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陆航  2019年05月09日08:49

回顾梳理新中国70年来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文艺理论界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社科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时刻保持与理论经典对话、与时代精神对话、与创作实践对话的治学姿态和精神状态,有利于深耕文艺理论、引领创作实践、推动文艺理论创新发展。近日,在西安召开的“新中国文艺理论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文论与美学分会成立大会”上,学者围绕七十年间不同阶段文艺理论的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学基础理论所取得的文艺理论成就、文艺理论研究对象及其呈现状态的研究等议题展开交流。同时,记者也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讨论如何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关注实践发展 回应人民关切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中国学者的理论成果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阐释,总结新中国70年文艺理论研究的经验,研究新中国70年文艺理论研究的成就与问题,探索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走向,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表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变化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回顾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新时代文艺需要新时代文艺理论去认识、把握和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南。”

谈到中国文艺理论资源的构成和来源时,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粤春提出,有作为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根脉基础的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具有重要影响的西方文艺理论。这些不同的理论体系有各自的范畴、概念、话语系统,有各自的研究重心、学理特色和学术品格,如何把它们整合、贯穿、打通,实现中国文艺理论的创新飞跃,一直是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夙愿。理论创新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观念层面上理论的自我衍生和发展;另一条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反映、提炼和归纳,它与时代同行,紧密关注实践发展,回答现实问题,回应人民关切,推动时代发展。两条路径各有长短,统合互济是科学的治学方法。

回顾历史语境下的中国文艺理论,涉及中国文艺理论建构对古代传统理论资源的继承与延伸,也包含接纳西方理论资源时的本土立场和表述方式。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文论与美学分会会长张永清认为,现象学为哲学、美学文论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象学通过回到事情本身,把对象本身被遮蔽的丰富性、复杂性、整体性重新呈现出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程相占认为,现象学大大深化了环境美学的理论深度,使我们得以清晰地看到形成环境美学整体理论图景的哲学根源。

守正创新 与时代同步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念然看来,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其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跃升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但在理论探讨和批评实践中还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条化,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时常常出现语境错位,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文艺思潮和创作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还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等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及话语体系,需要我们合理对待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坚持中国立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谷鹏飞认为,现代艺术颠覆古典艺术的审美观念而使艺术作品的身份认定成为美学难题。“审美阐释”依据“审美阐释—艺术作品—审美经验”的阐释逻辑,反对经典艺术的“艺术作品—审美静观—审美经验”的审美逻辑,不仅赋予现代艺术以合法性,而且打开了阐释主体与艺术作品的全新意义世界,使阐释主体与艺术作品一起成为一种本体性的生命共在。

构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可行路径,涉及文艺理论的学科交叉以及新媒介文艺的理论探索等内容。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审美形态也发生了跃迁,一些传统审美范畴和美学观念退隐,一些新的审美范畴和美学观念又兴起,我们的文艺理论体系必须因应这种划时代的嬗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表示,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文学类型,也改变了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图像摆脱了对叙事的依附地位。越来越多文图合一复合文本出现了可知性与可视性的对等。特别是一些自媒体视频挣脱语言、文字甚至声音,展现了独立叙事的可能性,也体现了语言的保守性和图像的活跃性。

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及其话语体系,需要我们把握审美风向,关注新文艺现象。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单小曦提出,中国新媒介文艺批评、新媒介文艺史论、新媒介文艺产业化研究、新媒介文论话语建构,构成了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四个分支,对其各部分具体深入阐发,构成了新媒介文艺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健康发展,需要实现当代文艺研究从书写—印刷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换,全面把握中国新媒介文艺发展的特质,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研究交叉学科。

徐粤春表示,构建新时代的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绝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自我运动,还应该注重在实践路径上的理论创新。新时代的文艺理论,必然会反映我们的时代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这种时代精神熔铸在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内,具有新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是我们构建新时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时代使命。在文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同时,我们的文艺理论应该对如火如荼的文艺实践进行观照,进行理论归纳和理论建构,充实和丰富我们文艺理论的时代内容,真正构筑起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大厦。

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文论与美学分会、西北大学文学院、《学术月刊》编辑部联合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