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宫崎骏创造世界之旅

来源:凤凰网读书 |   2019年06月18日09:20

编者按:在公映的18年后,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终于登上了中国大银幕。这部作品当年在票房与奖项方面双丰收,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宫崎骏所创作的动漫世界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如何影响了他的作品?在走向影院前,不妨从文章中进一步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动画导演。

对广大动画爱好者而言,“宫崎骏”这块金字招牌始于Animage上连载的漫画版《风之谷》。

1989年,尚未完结的《风之谷》与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并称为漫画界的两大巨头。在笔者看来,《魔女宅急便》上映之后,“宫崎骏的动画”才逐渐在票房上一枝独秀,并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在这部大作横空出世之前,宫崎骏只不过是动画电影界的“鬼才”之一。

“宫崎骏”这一品牌崛起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期。

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崩塌让第二代“宅人”(就业冰河期一代)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活下去?”他们在《红猪》的主人公波鲁克・罗梭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成熟”。受到触动的人们纷纷租来录像带与DVD,看起了宫崎骏的其他作品,在他的世界中越陷越深。

当时,人们还目睹了宫崎骏与黑泽明的历史性会晤。见面的契机正是《幽灵公主》的时代考证。黑泽明的《七武士》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回顾自己的生平时,宫崎骏也将他与黑泽明的邂逅视作一段非常“酷”的时光。此时,宫崎骏的大师地位已坚不可摧,而真人版电影的奇才北野武也在同时进入人们的视野。黑泽明与宫崎骏的电影都是通过东宝发行的,这也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

宫崎骏的世界看似是一条笔直大路,但若细细研究,你便会发现直道上有无数分歧点。入口宽敞,中途却是蜿蜒曲折的迷宫,出口的结构倒是简单明了。

为什么说宫崎骏的世界是一条笔直大路呢?因为这位动画作家总是专注于将“灵魂”转化为影像,堪称“动画的神使”。换言之,他是一位动画原教旨主义者。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盟友高畑勋更是一位极端的动画原教旨主义者。

为表现“动作”不择手段——这就是宫崎骏的原则。从这个角度看,宫崎骏也是一位工匠(Artisan)。而高畑勋倾向于以艺术家的身份描绘“动作”,拒绝将作品降低到“通俗”的层面。除了观众,业界同仁也会关注宫崎骏打造的“动作”,并陶醉其中。我们能在法国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中看到宫崎骏的影子,皮克斯(Pixar)出品的CG动画片中也渗透着宫崎骏式的原教旨主义。这也是因为宫崎骏从俄罗斯、美国的弗莱舍工作室(Fleischer Studios)及迪士尼的作品中汲取了诸多营养,并将这些营养充分运用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之前的作品中。

除去宫崎骏的“工匠”元素,我们会发现他的世界观着实复杂奇怪。没有肉体性感的恋爱、直面自相矛盾的暴力描写、对魔法与科学文明的批判精神……但男女主人公保卫世界的态度往往像《幽灵公主》中的阿席达卡那般模糊不清。从整体看,宫崎骏作品中的元素极富流动性。

宫崎骏在公共场合发言时总是斩钉截铁,但他从不在作品中下定论,而是尽心描写主角的迷茫。这样的双重结构让《幽灵公主》之后的作品主题变得愈发深奥费解。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它描写了家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可思议的关系在“因为存在,所以存在”的大前提下贯穿整部作品,却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只有大师级导演才能如此大胆,但这也导致可供观众指摘的“漏洞”层出不穷。

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宫崎迷只认可《龙猫》之前的作品,另一部分则接受了“现在进行时的宫崎骏”。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之所以独树一帜、无人能及,关键在于他塑造的角色以及细致的机械造型。他笔下的角色无限接近于“真人”,几乎让人看不出“塑形”的痕迹。至于机械,他本就是一个军事迷,再加上强烈的现实主义思想,无数写实的机械便应运而生了。不过他终究是一个“动作”原教旨主义者,所以他塑造的画面不仅拥有写实主义的特征,更有行云流水的动态。

然而,宫崎骏的作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因为白璧微瑕,人们才更加爱不释手。他的作品中极少出现恋爱情感与性感,从不超脱伦理观的框架,也不会出现最残酷的选择(漫画版《风之谷》中有非常残酷的桥段,透着一股厌世情绪,但动画版中没有)。细细分析这些“缺失的元素”,我们能再次感受到宫崎骏的大师特质。

宫崎骏喜爱的文学作品、科学书籍与漫画也如实体现了他的思想。众所周知,他倾心于异端科学家中尾佐助与作家堀田善卫。后者虽然没有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精彩的篇章,但其在《广场的孤独》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参与社会”(法语Engagement)型参政与存在主义式的小说手法对宫崎骏产生了莫大影响。

有些人也许从他的喜好中看出些许左翼思想,可宫崎骏岂会如此简单。他通过娜乌西卡讲述了一个人改变世界的故事,却在《幽灵公主》中诉说了改革者的孤独。独行侠、局外人与世界的对话,均与左翼思想水火不容。吴志英、中野翠等评论家曾一度以学生运动组织“民青”揶揄宫崎骏,但是在最新的几部作品中,“民青”味已荡然无存。不,也许这种思想从没有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态度,与山川贤一提到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如出一辙,且更富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出发点的确是左翼思想,从这一点看,他也许会更接近文学史中的“日本浪漫派”。他的生态观、政治观、历史观与宗教观都是由特立独行且纷繁复杂的思想组成的。

当画面胜过他的思想时(押井守的动画就做不到这一点,他的作品堪称“左翼的讨论会”,没有任何动态可言),观众就会将思想抛诸脑后,尽情沉醉在画面原教旨主义中。

与宫崎骏有关的话题有很多。宫崎骏的文化、宫崎骏的接班人、电影的票房……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吉卜力美术馆已经成为最理想的教育基地,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这里与动画原教旨主义来一次亲密接触。美术馆举办的所有活动皆以动画原教旨主义为中心思想。美术馆有时还会远赴东京现代美术馆举办展览,不遗余力地为“主义”做宣传。美术馆的活动看似低调,却极具战略头脑。想当年宫崎骏和他的同仁们深度参与Animage的创作时,不也有“动画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