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思和:世界语境下中国文学的研究

来源:解放日报 | 陈思和  2019年07月27日07:16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其标志是,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世界大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既反映了作为后发国家努力奋进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的情绪,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从现代中国人的立场来面对人类共同遭遇的问题。因此,不管有没有外国人在注视它,它都是世界繁复多元文化中的一个种类,在倔强地发展着自己。在这个意义上,我一向不赞成“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世界”的说法,因为本身就在“世界中”的中国文学,又如何去“走向世界”呢?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学、文化的交流是必需的,中国在上世纪初开始,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来自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经验和文学榜样,大量引进、翻译、出版国外的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在上世纪的前半叶,中国文学向世界各国传播和介绍的状况,与中国相继翻译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的状况,是严重不对等的。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当时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得以外传的作品几乎寥寥无几。可以举一个例子,1938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高潮的时刻,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授奖词是“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显然,瑞典文学院是在关注抗战中的中国,赛珍珠是因为杰出地描写了中国人的生活,向英语世界的读者成功介绍中国而获奖的。但是当时中国反映自己国民真实生活的作品,却没有几种被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流传出去并足以引起西方关注的。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才开始逐渐扩大。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一线作家的重要作品,经由欧美国家主流出版社积极主动的译介,很快进入彼方商业图书市场,这证明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的真正提高。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不仅仅是其本人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认可,也包含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在重振雄风的新世纪中国文学行列里,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人到中年,经过多年的历练,最终形成了丰富的表达自我的成熟风格,而其美学追求,也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世界影响的日渐扩大,其在海外的阅读、接受和研究状况也就成为中国学术界必须有所了解和认知的重要学术课题。与此同时,对海外学者而言,更为清晰地了解这些作家在中国批评界的境遇,也将为其“他者”言说增加一重不可或缺的“内部”视角。如此“内外兼修”,才能使我们的相关研究更为立体、多面;也才能够使中国的读者与世界各国的读者,通过这样一种高层次的学术交流获得感情上的彼此了解和沟通。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书系在汉语和英语世界的同时出版,将为世界语境下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