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真实地面对生活才能真实地创造生活 ——弘扬核心价值观需呼唤现实主义文艺精神

来源:文艺报 | 王纯菲  2019年06月17日08:4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倡导文艺为“时”而作、为人民而作,而这样的文艺当首推现实主义文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文艺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艺为时而作的具体内容。于是,现实主义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为时为民而作上获得了有机联系。当下文学艺术领域审美趣味以娱乐、消费为突出特征,低俗媚俗的作品盈目充耳,这种状况的文艺难以承担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赋予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的历史重任,更难以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如何扭转当下的文艺创作状况?如何使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并成为展扬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这个答案其实已历史地给出,即以生活的本来样子揭示生活本质,用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理力量激励时代和人民,而这就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文艺精神。

担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之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它的精神旨归即是通过社会与个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建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社会,这一精神旨归也是它的现实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强调对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弘扬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成为新时代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所举。从文艺角度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它是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生活实践的本质概括与真实性概括,这正是历史由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当下化的宗旨所在。

毋容置疑,核心价值观的再三倡导在于现实的缺失,有缺失方需弘扬。而造成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尚有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艺创作远离生活真实、远离生活发展真实的倾向,显然是原因之一。文艺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应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并进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而能够承担时代重任的文艺不可能是娱乐至上的消费文艺,当然也不可能是孤芳自赏的小“我”文艺。这是因为获知真实与真理虽然令人愉快,但愉悦亦即娱乐在真实与真理之外还有非真实与非真理的东西;而个人的孤芳自赏本身就是文艺的迷失,真正的文艺永远是非个人的。而繁荣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现实主义,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现实主义,则一直坚持真实与真理的取向。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每到革命的关键时刻都能见出现实主义文艺的作用,五四时期,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创作的文学革命的兴起;上世纪30年代民族救亡关键时刻,中国左联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力推崇,都促使文艺与中国革命历史现实、与民族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使之成为推进中国革命进程的有生力量。现实主义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力量,在于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文艺精神,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石,以直面现实生活、认识与表现现实生活实质与规律为己任,具有作用于生活、推动于历史的作用。正因如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创作,说他一部《人间喜剧》提供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也曾高度赞赏托尔斯泰,称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而,面对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任务,文艺重振被消费娱乐文化淡化的现实主义文艺精神,正成为时代的呼唤。

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之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了各方面吁求利益与发展利益的概括,据中国现实而确定,包含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现实的可落实性与推进性而言,它具有现实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属性。现实性是指它是针对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与现实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状况的总结,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植于现实,生发于现实;批判性是指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包含着对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现象甚至是社会乱象的批判,核心价值观为社会认可、接受的过程即是批判与远离社会不良倾向、不良风气的过程,是相对批判对象有针对性的确立;超越性是指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理想,是中国梦实现的目标,它超越于现实,又指引着现实,承载着中国社会未来的美好愿景。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关乎民族精神、国家形象的扎实内容即是新时代要张扬倡导的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切实有力的目标定位。

与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相比,现实主义创作是切合并能助力于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弘扬的文艺形式,这是因为现实性、批判性与超越性亦是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征。其一,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的原则与方法,现实主义扬弃个人化私语,摈弃低俗表现,拒绝商业化运作,以浓厚的人文情怀去表现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去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把脉时代的走向。现实主义的现实性对于同样扎根于中国现实而提炼的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具有得之于历史的优势。其二,现实主义作品在表现本质、规律、历史必然性的真实性要求下,必然以此真实性为尺度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判断,对非本质非规律非历史必然的生活丑陋现象进行批判,同时也对虚幻的各种生活表象进行批判。批判性是现实主义文艺的重要属性,是文学的价值体现,它依赖于作家对历史与现实负责的精神与“铁肩担道义”的道德勇气。当下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即是对违背核心价值观现象的批判。其三,现实主义文艺是具有超越性的文艺,它的超越性直指社会理想,因此这种超越性与社会核心价值观蕴含的社会理想愿景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即是核心价值观所规划的目标,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基础上。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的时代,让扎根于中国现实又具有超越性的现实主义文艺发挥其作用,应该说适逢其时。

展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在于文艺能以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叙事描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浸染人的情志。凝聚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宣扬,需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讲话》) 的文艺,对此,现实主义文艺则首当其冲。

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是经典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典型人物,一个核心性标准便是普遍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在这个标准中,个性的自然性及变化的延续性自不必说,个性的社会性决定典型人物必须在作品的具体情境中获得,这具体情境是个性人物形成并展示其中的具体的生活情境,而这样的生活情境又必打着典型人物所处历史的时代印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而这种真实状况均由作为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承担,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显然这些承担者与体现者的文艺表现是现实主义的。在文艺中永存的典型人物,也在现实中人们的精神中永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去塑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深入人心,核心价值观也必深入人心。当然,现实主义典型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指正面形象,但正是在不同人物的塑造中,人们得以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明辨是非,知晓曲直。

细节的真实描写也是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生活由一系列细节构成,细节,无论是人的行为细节、穿着修饰细节、言谈细节、心理细节、人际交往细节,还是各种环境细节,都属于可以不断细化的具体生活形态。现实生活的种种细节,总是不同生活系统的具体体现,受制于各自的系统性,正因为生活细节总是系统性细节,生活才在细节中井然有序地展开。文学归根结底是生活的反映与表现,因此生活的细节构成也就规定着文学的细节构成。文学细节同样具有系统性,这系统性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体现为生活系统性的文学遵循。尽管文学中的生活系统性是虚拟的,但两者之间保持着相似关系,这也是现实主义真实性的体现。真实的细节是文学打动人心的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仅是理论上的宣传,更在于细致入微的渗透。一个场景、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能传达出或正或邪的意味,而往往这样的细节更具有渗透力,更以其具体性、形象性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现实主义文学能给人留下生活真实的深刻印象,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与其具体而形象地描绘生活的真实性细节相关,用这样的方法展扬文学创作中的核心价值观,利于人们在对以生活的真实样式提炼的细节描绘的感同身受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现实主义细节具有弘扬核心价值观时代之风的效力。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命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