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鹏抒情诗赏析:“壮美”与“优美”的歌吟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张建安  2019年07月24日19:13

优秀的诗歌总是拥有双重的关怀,即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在反映现实时具有凝重而自觉的特点。正如王国维在《屈子之精神》中说过:“诗之为道,既以描写人物为事,而人生者,非孤立之生活,而在家族、国家及社会中之生活也。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特定话题。在当下这个现代与后现代共存互生的时代,诗歌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有些诗人将诗歌沦为丧失心跳的把玩之物;有些诗人不顾现实,也不管读者,顾影自怜,就像“精神错乱者一般在深夜絮絮叨叨的梦呓” ;有些人干脆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寻找刺激,游戏人生……这些现象实际上就是对真正诗歌的人文理性内涵的严重消解。可王鹏不是这样,诗人在“大我”的层面上纵情抒写,书写内容集中体现为国家、民族、集体、理想、历史等宏大观念,给人以清新通透之感,亦兼有优美的情致。他追求豪迈与沉雄,大气和刚毅,一扫诗坛“绮靡”“纤弱”的风气,常常写得激情而壮美!“壮美”是什么?“壮美”是雄性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一种美学形态,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就是这样一种尽显阅历悲壮和情感宏阔的阳刚之美!

王鹏的诗也具有“壮美”品性,比如《浪》这一首,诗人以汪洋恣肆、排山倒海的气势抒写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对话,其中既有璀璨古典人文思想的闪光,又有人类伟大精神的张扬!“我是浪,我是一往无前的浪/我是浪,裹挟着北冰洋南极洲呼啸的寒风/我是浪,交融着火山喷溅的亿万度的岩浆/……/我是浪,是一朵小小的花,是一线细细的波/我是浪,是一座流动的山,是一层前进的墙/……”这首诗中,大量采用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句式的对称美和节奏感,更重要的是使诗歌的情感在韵律美和节奏美中层层推进,给读者带来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心灵的巨大震撼。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想象中的那些关涉人类男性精神的坚毅和崇高,而且烛照着历史上那些宏伟与智慧的灵魂,这就使这首诗拥有一种坚硬的内核和一种令人驻足沉吟的闪光。这种人性深度的开掘,始终渗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血脉,呈现出一种刚勇进取、奋发向上、舍我其谁的人生姿态。因此,在这方面,王鹏诗歌不仅给人以力度,而且给人以深度。

王鹏的有些诗歌写得很优美,在审美直觉上给人以简约、绵密之快。

所谓“优美” ,又叫“静美” ,亦可称“秀美”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常常称之为“阴柔”“秀婉” ,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它是指艺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是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的一种美学形态。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表达的是一种素朴、淡泊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表达的是一种安静、苍凉之美。

《在冬天写给春天的情话》是一首优美纯粹的爱情诗歌,但它表达的不是那种一般的男女之爱,而是诗人对祖国山河和人类文明的热爱,是对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挚爱!“我要以温暖的情话把冬天焐热/让每一个细胞都绽放万紫千红/是写给一粒即将醒来的种子的/是写给一枚即将破茧的嫩芽的/是写给一朵即将微笑的花蕾的/是写给一匹即将驰骋的战马的/是写给一艘即将远行的巨轮的/是写给一颗即将升腾的红日的/我要以亿万度的能量把冬天点燃/让你我以飞翔姿态迎着阳光启程”诗人通过丰富而绮丽的意象,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一种震撼,一种荡气回肠的力量,其充沛的情感涤荡着千万读者的心灵,形成诗人、朗诵者,以及广大听众一起共鸣、一起激动的感人场景。

古往今来,月亮总是以其独有的高远超尘、皓洁宁静受到历代文士的吟咏和赞美。在人们心中,月亮是含蓄又意蕴无穷的,皎洁、婀娜且又多情。它往往被人们用来代表深邃、凄清之美的事物,而明月则亦往往作为团圆的媒介,被人们借以寄托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王鹏的诗歌《我把诗歌写在月亮之上》如此写:“倘若你于某晚无意间抬头/你会听到月亮的吟唱/那是我的诗句轻轻掉落的声响”这些诗句唯美而忧伤,有断崖之醒,有锥心之疼,有无奈,有惆怅,有悔恨,有彷徨,催人自省,引人怀想!

《我愿是君手中茶》细腻中蕴含着大气,委婉中彰显着深刻的君子情怀,可以说在这方面王鹏做出了成功的实验。“我愿是君手中茶/将自己煮沸/化为一盏痴情/温暖你每一个日出和日落、每一朵彩云与晚霞/温暖你每一缕爱恋与清愁、每一片落叶和飞花”王鹏在此从“小我”出发,抒发一种清新明丽的情怀,让读者和听众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帧帧秀美的风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王鹏的创作中,朗诵诗所占比例很大。朗诵诗一般是指专为各种社会活动或诗歌朗诵活动而创作的诗,这决定了它的题材、主题具有预定性和庄严性特征,同时也对诗人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将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审美性巧妙融合,从而达到诗歌的社会使命与美学使命完美融合?这是一道难题。就诗歌的语言而言,朗诵诗一方面要兼顾具有听觉艺术特征的明白晓畅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语言的诗性特征,以充满激情的诗性话语将丰富而广阔的意境呈现给读者,如何体现诗歌语言的通俗性和文辞美的统一?这又是一道难题。王鹏的诗歌处理这两道难题都很成功。他总能自如地驾驭各种题材,巧妙地以个人叙事为切入点,将个体经验升华为人类普遍情感和体验,从而达成了“小我”的个人角色和“大我”的社会角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朗诵诗的公共性和美学追求的统一。这不仅仅是抒情模式上的选择,更体现了王鹏对现实与诗歌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事实上,王鹏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朗朗上口,这是他的诗歌能多次在朗诵过程中赢得阵阵掌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