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探索中国文化的重生之道

来源:文学报 | 郑从彦  2019年05月12日10:02

林语堂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入研究。他指出,中西思想主要区别在于: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探寻追求“真理”的逻辑——神学——科学的方法论,而中国自孔子以来走的是重在行道的智慧——本能——实用型之路。一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更是精妙概括了他的文化成就。也正因如此,林语堂的跨文化心路历程不仅是中国文化体验的历史缩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当下中国的现代进程。

《纽约时报》曾评价林语堂“在向西方世界阐释他的同胞的风俗、心愿、恐惧和思想这方面,无人能及”,那么,林语堂究竟是一个怎样传奇的存在?相信除了通过品读他的个人作品之外,阅读其传记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了解通道。《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一书是现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汉学讲座教授钱锁桥写作的一部叙述林语堂跨文化之旅的智性传记。所谓“智性传记”,就是写一个人的知识思想史。写作时既需要注重史实,又带有时代及个人激情。

在作者钱锁桥看来,“这部林语堂智性传记旨在为现代中国知识思想史正本清源添一块砖,或许亦有助于中国和世界重启‘新的文明’之探索”。作者以林语堂跨文化心路历程为切入口,从三个层面还原出兼具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首先,林语堂是一位自由主义批评家。其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而发展出来的容忍哲理”。然他心中又确信中国向现代性迈进的道路上需要“赛先生”,因此捍卫“赛先生”最为坚定。其次,林语堂是一位抒情哲学家。在《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等书中,他把中国文化“智慧”地向英语读者输出,从而被奉以“中国哲学家”之美誉。在英语世界的大获成功,也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推进中国现代性进程依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林语堂是一位普世派批评家。他对“新的文明”的探索不局限于中国的复兴,还包括对整个世界范围现代性的反思。由此观之,林语堂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林语堂不仅是中国现代知识思想的三个坐标之一,还是中国与世界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跨过文山,遨游史海,回顾林语堂的人生旅程,不难发现,跨文化交际与互动贯穿始终。基督教熏陶和西式教育,让林语堂对传统文化知识充满了好奇。“大革命”时代的民族主义情怀,让林语堂在现代中国文坛、学界崭露头角并趋于成熟。从“小评论家”到“幽默大师”的转变,让林语堂最终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抒情哲学”。道路上的选择,让林语堂在现代中国知识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方向西方的智慧倾谈,让林语堂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的中国。“中国哲学家”的诞生,让林语堂在美国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为抗战发声,让林语堂有机会描述一个正处巨变的现代中国并阐述现代中国民族主义之兴起的轨迹与背景。“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卷入“二战”,世界局势突变,让林语堂的批评焦点转向对整个世界现代性的批评。中国的内战与美国的智慧,让林语堂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瞭望远景,让林语堂既要面对现代物质主义的挑战,又要反抗权力之威势。

这本林语堂传记,是中国现代知识思想史的个案研究。追溯林语堂一生的成长、心路和知识历程,其实开启的是一场对中国步入现代性的思想探索,探索中国文化的重生之道。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钱锁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