卷都充分表明,西域自古以来就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保持着紧密联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交流交融,奠定了西域边塞诗歌创作的坚实基础。

唐朝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往来更加密切,西域边塞诗反映了新疆与中原地区在诗歌、音乐、舞蹈等方面交流交融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曾两次出塞,多年艰苦的戍边生活,培养了他对祖国、对边疆和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在《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中写道:“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既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西域边疆各族人民与唐军鱼水情深的和谐气氛,又深刻揭示了当时西域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是“古已有之”的历史传统与事实。

扎根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古典诗歌涌现出了以《福乐智慧》为代表的杰出作品。《福乐智慧》是11世纪喀喇汗王朝的思想家、大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写给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一部著名的劝诫性古典叙事哲理长诗。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福乐智慧》中的许多诗句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传统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和知识系统。如,“人对你有义,你应对人有情,人对你有情,你应对人有义。以德报德是人之常情,有情有义,流芳百世”“ 良法使国运昌盛,人民兴旺,暴政使国祚衰微,天下不宁”“ 切莫因尊贵而忘乎所以,尊贵者有数不尽的头疼之事。何处有欢乐,最终必降临灾祸,何处有幸福,便伴随着千般痛苦”。《福乐智慧》对后来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维吾尔族古典诗人艾哈买提·尤格纳克的《真理的入门》等诗作中,也都渗透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西域民间口头传诵的英雄史诗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认同

白皮书指出:“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著。15世纪前后,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历史不容篡改,有诗为证,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之中,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素有“万山之州”美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包括柯尔克孜族在内的多民族聚居区。著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就诞生于此。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英雄,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柯尔克孜族以他们是玛纳斯的子孙而倍感自豪,这种渗透到民族精神之中的文化,对一个民族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和约束力。也正是有着这种精神,长期以来,在万山之中,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柯尔克孜族和与之相邻、也深受《玛纳斯》文化熏陶的塔吉克族,人人都为国义务守边,并且自觉将这一行为视为神圣的职责。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义务守边员布茹玛汗,从新婚的第二天早晨起,就随丈夫托依其别克巡边来到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玛山口。她义务守边50余年,把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了心上。布茹玛汗说:“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放的东西一样。”布茹玛汗义务守边的事迹,是一部现实版的《玛纳斯》续集,它虽然不是史诗,但更能清晰传神地解读这部流传千年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

新疆现当代诗歌创作为中华文化宝库再添新彩

现代诗人闻捷(1923年—1971年)长期深入天山南北采访。新疆各条战线的新气象、新面貌,各族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连同他们的勤奋劳动和自由爱情,都深深打动了诗人。当诗人问一位年轻蒙古族向导“假若有一天敌人来侵犯,该怎么办”时,诗人笔下的蒙古族青年是这样回答的:他没有立刻给我答案/却放开缰绳、扬起皮鞭/他的马跑得溜烟/马背上好像驮着一座山/他纵马跃过草墩/他还用右脚钩住鞍镫/翻身钻在马肚子下面……/他兜转马头奔到我的面前/脸也没有红,气也没有喘/他笑着问我:“那时候/我能不能做一个骑兵战斗员?”蒙古族青年英勇、彪悍、纯朴的形象和对祖国无比忠诚的品质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维吾尔族诗人铁依甫江·艾力尤夫(1930年-1989年)是当代杰出的爱国诗人。诗人敢于用诗歌作为批判的武器,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严厉谴责民族分裂势力的罪恶行径,为各民族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1962年,国外反华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妄图破坏祖国统一,诗人用坚定而深情的笔墨写下了极具震撼力的诗篇——《祖国,我生命的土壤》,诗中写道:“祖国——我生命的土壤,您是生我育我的母亲/……我把党视作灯塔,奉为舵手,是她指引着我生命的航程……在异国穿着绸缎绫罗,我会感到局促不安,在祖国即使是衣衫褴褛,我也觉得快乐无穷/祖国之恨,就是我的恨,祖国之爱,就是我的爱,她有任何的烦闷,我也会有同样的烦闷/对祖国的敌人,我愿作一把穿进他胸膛的匕首,对祖国的友人,我愿作一座交流友情的桥梁……”这是诗人在祖国危难之际发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是诗人对伟大祖国、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与赤胆忠诚的深刻表达,是诗人对民族分裂势力分裂祖国丑恶罪行的愤怒谴责与有力回击。

改革开放以来,新边塞诗的创作与发展,汇成了新疆诗歌创作的主流,进一步形成了各民族诗歌创作技法、风格互相借鉴融合发展的格局,不仅保持了西域诗歌的迷人魅力,而且共同为中华文化宝库再添新彩。

新时代的新疆诗歌创作正走在引导各民族共同铸就新辉煌的康庄大道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深入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前进的道路上有着诸多的困难险阻,迫切需要新疆各族文艺工作者将艺术的视野投向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援疆建设与各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真诚书写新时代各族建设者的理想信念与崇高追求,创作出一批激发斗志、催人奋进的精品佳作,为各族人民提供克服艰难险阻、化解矛盾、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引领和激发新疆各族人民倍加热爱伟大祖国,倍加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诗人周涛在《北疆四杰》中写道:“绿洲白杨。它是团结的象征,不团结就不能生存……戈壁红柳。在草不能绿的戈壁,它生根;在花不肯开的戈壁,它成长……天山雪松。挺拔,傲岸,雄健,有型!这些群峰间的美男子,风雪中的伟丈夫,思想在雪线上应该更纯净,更浑远,更包容……沙漠胡杨。它就住在‘死亡之海’里,‘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诗中那挺拔傲岸雄健的天山雪松、那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绿洲白杨、那战胜死亡获得永生的沙漠胡杨、那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戈壁红柳,不就是生长和奋斗在新疆大地上的千千万万的各族建设者吗?他们才是新疆现代文化的实质与内涵的真正载体!

今日新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新疆各族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为指导,努力推进新疆诗歌创作和文化建设,继续引领新疆各族人民弘扬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