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艺要为新时代青年传神写照

来源:文艺报 | 胡一峰  2019年05月06日08:54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他强调,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诚然,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镌刻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五四运动向人们展示了青年对于国家、民族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要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应当把为新时代青年传神写照作为重要的任务。综观文艺发展史,青年因其人生轨迹反映出国家命运、时代变迁而深受作家艺术家青睐。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孙少平两个农村青年的人生经历,展现出时代的波澜壮阔,透视出社会变迁的肌理与褶皱。铁凝的《哦,春雪》以山村少女面对现代文明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传递出一代中国人改变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声。梁晓声的长篇新作《人世间》则从周氏兄妹和围绕在其身边的一批城市平民子弟的青年岁月写起,抒写了属于中国百姓的“光荣与梦想”。这些优秀的作品表明,文艺与青年的关系十分亲近,青年天然地是文艺的宠儿。谁感受到了青年所发出的热力,倾听到了青年内心的呼喊,谁就捕捉到时代精神的走向,也就能占据创作的高地和主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种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青年是最敏锐的,也是最复杂的。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而言,“青年”二字绝非符号,更非口号,而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人。青年与颜值相关,但颜值不等于青年;青年有苦闷、彷徨甚至叛逆,但苦闷与彷徨不是中国青年最本质的精神面貌。文学艺术反映青年,可以写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也可以写勇立潮头的创新创造,但最重要的是以艺术的形式深入青年精神世界,反映青年坚守理想、不忘初心,为国为民、矢志担当的精神状态。前几年的“现象级”作品《北平无战事》把方孟敖、崔中石等青年革命者的形象印刻在人们心中;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以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精心塑造出塞罕坝人奉献青春、艰苦奋斗的感人形象,实现了中国青年精神品格的审美化、艺术化,成就了新时代的文艺经典。相反,那些津津乐道于青年生活的“杯水风波”、把青年文化中的个别斑点无限放大乃至以偏概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或许一时吸引眼球,却无法深入人心。因此,面对青年,作家艺术家既需要感同身受的体悟,也需要科学理性的分析,从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鲜明刻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当然,文学艺术反映新时代青年,也不应回避青年“成长中的烦恼”。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特别是当代青年身处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深度交融、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以及因此而来的心理波动、情感起伏、思想变化,都值得作家艺术家仔细咂摸和认真体会,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素材。事实上,只有抓住青年群体中这些新的创作“生长点”的文艺作品,才可能获得成功。近年来,电视剧《创业时代》反映了当代青年创新创业的执著与拼搏,以及面对阻力与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电视剧《都挺好》在新的时代参照系中细腻剖析青年在家庭伦理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话剧《海上花开》《家长会》《手心手背》或关注城市青年对梦想的追求和实现,或剖析中学生学业压力下的烦恼与心态,或展现平凡中见真情的日常生活,既传递了温暖和感动,也发人深省与思考。

文艺作品为新时代青年传神写照,就要把刻画新时代的青年英雄作为重要使命。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2018年在我国上映的电影《青年马克思》,真实地描写了两位革命导师满怀抱负的青春时代,令人观之肃然。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前不久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话剧《谷文昌》的故事主体发生于谷文昌青年时期。颇具特色的话剧《小镇琴声》里有梦想、敢拼搏、勇创新的“另类”农民,也是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当代中国青年不乏英雄,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空间。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即便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也蕴藏着动人的故事,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细微而深刻的改变。获得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报告文学《快递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奇迹的成长逻辑视野下,挖掘讲述了不少快递小哥的故事,用文学之笔展现了社会转型和经济创新的美学意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达,也让许多在基层默默奉献的青年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不久刷屏的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背后可能也蕴藏着十分感人的故事,值得作家艺术家发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深度关注和倾情书写。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青年生活丰富多彩,青年英杰数不胜数。当代文学艺术应当深入新时代青年的生活,讲好新时代青年故事,塑造新时代青年形象,展现新时代青年精神,用艺术与美的力量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