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对话百家》系列丛书: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为了昨天与明天

来源:上海出版中心 |   2019年06月20日08:58

掩上这套《对话百家》系列丛书的末页,思绪万千。这套丛书包括《安顿灵魂》《文化酵母》《光的方向》《生命暗道》《精神胎记》《世相人心》六卷,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青年报社李清川担任主编,陈仓担任执行主编,收录了对130位当代著名作家的访谈,受访者不乏王蒙、王安忆、陈忠实、迟子建、宗璞、莫言、贾平凹这样的大家,并请到著名评论家陈思和为丛书作序。丛书的分量令我迟迟不敢下笔撰写这篇书评——我是否能够领会作家们言谈之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又是否可以点评那些我尚无法触及的深度思考?有文学大家的点评珠玉在前,我的平凡浅近的思考与感悟是否还有分享的必要?

终于还是决定动笔,我想,譬如文学是一座山,山脚下的人、半山腰的人、山顶上的人,视角不同,看见的风景也绝不会一样。《对话百家》这套丛书,是能够从多角度解读的,是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的。这篇书评,就是我这个文学山脚下的读者的一点观感。

从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开始,严肃文学就在不断地收缩后退——这已是老生常谈了。对待市场这只的无形的手,可以说,传统纸媒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那一点坚持,仍然在坚持出一些面世几十年后市场流通价格不跌反升的、内容意义大于形式美的、精神价值饱和的图书。出这样的书,是传统纸媒对潮流的一种潜移默化如涓涓细流的改造、一种柔软的抵抗,是出版界堂·吉诃德精神的一种外化。《对话百家》即是这样一套具有长期收藏价值的丛书,它的出版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之河向前奔涌,不断生成的新的珍珠,总是陪着水流走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旅途,然后便落下去,沉淀在某一段的河底,逐渐被泥沙掩埋。《对话百家》系列丛书是一个载体,载着130颗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生成的珍珠,让它们顺着水流走得远一些、更远一些。

《对话百家》系列丛书的内容价值在于,它是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思想的一次总结,是对已经过去和即将过去的文学风潮的一次纪念。所有的风潮都会过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话百家》系列丛书中受到访问的130位作家,是应该被记住,应该在文学史上留下一些痕迹的。在这些作家中,有一些已故去了,只能从文字中来怀想他们的风貌。昨天已经过去,今天也终将变成昨天,但真正重要珍贵的东西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

往事已不可追,纪念昨天从来不是为了单纯地记住。文学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纪念昨天,是为创造明天积累素材、指引方向。没有过去的文学是建在流沙上的楼阁,根基不稳、摇摇欲坠。《对话百家》系列丛书的面世或许不能保证当代文学风潮永远不被忘却,永远在一代代青年的头脑中鲜活地存在,但它一定能够为当代文学在时间之河中的漂流提供一分推力,令当代文学在完成了传承的使命后才渐渐失去活性。

怎样才能最好地记录过去,启发未来?《对话百家》系列丛书选择以问答的形式来完成记录与启发的任务,这是最真实、最直接、最坦诚的形式。在作家们精心创作的作品中,往往充满着修辞和隐喻,思想被藏在雾气重重的文字森林的深处,轻易不教人找到,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悟性才能够领悟。而问答形式则让作家们来不及隐藏自己,不得不卸下重重伪装,用直觉和内心深处最深信不疑的信念来回答。不阅读的人隔着山与海看作家,文学作品读者隔着厚厚的面纱看作家,而《对话百家》系列丛书则为读者提供了一次不受时空限制的与作家面对面深度交谈的机会。

为了保证内容的精练,《对话百家》系列丛书将访谈主题控制在文学范围内,由作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想、构思方法、写作技巧、艺术创新、文学理论等。对于读者来说,这套书不仅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指引,也能为文学创作提供实用的参考建议。

为了抵抗外界的干扰侵蚀,为了治愈内心的空虚孤独,为了昨天的不被忘却,为了明天的星火燎原,阅读吧,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