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彦火:亦情亦义一“文侠”

来源:文艺报 | 杨际岚  2019年05月31日08:07

彦火(左)与金庸

有这么一种说法,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始终贯穿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叫书生气;另一条是暗线,叫江湖气。书生,讲究节;江湖,讲究义。我倒觉得也可以说,书生,江湖,既讲情,也讲义。香港作家联合会长潘耀明笔名彦火,犹如一“文侠”,亦情亦义,“书生气”和“江湖气”兼而有之。“彦火”者,火焰也,发光,散热,在香江文坛乃至世华艺苑,成就一番事业,缔造出难以复制的传奇。

1978年4月,我自平潭岛来到福州城,先后供职于《福建文艺》(《福建文学》)和《台港文学选刊》,四十有一年矣。结识彦火兄,前后聚首数十次,真个投缘,且拈出二三事。

彦火兄好酒,尤好洋酒。记得1994年初夏,《台港文学选刊》组团访港。彦火引我们探访兰桂坊,一连带进三四家酒坊。那晚,我在他连哄带劝下,接二连三,鸡尾酒干了好几杯。没曾想,此乃混酒也,好入口,却难消受。夜里,醉倒了,恰似落入“温柔陷阱”,着实领教彦火兄之“情”“义”的威力!

彦火兄行事风格,可以“大气”二字概括。他于香港三联书店任职多年,策划了15套文丛,自古至今,从内到外,洋洋洒洒,组成“世界华文文学大观”。同时,又不囿于此,拓开去,选题极为宏阔,如《五千年中华文化大视野》《五千年世界历史故事》《中国五千年性文物大观》等等,让人眼界大开。一体两面:“大气”的背面,可谓“务实”。此君从不枉担虚名,一旦任职,便意味着担责。于是乎,人们看到了这些年他所主持的各类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刘登翰近时在悼念陶然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件往事。1995年,在他生命的一段“灰暗的日子”里,选择来到香港,香港的朋友们伴他度过那段“阴郁的日子”。他住在岭南学院从事客座研究,“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朋友来邀我下山吃饭,或到什么地方看个展览,喝杯咖啡”。文中提到了陶然,提到了彦火,提到了梅子、大洲(秦岭雪)、立川、纯钩、密密、舒非、诗剑、巴桐等等,还有曾敏之先生、犁青先生和安排他到岭南“客座”的梁锡华先生。刘登翰无比感慨地说,正是这份陪伴,这份友情,帮他走出人生的晦暗,重新振作起来,他永远不能忘怀那段日子深深感受到的恩惠。我想,不少文友或许都能感同身受,在香港,总能体味到这种让人无比温馨的恩惠。

彦火与金庸的“忘年交”,堪称香港文坛一段佳话。彦火多次撰文,提及金庸如何邀约,交谈片刻后即亲笔写聘书,聘其为《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他始终念念不忘这一“知遇之恩”。这是文友们熟知的。但他后来也有过不尽顺畅的经历,金庸于事后当面表达了歉意,对此,彦火在文章里只是轻轻带过。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无怪乎,金庸如此看重这位子侄辈挚友。

且看金庸写给彦火的信:

许多天、许多年之前,情感曾在心中流过,

今天、明天,明年、后年,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永远流不尽,

因为有些情感——

是永恒的,那是深情。

为耀明兄《永恒流动的情感》书

金庸 一九九九年八月

金庸2018年10月30日仙逝,彦火迅即撰文,深情缅念这位良师益友。他写道:“金庸不光是我工作的上司、老板、忘年交,也是我为之获益良多的老师!”有些媒体冠其以“金庸的秘书”、“金庸的亲信”、 “金庸的代言人”的名衔,彦火明确表示“不敢掠美”,他顶多可说是“金庸的小字辈朋友”。

彦火与许多文坛前辈过从甚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即开始进行中国作家研究。几年前,《收获》和《台港文学选刊》连续多期发表彦火介绍现当代文坛大家的文章,还选登了一批名家信札。透过他的翔实、细致的描述,茅盾、巴金、叶圣陶、俞平伯、冰心、萧乾等一代大家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宛现眼前。然而,也有一些信札因故遗失,出现在一家拍卖行。彦火从其预展资料获悉,怒不可遏,当即于2014年12月20日在《泉州晚报》发表“严正声明”:“这些信件纯属我与作家朋友之间往来的私函。本人对此深感愤慨。除了要求拍卖行立即停止这次不法的拍卖行径,本人将保留一切法律追究的权利。”

1982年6月,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彦火和高旅、海辛、陶然、梅子等香港作家与会。彦火兄于会上作了《浅谈香港文学》的发言。他有两段表述:

香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它同时承受了东西文化的熏陶,本来应该产生出令人瞩目的文艺作品和拓展广阔的文艺天地……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文化不能够得到健康的、蓬勃的成长,反之,它是被压在石缝下,迂回、曲折、艰苦而勇敢地生长。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所显示,香港文艺界荆棘满途。这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在这些的背后,也有一种朴实、诚恳、进取、刚毅的生活态度。香港的文艺界因为历经风雨,所以在某种意义来说,她的生命力特别顽强。香港老一辈小说家刘以鬯曾以“劲草”形容艰苦不息的香港文学活动,这是十分贴切的。

上述两段话虽不长,却将香港的特点、香港文坛的特点和香港文学工作者的特点,描述得十分确切、清晰。“迂回”、“曲折”、“艰苦”、“勇敢”、“朴实”、“诚恳”、“进取”、“刚毅”,看着这些字眼儿,不由让人联想起彦火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早年,他目不识丁的父亲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在穷乡僻壤落地生根。同样是文盲的母亲,克勤克俭,到工厂”剪线头“供彦火上学。彦火利用周末穿塑胶花、钳拉链头赚零用,帮补学费。“爱拼才会赢”,彦火艰苦而刚毅地“破土而出”,经过数十年打拼,终于成就了今天令人钦敬的一番事业。回顾彦火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简而言之,如要概括地刻画他,我另有一比:亦情亦义一“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