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来源:文汇报 | 蒋萍 刘海波 2019年07月07日07:03
发掘中的良渚古城遗址(2011年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玉琮。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玉琮上的“神徽”。(良渚遗址管理局供图)
北京时间7月6日14:42,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再次传来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将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一被远远低估的时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诉说着来自5000年前的文明,这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世界遗产大会上,与会专家如是表示。
被远远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由宫殿区(39公顷)、内城(含宫殿区约280公顷)与外城(约351公顷)组成,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向心式三重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意义的典型手法。显然,良渚先民在规划修筑古城时,对内城外城、城内城外都进行过统一的布局和精心的规划。
外围水利系统尤其令人惊叹。据介绍,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4600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玉器文明是良渚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良渚玉器不仅种类丰富、制作精良,许多还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了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以反山遗址为例,共出土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玉器占90%以上,其中代表性玉器“玉琮”上的神徽经过数倍放大后纹路才清晰可辨。
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内外分布着若干处不同等级的墓地,其中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墓地有5处,分别是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和卞家山。墓地出土玉器所反映的用玉制度,与墓地的分布位置、选址特征、营建体量、墓葬的排列方式、埋葬规制,以及随葬品的数量、类别、组合等,共同印证了良渚古城遗址范围内多个阶层明显分化和固化的结构特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良渚申遗顾问陈同滨表示,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
从1936年杭县良渚镇人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以来,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不断刷新我们对良渚遗址、良渚文化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人们对良渚遗址的认识从最初的“遗址点”,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遗址群”,直到2007年良渚古城遗址、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的重大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对良渚遗址认识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中华五千年文明终于找到了确实可信的考古学物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认为,从其修筑古城的工程量、精美的玉器制品以及发达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看,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已完全可以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
这一点也得到国际权威考古学家的认可,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曾指出,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里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教授米里亚姆·斯塔克则认为:“良渚的艺术是世界级的,与任何新石器时代文明相当,甚至更好。”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表示:“这是一个具有世界级重要性的遗址,不仅仅对中国重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也认为,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证明,5000年前的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国家文明阶段,因此这个遗址“价值巨大,非同一般”。
良渚古城遗址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助厘清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认知误区
蒋萍 范昕
昨天,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谈起良渚古城,大多数人对于它的印象,或许停留在亮相《国家宝藏》的良渚玉琮上。其作为神人、信仰象征的神人兽面纹,以及一毫米刻四五根线的细密阴纹线刻技艺,无不彰显出良渚古城孕育的良渚文化的璀璨。作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
良渚古城遗址将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一被低估的时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写了中国历史。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王宁远、陈明辉、朱叶菲等学者看来,良渚文化的确认有助于厘清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认识的误区。
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将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忽视了中华文明形成之前还存在着多个区域文明。第二个误区是将中原文明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唯一代表,以中原文明的形成作为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第三个误区是以青铜器、文字作为判断文明的绝对标准,而将未发现青铜器、未破译文字的文化摒除出文明之列。
中华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辽阔的中华大地包含多个相互独立的地理单元,距今9000年前开始,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逐步孕育出多个文化区系,形成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种“重瓣花朵”式的格局。良渚文化就是中国区域文明时期的重要代表。
北纬30°是一个神奇的地带,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所处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均大致位于该纬度带附近。良渚文化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也大致处于这个纬度。良渚文化所处的年代,各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逐渐走向一段稳固而快速的发展阶段,良渚文化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支。因此,学者认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这一时段,可称为良渚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1936年以黑陶为特征的几个点,到1986年以随葬大量玉器的反山墓地的发现,到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文化考古经历了80多年,良渚文化至今还有不少未解之谜。
比如在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以及良渚文化或长江与黄淮下游地区其它史前文化的玉钺等玉器。良渚式的玉琮、玉璧和玉锥形器等,还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被发现。良渚文化通过什么影响相距数千里,中间缺乏联环的其他文化,良渚文化的典型玉礼器以何种方式到达其他地区,又为什么会来到其他区域,这些未解之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良渚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一定起过非凡的作用。学者也早已从鼎、豆、壶、琮、璧、璜等礼器系统中,看到了青铜时代及其以后统一的中华文明对良渚文化的吸收和继承。
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文化的都城,它与良渚玉器等一同构成良渚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